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微电影6天赚1万 开工作室接单率却仅10%
时间:2015-09-02 来源:重庆时报

对于创业者来说,最缺的是什么?人脉、资本,还是经验。而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90后大学毕业生吴杨来说,每一个都是挑战。

在大学期间就创办了影像工作室,自己做起了老板,令不少同学羡慕。可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吴杨发现,这个市场远比自己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那怎么办?得学习经验、积累人脉。在不断拓展新业务之余,这位“老板”还成为其他剧组“打工的”。

在学校:6天赚1万尝到甜头

“能把兴趣和工作相结合,这是最好的工作状态。”吴杨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吴杨就创立了自己的影像工作室。

吴杨大学念的是新闻,却偏偏对摄影和电影感兴趣。走到哪儿,都背一个大大的相机,这是不少同学对他的印象。

吴杨说,在大二暑假,他帮一个学姐拍了片子,在短短6天时间里赚到了1万元。这让他尝到了甜头。“不仅自己感兴趣,还赚钱呢!”

当年的11月,吴杨和4个小伙伴一起,创办了“橡树影像工作室”。“合伙人”当中,有3个学生,还有一个,吴杨笑称是“风投”——因为项目的启动资金,都是向他借的。

借助自己的工作室,吴杨也把拍摄微电影当成了一个“事业”。他们拍的微电影,获得了学校电影节连续三届的“最佳影片”,还拿下了重庆大学生微视频大赛的大奖。

“以后就做这个了。”吴杨心想,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未来或许商机无限。

在社会:客户洽谈成功率仅一成

吴杨说,大家开始想的是,先接一些商业公司的宣传微电影。赚的钱,用来拍自己想拍的“有情怀”的东西。去年大学毕业,离开了校园生活,吴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室里。不过,问题也在这时候慢慢浮出了水面。

“最大的问题就是商业订单量。”吴杨说,几年来,商业订单在10个左右,这远远谈不上盈利。“我们太高估了市场。”吴杨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传统的婚庆开始大面积转型做微电影。这些公司技术经验丰富不说,还有着丰富的市场资源。

吴杨向记者坦言,自己去和客户洽谈的成功率不高,只能在10%左右。工作室的经营遇到了瓶颈。

他的思考

“微电影不是刚需,要结合市场转型”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要进行业务转型,毕竟微电影这个东西不是市场"刚需"。”吴杨说,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婚礼跟拍,但要在这个已经成熟的市场内参与竞争,这群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只能和婚庆公司合作,在微博、微信这些“阵地”进行宣传,拿出拍文艺电影的范儿来拍婚礼。

这个方法倒是缓解了工作室的压力,不过,经验和人脉依旧是个问题。今年4月,吴杨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进入了广东的一个剧组,来帮别人“打工”。“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这个剧组都是科班出身,规模还大。我得学习学习。”

吴杨最后说,电影是一个特别传统的行业,“愣头青”想要创新有困难,更别提引来什么风投。

专家问诊

创业前要考虑市场实际情况

大石创投戴伟国:

“微电影这个市场目前并不是市场"刚性需求"。”创业专家戴伟国指出。

对于90后的大学生创业者,戴伟国指出,大学生没有经验,在社会磨炼一下,看准市场需求再进行创业才是正确的选择,“大学生创业要对市场有一定的理解再出手,不要只是为了个人理想而创业,否则只会浪费时间。”(林逸飞 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