家庭为依托 学校为平台
时间:2014-11-26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周巷镇天元片老年教育经验之谈

◎慈溪市周巷成校 孙银儿

一、背景

周巷镇自2010年底被列入全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以来,周巷镇加大财政投入,扎实推进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创新活动形式,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发展惠及全民的文化产业。让“镇民”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进程中,享受到“超镇民”待遇,文化建设真正助力了周巷由“镇”到“城”的华丽转身。

家庭学习点,作为全面加强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提升城乡劳动力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全民学习的学习型城市的需要而出现的学习型组织,是慈溪市在省内率先提出并积极实施农村成校“标准化、数字化、个性化”的建设工程。周巷镇把家庭学习点建设作为促进社区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建有90个家庭学习点,其中6个家庭学习点被评为周巷镇优秀家庭学习点,2个家庭学习点被评为市级优秀家庭学习点,并接受表彰。

随着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村社区居民对文化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看报读报评论,更多的人渴求用电脑去接触外界的更多信息,渴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弹唱越剧、京剧、绍剧等,渴求有个老师带着大家伙一起打太极、跳健身操、舞柔力球等,渴求有个相对经验丰富的人能带领大家种花养花……于是,各种类型的家庭学习点开始人员爆满。大家把家庭学习点挤得满满当当,但是还是有人想一起学。村社区居民这种日益暴涨的学习需求与当前有限的学习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

周巷镇群众文体活动发展势头很猛,特别是老年健身活动更是搞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但总观全镇有关老年学校教育的一项工作开展得不太理想。本镇老年学校除了镇级老年大学全年都有活动安排外,大部份村级老年学校整体上显示出分散、无序的形式,活动规模参差不齐,活动形式单调,活动内容挡次不高。有好些村级老年学校形同虚设、环境设施简陋、规章制度欠缺,全年活动基本没有开展。

二、对策

热心的家庭学习点的负责人亲眼看着越来越多的相同爱好者想步入学习点,又苦于没有足够的场所。其中来自镇界塘村的张国桥同志,作为家庭学习负责人代表,同时也作为老年代表,及时把这个情况反映到周巷镇老龄委,立刻引起了周巷镇老龄委的重视。同时作为周巷镇老年大学的承办单位,周巷社区教育学院也立马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了解和跟进。

经过一次次的深入了解,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渐渐浮现在大家面前,那便是在家庭学习点的基础上开展老年大学小班化教学。在发现优秀的家庭学习点的基础上,适当扶持,并把条件适合的家庭学习点“搬”进周巷老年大学,让更多的渴求丰富多彩生活的村社区居民能有更多的选择,让更多人享受学习。

这个以家庭为依托、学校为平台的办学模式,我们称之为“学校+家庭”办学模式。

三、扎实办学,初显成效

1、确定创办周巷镇老年大学天元分校。

天元镇并入到周巷镇合并后,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天元体艺馆、原天元成校的四层办公大楼只驻有一个周巷镇教育办公室,所有的演艺大厅、舞蹈室、四层大会议室和六只标准教室及所有的室内外硬件设施均可作为老年大学天元分校的活动场所。

创办老年大学师资最为重要,办学的成败得失全在此一举。慈溪老年大学师资力量丰富,是我们办学的坚强后盾。同时我们周巷镇也有着不少的人才、人力资源,如张国桥本人已经免费开办“电脑扫盲班”6年,将近200多老年人在他的培训班结业。退休教师许水土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多年,管理经验丰富。还有退休教师卢泉鸿、太极拳教练许华珍、舞蹈教练曹慧芳等一大批志愿者都乐意为老年事业奉献余热。

创办周巷老年大学天元分校势在必行。

2、广泛宣传、全面发动,顺利推进办校工作。

创办周巷镇老年大学天元分校的建议经周巷镇老龄委实地考察,确认此方案切实可行,于是马上委托周巷社区学院具体承办周巷镇天元片老年大学事务。2014年伊始,创办“天元片老年大学”的工作在周巷社区教育学院的领导下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2014年1月15日召开了招生工作座谈会。经过座谈,初步确定天元片老年大学3月份开始上课,先开设“健身气功,舞蹈,42式太极剑,门球,中医保健,电脑基础与上网”这几个班级。同时在教办主任严建新老师的配合下落入了教室、课堂等具体事务。聘请了市老年大学黄家荣、陈燕兰和谢宁儿等高级讲师担任主课教师。为了扩大影响、营造气氛,制作了“招生简章”3000册, 散发到周巷镇(天元片)每个村(街道),顺利地完成了招生任务,截止2014年3月8日周巷镇老年大学天元分校开学,又增开了一个“电脑基础班“,保留下一个综合大班,新招学员157人,就学361人/次,平均每班45人,大大地超出了招生的预期目标。

周巷镇天元片老年大学的日常运作、学校里所有的规章制度基本上效仿 “慈溪老年大学” 办学模式和经验。课程教育按小班化形式授教,每一门课程每星期上课半天二节。每位教师都有全学期的教育计划、每节课都有通俗易懂的讲义,学校不设课外作业、不设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老年学员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3、扎实办学。

从年初成立开始,半年来,周巷老年大学天元分校印发宣传资料3000份,招生361人,开设8个班级,分别是综合班、舞蹈班、健身气功班、42式太极剑班、中医保健班、门球班、电脑(2)、电脑(1)等。每班上课人数不超过40人,方便教师的教和学员的学。每个班级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教学活动,每周1-2次的教学频率,可以方便各学员调整自己的时间参与教学活动又不影响日常生活。期间还组织学员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演出,如周巷镇炫舞大赛,如组织参加慈溪市太极拳比赛,又如参加镇武术比赛,比赛内容基本囊括了所开设班级的教学内容。平时教师扎实的教学,学员勤奋的练习,让初次参加比赛的学员在各级比赛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初显成效。

(1)2014年4月18日参与了“周巷镇炫舞大赛”的比赛活动。

(2)2014年5月10日精心策划了“慈溪市太极拳推广中心”举办的大型比赛活动,获得了大会组委会的好评并授予大会“组织优秀奖”。

(3)2014年6月22日 在周巷镇举办的“周巷镇全民运动会“恒生杯”武术比赛”中积极配合运动会服务工作,成绩突出,受到领导和全体运动员的好评。

(4)组织各类技术团队、积极参与配合社会活动,成绩喜人。

A、我校健身气功站点荣获“宁波市健身气功优秀站点”称号。

B、4月13日选派2名健身气功队员参加“宁波市健身气功新功法培训班”。并获“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称。

C、 6月7日选派8名队员参加“慈溪市健身气功新功法培训班”。

D、 6月22日我校有12个学员参加“周巷镇第十五届全民运动会武术比赛”。  成绩突出。获得14次/人的各项奖励,其中:二人都取得个人金牌、银牌的好成绩。

E、一学期结束后“老年大学2014年上半年休学仪式”,各班学员为了展示最优秀的成绩,每天早晚加班训练。观看演出的市内各级领导给与了高度评价。

四、启示思考和展望。

周巷老年大学天元分校的创办并取得成绩的过程,正是周巷社区教育学院探索“学校+家庭”的办学模式的过程。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以家庭为依托、学校为平台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的融合本地优秀资源开展教学,这是一种崭新的社区教育模式。它的出现是在周巷镇小城市建设过程中符合实际需要应运而生的。

“学校+家庭”的办学模式,是一个新的办学模式,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去研究和探索。比如,如何及时发现村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如何解决不断扩大的学习需求与现状办学规模的冲突;如何解决特色教学中专业教师师资缺乏的问题;如何为学员创设更多的锻炼环境;如何学员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有限的班级授课次数的矛盾。这些问题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一一解决了,在新学期开始时有些又会摆在大家的面前,也会出现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社区和政府都在摸索和研究之中,并引起高度重视。相信只要对这个办学模式有充分的认识,经过各方努力,一定能服务村社区居民,有效的推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为加快迈向学习化社会发挥作用。

在老年教育一方面,争取逐步走出一条坚持以人为本,贴近老年,遵循老年教育规律,体现老年特色的路子。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坚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健康长寿,余热生辉”的办学宗旨,“颐养康乐与进取有为”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因需施教,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灵活多样,互动多彩”的教学方法,既宽松灵活,又逐步规范的教学管理方式,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师生和教学关系。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宜教宜学的人文环境,产生造福老年,有益社会的深远影响。以老年教学特色,吸引更多的老年人走进课堂,常学常新,久学不厌。

待这一教育模式运行正常后,还将尝试把这个模式在整个周巷镇的老年教育领域进行推广。同时,也将考虑在其他社区教育领域尝试该教学模式,以期待社区教育全面发展,最终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