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古城,男,1958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宁波三中,荣获2015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称号。
个人简历:
1958-61宁波报社记者编缉;
1961-1963宁玻市文化馆美术干部;
1963-1995宁玻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人员;
1995年退休,继续从事地方文化与工艺美术研究,任宁波市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30年。
参加学习情况:
杨古城毕业于宁波三中,离开学校后,自学美术。在担任宁波报社编辑期间,开始关注地方民间文化,在《宁波报》上撰写文章宣传民间文化艺术,藉此也结识了许多民间艺人。
《宁波报》停刊后,杨古城到宁波市文化馆工作,继续勤奋自学。1962年,被调入宁波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始专职研究民间工艺美术。他多次下乡调研、抢救濒危的民间艺术,其中有骨木镶嵌、漆金木雕、泥金彩漆、金银绣、宁海白木雕、木根雕、余慈草编等;主办《宁波工艺美术》刊物,撰写研究论述数百篇;整理宁波骨嵌研究10万字,拍摄民间美术图片上千张、收藏民间美术品数百件。至今留下自学作品手稿满屋,收藏自修读书、发表论文、参考图书、画册、一万多张照片等实物挤满三间。
杨古城自幼贫苦,20岁参加工作,勤奋苦学,不近烟酒,善雕善画,对工艺美术雕刻、织绣、及文化遗产理论研究颇有成果。主要研究著作有《现代家居装饰艺术》《中国狮子艺术》《中国佛像艺术》《四明寻踪》《南宋石雕》《宁波朱金漆木雕》《宁波百桥》《宁波老桥》《宁波古戏台》等。 退休后仍继续致力于工艺美术理论、地方文史研究,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曾应邀数次赴日本、台湾讲学。
获奖情况:
1.1989年设计创作大型金银绣《百鹤朝阳》,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金杯奖,由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馆收藏;
2.1990年创作竹根雕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3.2001年和2003年两次获得“宁波市十佳文化遗产保护者”的荣誉,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业余文保员;
4.2008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获浙江省伏优秀文保员、优秀文化人才、浙江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专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