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寿斌杰
摘要: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喜爱音乐的特点,在色彩课堂教学中巧用音乐,从揭示音乐与色彩的共通性入手,引导学生对色彩表现节奏的理解,探究中职美术专业色彩课教学的新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本文提出了音乐与色彩的同构并进行色彩教学探索,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专业教学的传统。人对音乐的感受是先天的,挖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悟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色彩表现的引导,最终把单一的学科教学引向更具人文精神培养的层面,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能。学生在音乐的引领下主动理解并掌握色彩表现的节奏,更快更好的建立起色彩学习的自信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 色彩课 音乐 同构 节奏 表现
色彩课的重要性与教学困惑
(一)色彩课程的重要性
色彩课作为美术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与素描、三大构成组成了该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色彩作为用颜色为造型的手段,是深入学习专业技能乃至参加高职考的必考科目,因此无论对于就业班或者升学班,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色彩课教学的困惑
目前中职的色彩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不浓,往往陷入盲目的临摹和形而上层面写生的教学误区。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色彩表现语言的认识缺乏有效的途径以及学习方法的单一,如何巧妙的利用音乐启发,激发多元学习能力,促进色彩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实践探索。
音乐对色彩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音乐与色彩的共通性
1.人对音乐的感受与生俱来。不同的音乐会给人不同的情绪反应,人的喜怒哀乐通常可以用音乐的节奏或音色加以阐释,音乐甚至常常被用于人的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
2.音乐与色彩之间有互译性。著名的音乐家波萨科特就曾提出了比喻:弦乐、人声相当于色彩中的黑色,而铜管和鼓又相当于红色,木管则可以代表蓝色。又如贝多芬的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为我们描绘的情景:清脆明亮的长笛吹出了蓝色的天空之色,单簧管的独奏乐句,从它那纯净而优美的音色中倾泻开来,在我们面前似乎又呈现出了玫瑰花一般的美丽色彩。
(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1.音乐是心理安慰剂。中职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跨进职业高中校门的他们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上都无法很快做到主动积极的适应。因此很多人产生学习或生活上的焦虑,喜欢把自己相对的封闭,于是听音乐成了他们最好的寄托,也就是这个时期,学生纷纷迷恋上了流行、饶舌、摇滚、轻音乐等风格各异的音乐,音乐是他们最好的安慰剂和朋友。
2.音乐普遍接受率高。据笔者在所任教班级的调查发现,87%以上的同学都普遍喜欢音乐并且不同程度的喜欢音乐。虽然他们乐理知识还比较浅薄,但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的已经有些“痴迷”,这显然和他们所处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有关。
3.音画节奏表现契合。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为人类展现了高亢、深沉、舒缓、激烈、轻盈等不同的节奏,这一点正好与绘画的色彩表现所需要的各种节奏感不谋而合。所以,用学生喜爱的音乐引导,进行色彩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色彩表现过程分析
无论是写生还是临摹或默写,色彩表现步骤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对绘画节奏的控制要求不一样,初学者往往容易过早的追求细节而舍本逐末,导致画面不整体,甚至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作。因此如何合理的分配作画的时间和节奏成了色彩学习的关键。
1.构思起稿阶段(20分钟左右):
这是迅速调动大脑思维,形成作画思路的阶段,要求快、准、稳迅速地确定将画面构图布局。主体物和点缀物的分布安排要合理,构图要完整。通常用很短的时间审题并把小稿画到A4纸画作上,用笔概括肯定,不拘泥于小结。此阶段犹如山雨欲来风满楼,是狂风暴雨来临前的宁静。最适合充当背景音乐的是由舒缓慢慢转向快板的经典乐曲《卡农》、贝多芬《少女的祈祷》等,为下阶段的大气磅礴作画作铺垫,它能带领学生从静思逐渐走向激情。
2.铺大色调阶段(40分钟左右):
这是波浪壮阔的阶段,从大色调出发,大刀阔斧进行快速定调,迅速的将背景以及物体的大色调铺好,忽略细节。此时能否准确到位的将大色调、物体的冷暖关系、明暗关系用大笔触迅速呈现将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效果。因此这一个阶段要求抓大放小,用大笔、刷大块,用笔的力度和频率近乎激烈。这时最好的伴奏莫过于激情四射的摇滚乐,快节奏高亢的摇滚曲能不断的催促着加快思考和用笔的频率,避免了因小失大的结果产生。*#*
推荐曲目单:
(1)许巍——完美生活
(2)汪峰——怒放的生命
(3)Yanni—紫禁城致敬
(4)《加勒比海盗》主题曲
Avril Lavigne—Girlfriend
(6)《士兵突击》背景曲
(7)Avril Lavigne— My Happy Ending
(8)Yanni—A Night To Remember
3.深入刻画阶段(90分钟左右):
经历了刚刚的大刀阔斧的大色调铺设,转而进入细致入微的深入刻画阶段。此时要求用相对较小的笔触以及更加细腻的手法去刻画重点对象,如主要的水果、罐子口部等。和先前的激烈运笔不同,此时的用笔必须肯定但层次分明,是一个逐步堆砌颜料的表现过程,在舒缓的音乐的引领下安静地画进去,逐步将颜料的肌理感和画面的深度完全明快轻盈的呈现。
推荐曲目单:
(1)Avril Lavigne—Together
(2)Secret Gaeden—Steps
(3)Enya—Ebudae
(4)Enya——The First Of Autumn
(5)Avril —Lavigne—Innocence
(6)Yanni—True Natrue
(7)Adele—Someone Like You
(8)Avril —Lavigne—Wish you Were Here
(9)Adele—Set Fire To The Rain
(10)Erinlang—Youre Bettter Off
4.调整完成阶段(30分钟左右):
经历了前阶段潜心细致的深入刻画之后,仿佛峰回路转到了开阔的平原,此时画者的情绪需要慢慢恢复平静,画者少画多看,并根据局部到整体的原则全方位审视作品的冷暖、明暗、虚实等画面信息。此环节至关重要,凝思观察,反复推敲。这时,需要一曲轻快舒缓的小夜曲进行引领,让学生进入冷静的思索程序。
推荐曲目单:
(1)布兰登堡协奏曲5号G大调
(2)李志辉(江南丝竹)——明月杭州夜
(3)墨名棋妙——琵琶语
(4)Yanni——夜莺
(5)Matthew Lien—Tears Over Shetland
(6)那不勒斯蓝色夜
(7)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8)理查德克莱曼——星星小夜曲
(9)李润名(钢琴曲)——Kiss The Rain
(10)舒伯特—舒伯特小夜曲*#*
巧用音乐进行色彩教学的途径
(一)音乐与色彩互通原理分析
1.都属于抽象艺术范畴
路易斯·卡斯勒在《现代音乐与色彩》书中说:有人曾把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与可见光的光谱色带按比例地联系起来,即最低音开始是红色直到最高音紫色。尽管这还是一种机械地联系,但还有许多人从节奏、曲调、掉性、和声等多方面去寻找音乐与色彩的联系,而且想找出一个规律能使音乐与色彩可以 “互译”。瑞士画家克利及我国智障儿童罗铮的画音乐等就是最好的音画互译的佐证。
2.元素的组成结构相同
分别从绘画色彩中的色阶、明暗、色调三方面入手讲述色彩表现的本质,再揭示音乐中的音符、节奏、调子的原理,从而证明的两者之间极其精妙的关联:绘画中的色阶好比乐曲的音阶;绘画中色彩的明暗、冷暖节奏犹如音乐中的快慢、高低节奏;当然还有最明显的绘画色调与音乐调子的紧密关系。最终学生会惊讶的发现这两者之间微妙的联系,从而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二)音乐与色彩多元智能调动
1.以调子的理解为突破口。
让学生追本溯源,绘画中的“调子”一词本来就来源于音乐,这样有利于学生消除戒心,明确在色彩课中老师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所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意图又如何?从而明确把握色彩表现中各个阶段所要的基本节奏。
2.以多元化教学为切入点。
研究表明,调动人多种器官的机能才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创造艺术气息浓厚的课堂氛围,音乐刺激大脑神经,就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手脑并重,使其在一种可控的状态下或兴奋或平静,最终达到孰能生巧,顺其自然的绘画境界。
色彩教学中音乐的选定原则
(一)主次分明原则
1.色彩教学是主体,音乐的引入只起辅助作用,旨在营造更“艺术”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调,感受音乐,表现色彩,不能喧宾夺主。
2.选曲范围界定。架起绘画与音乐的桥梁,巧妙灵活地把音乐中的音符与美术中的色彩结合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解绘画语言。但两者的融合,并不是说要将所有的色彩课程都融入音乐,本文所指是在一个短期作业的完整绘画周期中(如三小时默写或写生)运用音色共构原理进行教学。
(二)精心挑选原则
1.教师挑选曲目初始阶段。初期阶段必须由教师亲自进行乐曲挑选和编排,并把乐曲刻录成一张可以三小时播放的光盘,并在色彩课上播放。每个阶段乐曲的选择都必须由教师精心挑选,合理安排,不能随意而为。开始阶段不能让学生自由选择乐曲,以免所选曲目过于吵杂而与影响整体氛围。
2.学生推荐曲目后期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学生了解了音乐选用的原则,可试着让学生推荐好的乐曲,经过教师审核后可以播放。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了音乐的选择,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合理编排原则
以外文曲目特别是英语曲目为主,适当穿插中文、法语或非洲乐曲。选择乐曲须展现纯粹的节奏或乐器的韵律之美,中文歌曲的选用要特别慎重,因为绘画时,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对绘画的理解探索中,有明确歌词大意的歌曲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外文歌曲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干扰。
(四)丰富多元原则
1.风格多样化。音乐本身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让学生聆听各异的乐曲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绘画节奏的感悟和音乐节奏的感悟,因此选择编排时充分考虑到古典、流行、饶舌、摇滚、轻音乐等不同风格,体现开放、流行的潮流,更加契合学生朝气蓬勃的心理。
2.不定期更新。为了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多元化和流行元素的需求,需要不定期的进行音乐曲库的更新,在后期可以让学生推荐优秀的曲目加入到曲库中,以实现乐曲的丰富多样性。
音乐与色彩共构教学成效
(一)专业素养明显提高
1.色彩学习态度改善。美术专业学生主动学习率提高,每当音乐响起,学生便会迅速进入绘画的状态。色彩课堂上学生吵闹少了,他们时而富于激情,时而又沉静的冥思中。三个小时的色彩习作在和谐的艺术氛围里进行。
2.专业学习气氛浓厚。从学生兴趣入手,音色同构,提高学习有效性。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爱好特点,充分挖掘音乐和色彩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个内驱力,就不怕学生不要学,学不好。
3.色彩的表现力增强。以音乐为切入点,有效突破对色彩表现的理解与表现。经过音乐的正确引领,学生在绘画中展现出了惊人的表现力。以往沉闷的色彩被明快的画所代替。绘画是一种充满激情的创作活动,只有画面色彩活了,才能产生灵动。就连学生自己也惊讶的发现,原来画色彩并不是那么“痛苦”的事情啊!这得益于他们表现力的逐步增强,他们变得敢画、会画、爱画了。
(二)人文精神的促进提升
1.英语学习兴趣渐浓。据任教该班级的英语教师反映,该班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呈明显上升趋势。过去英语是最令学生们头疼的,可最近就连程度较差的学生也乐于大声读出单词了,而且音调越来越“纯正”。
2.活跃思维拓宽视野。音乐正引领学生进入更丰富的探索领域,课余时间里,学生们都在搜集各种好听的音乐,大家谈论的更多的是某首曲子的节奏,它适合在绘画的哪个阶段聆听等。这是专业学习带动英语学习的最好例证。
结语
从学生兴趣出发,在色彩教学中引入音乐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音乐点燃色彩的学习动能,这是笔者在多年的色彩教学实践中,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音色同构既能有效的提高色彩教学质量,又能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等多元发展,最终让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色彩教学中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一种职业或专业的训练,更要在技能学习中关注人文素质提升,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
参考文献:
[1] 李萧锟.色彩学[M].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邓泽民.张国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3] 林华 .乐海絮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 韩宝强.音的历程[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