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时间:2015-03-24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金华第一职校城区校区记者部部长胡盼盼访谈

◎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宋炳荣

从连绵的黄土地里走来,从梦中的橄榄林里走来。

清纯婉约的她,虽没有对高等学府的奢望,但她一样智慧,有思想,有理想。她说,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社会对职业教育投入更大关注的时代,专业人才已成了“超级市场”的香饽饽。社会对职高生的承认与认可,令她欣慰,“所以,我放弃了并不理想的普高,选择了职校,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她,就是我校城区校区记者部部长胡盼盼。

初中时代,堪称“校园才女”的胡盼盼,历经了难以承受的沉重打击,悲伤、悲痛、悲恨填满了她如花般的生命,使之成绩直线下滑。

心总是在最痛时,复苏;希望总是在最绝望时,萌芽;快乐总是在最忧伤时,上路;成功总是在最失败时,起步。“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涧清流的小溪,为了梦中的橄榄树。”胡盼盼踏歌而来。

一次的采访,呈现不了完整、雅致的胡盼盼,只能记录下她那令人感动、感慨的片断。

校园里那棵火红的红枫,如火欲燃,格外耀眼,分外夺目。“三年半,美丽而又美好的校园时光,悄然飞逝,韶华啊。” 胡盼盼默默坐在红枫树下,思绪万千。

毕业在即。离愁,不舍,留恋,悄悄爬上了她的脸庞。

定性

2014年下学期期末,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下午。

采云间九峰万亩茶园,如层层碧波荡漾在茫茫黄土地上,小鸟斜斜地划入微微的暖阳,分外妖娆。我们相约在这诗意般如春似画的茶园。

胡盼盼剪着一头齐刘海,沿着宽阔的水泥通道,一脸灿烂地迎我而来。

“已过高三,进入第七个学期了,马上就要毕业了,我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有限’来定论;如果有可能,我想继续读书。”胡盼盼见到我的第一番话,便是以“读书”聊开话题。

这位清纯的女生,给我的感觉有些腼腆,文静,而又偏于外向,是一位“双重”交替、不失文雅的女孩。那微微翘起的嘴唇,似乎在不停地思索,又似乎总有话要说。

胡盼盼是城区校区学前教育1119班的一名女生。即将毕业,在和母校挥别之际,青春勃发的她,忆起了美好又美丽的校园生活。

2011年的中考,胡盼盼仅3分之差,无缘重点高中。但她还可以从中考上线分的其他普高里选校择读。然而,胡盼盼则认为,当今时代,全社会对职业教育已投入了更大关注的时代,随着应用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专业型人才已成了“超级市场”的香饽饽,社会对职高生的承认与认可,让她感到了欣慰。“为了梦中的橄榄树”,胡盼盼在那个夏天的门口,从中考上线分的门槛里跨出。

在胡盼盼的生命区域里,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是站在深冬的门槛前,一旦毕业跨出校园,便踏入社会,去追寻青春之梦。

青葱岁月,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梦想。它无从触摸,却最令人向往。

“在母校这座青春之城的三年半,我真正成长、成熟起来了,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慨。马上要毕业了,最难舍的仍然是读书、是记者部。”胡盼盼说着,收住了甜美的笑容,陷入长长的沉默中。*#*

胡盼盼喜欢听音乐,爱看菜谱。周末回家后,常常在奶奶、父亲面前露一手,烧上几个好菜。在学校,她是校园合唱队的成员、“校园十佳歌手”;她的教案作品《山羊踩痛小公鸡》、故事《一杯凉开水》均亮相于金华市首届文化艺术教育成果展;在本学期元旦文艺汇演上,胡盼盼在小品《中国好学生》里担纲主持人,把立志要为“好学生”“ 转身”的三位导师阿妹、刘花、辣姐,“主”得激情万丈、“持”得别具一格;风趣幽默、引人深思的情节,赢得台下掌声阵阵,喝彩声声,受到评委们的一致称赞而获得了一等奖。

这位校园文艺骨干,又是城区记者部的部长。“当初,城区校区成立了记者部,极大地鼓舞了我们这群文学、书画爱好者,前往报名者纷至沓来。报刊编辑部虽在罗店校区,但距离拉不开我们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敞开心扉驰骋在文学天地,才是我们业余文化的精神支柱。”被称之为“校园才女”的胡盼盼,兴奋地说。从小学写日记到接触三五百字的作文,《获奖作文选》是她的最爱。她是在阅读中寻求、借鉴人家的写作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小学五年级时,我在参加金华市中小学生‘作家杯’作文比赛获奖后,才由衷地热爱上了写作。”

进入初中后,原以为自己的写作在班里是出类拔萃的,没想到,他们班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写作佼佼者大有人在。“他们的写景、叙事之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散文、议论文也不在话下。”这让胡盼盼十分敬佩,使她对“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有了真切的感受。在写作路上,她依然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着。

在城区校区,面对学生会诸多的纪检部、协管部、管理部、琴房部等,胡盼盼没有动心。她觉得,自己的“门份”不能多,多了会分心。于是,她一心扑在了记者部上。按时进入各班级收取作品,汇同组长、骨干们一篇篇地认真审阅、打分,对不理想的作文提出观点,建议重写,并利用周末打成电子稿,以减轻编辑部的工作量;对每一幅书画作品,她同样经过审核,然后拍摄成照片,发送到编辑部。校报、校刊一到校区,胡盼盼又抽出时间及时组织发行。琐碎、忙碌的记者部工作,却使胡盼盼从中获得了履行职责后的快感。

忆往昔,执着追求亦感慨。

转眼,胡盼盼伴随记者部走过了三年半时光。深深浅浅的步履,串串连连的足迹,一路上,写满了她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一篇篇令人回味的散文、记叙文、生活小品文陆续发表在《金华第一职校报》和《尖峰·新时代》上。在“我与校报校刊征文”活动中,胡盼盼以一篇感人肺腑、情深意切之作《文学路上竟风流》,获得征文一等奖。“虽然,我与编辑部遥遥相隔,但距离阻挡不了我的爱,阻隔不了我写作、投稿的热情。”胡盼盼坦言,记者部,让她锻炼了能力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校刊校报,让她发现自己的文章也如此熠熠生辉。

胡盼盼说,她写作要听从自己的内心,一向跟着感觉走,凭着一种本能,觉得怎么写才舒服,才具美感,符合自己的内心,便怎么写。她认为写作是属于自己的声音,感受才是属于读者的,读者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她就喜欢这样的状态。对于文字,只是因为内心欢喜,是内心隐秘的快乐。如有两三知己能够相谈应和便是意外之喜。“所以只要有人读我的文字,我就心怀感激与欢喜。”

“写作是为自己而写,当写完它,面对读者时,那文字便属于每个阅读它的人,这便是成功之作。如果有人在我的文字里读出了安静,淡雅,暗室生香;当有人说我的文字里开出了香气干净的花,哪怕花里藏着忧伤的花蕊,我心里一定会觉得写作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事。”胡盼盼坦言。

担任记者部部长的三年半里,胡盼盼每学期被评为“优秀记者”,本学期她获得了“特别贡献奖记者”。她,为编辑部做出了心血贡献,为记者部付出了真情汗水!

毕业在即。离愁,留恋,难舍,甜蜜,曾经,忧伤,以及重拾的旧忆,在胡盼盼转身之间交替。

感叹中,有歌声自天际缓缓飞落:“再回首背影已远走,再回首泪眼朦胧;留下祝福,曾经在反反复复中追问;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

知事

宽阔的宾虹西路,直达金西经济开发区汤溪镇。沿“汤莘”线前行3公里往南,茫茫采云间九峰万亩茶园跃然入目,灰白色的水泥通道如游蛇般穿越其间,它的尽头有一座村庄,胡盼盼的家乡。

村口,山坡边那一条陌生而又格外熟悉的小道深处,是胡盼盼永远的痛。每每路过这条曾被泪雨浸润的山道,平日里遮掩的伤痛,从记忆里跳出来无所遁形。

2010年4月18日,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读初二的胡盼盼,跟往常一样背着书包回学校去了。到校还没多久,老师找到胡盼盼,说有人接她回去,家里有事。

盼盼,一名稚气未脱、天真的孩子。“下午才刚刚回学校,家里会有什么事呢?”路上,盼盼忐忑不安,疑惑不解。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但绝不会、也不敢胡思乱想。到了家门口,盼盼终于明白了——血和泪已洗净了患绝症的母亲,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妈妈年轻的生命。

抑制不住的盼盼,凄厉地喊着“妈妈”,冲进房间,扑向已永远睡着的安详的母亲,撕声竭力的恸哭,凄惨弥漫着整个房子。

盼盼,是家中的独生女,是亲爱的妈妈留给世间唯一的骨肉。那时的盼盼虽不谙世故,但她懂得,她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妈妈是她晴朗的天!

出殡那日,盼盼一身白衣素服,撕声号哭;她拄着“哀竿”,拎着“香篮”一步一步地为母亲送行。这是一个多么沉重而又沉痛的篮子。年少的盼盼,拎起的是一生中巨大的悲与痛。她能够放下篮子,却放不下心中永远的爱戴、不舍、牵念与记惦。

四月悠长的雨丝,滑着无尽的哀怨,它是盼盼心头的一道伤。

母亲是一位美丽、善良、勤劳的农家女,她孝敬长辈,团结邻里,与妯娌和睦相处、姐妹相称;盼盼年幼时,好强的母亲就筹钱协同父亲造起了新楼房,又埋头上班,省吃俭用,直到还清债务;平时爱读报看书的母亲,一手漂亮的字,能写出流畅圆润的小文和书信。

受母亲的熏陶,自幼好学的盼盼,从小学到初中均为“三好学生”、“积极分子”、“优秀班干”、文娱委员,科学、历史课代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老师理想中进入重点高中的对象。

母亲的离去,悲伤、悲痛、悲恨填满了盼盼如花般的生命。怀着深深的不舍与热爱,盼盼常常独自哀伤,发愣,甚至跑向那条山道看“母亲”,盼盼说:“茫茫黄土地里,有小鸟在低吟,青草吐着芬芳,山花一簇簇一团团。在花圈和黄土垒起的小坡上,妈妈穿过花圈、眼泪、白纱、山花和松柏,带着纯净的笑容无声地站在碑前,分外美丽。”

母亲纵然从哀伤中离去,又把哀伤留给盼盼。这是一种怎样的哀伤啊!

再回首,能否付我童心伴童谣,重蹈那一段无哀无痛的年少。任岁月蹉跎,任时光荏苒,看落花流芳,听时光吟唱。在梦的河畔,找不到你烙下的痕迹。

胡盼盼长期沉浸在痛失母亲的哀伤中,导致成绩一路下滑,终以三分之差无缘重点高中。2011年9月,胡盼盼踏进了人民西路486号、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城区校区的校门。*#*

选梦

心总是在最痛时,复苏;希望总是在最绝望时,萌芽;快乐总是在最忧伤时,上路;成功总是在最失败时,起步。

一般的人都觉得胡盼盼有些冷淡,其实不是她“冷”,生性不善言辞,可我认为,胡盼盼和她的文字一样,骨肉都轻灵,又不疏离,为人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淡,“世间真的有这么一种人,静静地立在那里,可插入唐诗宋词,却不悖于现代画风”,因为内心如此愉悦,无端地,看着世界万物便觉无一不好。好的导致好的,赞美导致的必是美。

胡盼盼时常细细品味别人的一些文字,觉得真是好,读着口齿噙香,满心的喜悦。也许这是灵魂的相遇,短暂却又永久,美妙却又伤感,当那些火花星星般在闪烁,便是人生至美。我们,也曾常常为一字一句而讨论不休,觉得这个会更好,而那个则更美,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最美的不是文字本身,而是彼此的志趣相投和对语句的倾心,以及因此衍生出的心灵感应。

胡盼盼,是一个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氛围影响的人。上学期4月中旬,她在白龙桥蒲公英幼儿园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见习。

见习结束后,胡盼盼的脑海里始终浮现着那群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耳旁也萦绕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见习生活让我对幼儿园有了一定的了解,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触颇深。”

她说,刚到幼儿园见习的那天,着实有些兴奋,但更多的是紧张。担心自己的到来让孩子们不习惯,在忐忑的心情下胡盼盼被分配到了大班。之前,她就听说大班是最难管教、最费精神的,这让胡盼盼的心理压力又加重了。然而,当她一走进大班,见到孩子们画画的画画,看故事书的看故事书,一个个专心致志不亦乐乎地投入在各自的喜好中。当班里有了些许嘈杂的声音时,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马上就安静了下来,这使胡盼盼感到无比欣慰。

经过几天的观察,胡盼盼发现幼儿园的孩子有两个很明显的特征:一是爱跟风,比如说对于一件事物,只要班里有一两个人“带头”了,其余的孩子也就开始起哄,而且态度语气方面空前一致;二是爱比较,一个相同的东西,他们会拿在手上进行反复比较,能扯到大小,形状,乃至价格,怎么好怎么说,不留余地。

孩子们爱“跟风起哄”,应该算是孩子在幼儿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而且很难控制或制止。

一次,一个男孩把大便拉在了身上,旁边的孩子就向老师报告。当老师询问他时,男孩却一直摇头否认。看情况不妙,老师只好把他拉进厕所进行检查处理。当时,胡盼盼也觉得很奇怪,到了大班的孩子,大小便应该能够自控,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后来经带班老师的说明才知,大班孩子有时因为生理发育或是心理原因也会导致大小便失控。几分钟后,男孩被老师带到了睡房,刚走到楼梯口,班里就有孩子指着男孩哈哈大笑起来,那一声大笑引发了全班孩子的捧腹大笑,片刻不停。这时,老师叫住了那个带头的孩子,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育,并以“嘲笑别人为耻”让其他孩子嘲笑了那个带头的孩子,让其感同身受到了被嘲笑的“难为情”。

孩子爱比较,也容易比出争吵。一次上美术课,两个孩子因为“比橡皮”引发了一场“战争”。一个孩子橡皮大,一个孩子橡皮多。“我的橡皮多,而且有很多形状,颜色也不一样。”“我的橡皮大,买买可贵了!”两个孩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各说各的好。一场“橡皮之战”便拉开了,那个橡皮多的孩子说自己少了一块橡皮,硬说是跟他比的那孩子偷了他的橡皮。幼儿园很忌讳“偷”、“抢”、“骗”之类有损品德的词汇,我们及时制止了那孩子的随口乱说,经过查找才知,橡皮原来掉在了桌子底下,我们又让那个掉橡皮的孩子道歉。老师在班里再一次强调,每个孩子只能带两只铅笔和一块橡皮,这也是防止孩子之间的攀比现象。

从打扫卫生到给孩子们上课,从照料孩子们的点滴琐事到大型节目的流程安排,见习的每一天都给胡盼盼“上”了不一样的课。她说,从细节之处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点长处,时刻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们学习,这是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会犯错是对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如何改正错误。”园长的话让胡盼盼深有感触。

不管明天面对多少成功,或要面对多少迷惑和伤痛。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春节过后,胡盼盼将要踏上金东区润禾幼儿园为期一年半的实习生涯。

沉浸在一个美好女生的内心世界里。静静地,我的眼睛慢慢热起来,心慢慢暖起来,那些曾经美好的时光在瞬间又在眼前展开,像花朵慢慢张开它们的花瓣,我是如此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