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时间:2015-05-04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桂阳 《山西经济日报》

事实上,如上述这些“心灵鸡汤”般的人生感悟句子,在手头这本《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的散文集中比比皆是,很有点像《读者》的文章集锦。再打探一番,本书作者范泽木是美文作家,已在《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新青年》、《思维与智慧》、《阅读经典》等报纸杂志发表100余万字。终于明白,为什么本书的文风和《读者》是一个路数,文字清新恬淡,不疾不徐,回味隽永,总是给人以暖心之感。

——代连华 《太原日报》

不知从何时起,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我们迷失了方向,每天忙忙碌碌却忘记初衷。于是,每人个都开始尝试着放慢脚步,以便让疲惫的心灵歇息。而年轻作家也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慢生活给予自己的乐趣。冬季里的小火炉,不仅可以取暖,也是烤食各种美味的地方。读《小炉子的美味》纸上仿佛也透出甜香。然后,《喝着自家酿的黄酒过冬》,寻常人家的烟火味道弥漫开来,这是真正的过日子,而不是赶生活。作者也用深情的笔触,表达着最诚挚的祝愿,生活如此美好,不要活得太匆忙。

 ——刘英团 《南方法治报》

行也匆匆,意也匆匆。初愿未酬,凭甚断游踪?范泽木的《我愿流浪在小镇》,既不是一本风花雪月般的散文随笔,更不是一本普通的游记,而是作者于人生旅途中且歌且吟,边走边想的思想结晶。换句话说,范泽木笔下的小镇就是我们心中的小镇,小镇里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人间冷暖,草木诗话,这些被妥善安置的时光,在范泽木的笔下一一的掀开,使我们在嘈杂心境中瞬间安静下来的书,文笔简洁而诗意,让我们在喧嚣和雾霾之地重新找回一种回归宁静的自控力,让活得太仓促的我们重拾生活之美。

——彭忠富 《黄山晨刊》

尽管过去的终将过去,但只有继往,才能开来。怀旧是一种普遍的情愫,因此回望青春,就成了许多作家乐此不疲的事儿,而我们也能在作家们或温润或激越或铿锵或沉静的文字里,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如此则作者与读者之间便产生了共鸣。青年作家范泽木,在最近出版的散文集《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中,就讲到了青春的疼痛和成功的润泽。这本书是范泽木写作多年的文章小集,不是自传,亦非个人纪录,书中的“我”,并非作者本人。范泽木说,写别人的故事,流露自己的情感,亦是一种幸福。但我们仍然能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一个有为青年的成长历程,并从中得到些许启发。

 ——朱延崇 《银川日报》

范泽木的文章充满乡土气息,这是他一贯的写作风格,也是打动人心的地方,当然也体现在这部文集里。在《难忘那一声声低哞》中,我们不能忘记那头与主人难舍难分的耕牛;《把绿打包在心里》则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中绿色的由衷喜爱。这些浸润着泥土芬芳的优美动人的文字,让读者为他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浓浓深情所打动的同时,还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张帮俊 《包头晚报》

他的作品不是靠华丽的辞藻来堆砌、也不靠标新立意的标题来引人,支撑文章灵魂的是真实情感。全书分为五章,分别为《给人生镀上金色的光芒》、《亮在我成长路上的灯笼》、《用心生活过的时光》、《贫瘠的生活也能开花》、《每个人都是拯救自己的天使》。这五章包含了美文感悟、心情随笔、励志故事、青春散文等体裁方式,每篇文章字数虽不长,但简洁精悍,取材多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是双眼见到过的真事,极富有“地气”,因此,所引出的人生感悟极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方木鱼 《京郊日报》

读着作者笔下的风物,脑子里闪回的却是自己儿时的影像,我想我是彻底陶醉了。也会想起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中的某些镜头,但显然范泽木笔下的小镇和刘亮程的“村庄”是不一样的。至少,范泽木的小镇要比刘亮程的村庄明媚一些,积极一些,现代一些。范泽木用他那只用心滋润过的笔恢复了我们对乡土真诚和真实的记忆,恢复了我们生命中一去永不复返的日光和流年,以及诸多无人感知的战栗与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