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案例
◎桐乡职教中心学校 宋庆生
案例介绍
屈某,男,17岁,职高一年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皮肤较黑,身材偏胖。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在学校的生活。在班级中,他缺少友伴,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时他上课迟到,进教室时扭扭捏捏,有些同学笑话他,他就发火。课余时间,同学们在他课桌旁边开玩笑,他就认为同学们在嘲笑他,独自喃喃自语;同学们打闹碰了他的桌、椅,他认为是故意闹的,专门是针对他。
案例分析
虽然和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可是父母忙于生计,对他的关心较少,没有时间和他谈心,导致人际交往能力很差,根本就不懂怎么与人相处。同时,因为就读于职业高中,感觉周围的同学生活习惯和行为他都不太认可,于是,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往。
由于性格内向,疑心重,且皮肤较黑、身材偏胖,自卑心理较重,缺乏可交流的玩伴,形成不合群的心理,拒绝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
1、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现屈某家庭状况,与其父母交流,请他们以孩子发展为重。尽管赚钱很重要,但应尽量多抽时间陪陪孩子,进行交流,给予孩子在心理、精神上的关心与支持,不能认为负担其学习、生活费用就足够了。
2、发挥其个性特长,吸收他参加班上宣传小组,为墙报画画。为他创设条件,使他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
3、多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尽量找到学习进步的突破点。如通过了解,知道他对计算机较感兴趣,所以每次在课堂上会主动跟他交流、查看其操作情况,并给予肯定,以此增强他的自信心。
4、在集体活动中安排屈某担任一定的任务,加深与同学的交流。
5、在班团干中做思想工作,要求他们要主动与屈某交流,关心和帮助他。同时安排一位热情细心的班干部与他同桌,形成友好的氛围。
6、阅读指导:给屈某介绍各类有益的有关沟通技巧、促进人际关系的书籍,耐心指导,指导其读书;指导其正确的穿着、打扮;指导其如何发泄情绪等。
7、举办演讲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都参加,对屈某特别辅导,培养其自信心,同时通过演讲活动达到主动交流的目的。
辅导效果
经过教师、家长、同学们的配合及辅导、帮助,屈某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集体活动能参加,对同学们的善意谈笑不再耿耿于怀。同时,他的成绩也有所提高,本学期顺利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证,他笑了。他终于走出了人际关系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