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谢为民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把校企合作工作作为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开放办学、精心策划、整体推进,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目前,很多职校已经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还有学校引入企业,自办企业,自建研发中心。
一、创新形式,构建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1、订单培养,校企共育。三门职业中专从90年代开始与合作企业订单培养学生,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已经形成了3种订单形式。一是定向委培,先后与农业局、变压器厂、三门酿酒厂等20多家国有企事业单位合作,开设“定向委培班”。二是学校找单,先后与星星电子发展公司、宁波司普莱茵公司联合开办了星星电子班、司普莱茵数控班。三是企业下单,先后为三维集团开办三维橡胶班,为三门核电建设单位开办核电钳工班、核电电工班,为玉环双环传动公司开班双环传动班。
2、引企入校,教产一体。有些学校将紧密合作企业部分生产车间搬入校园,学校提供生产设备和场地,企业提供产品生产线和指导师傅,产品加工过程全部由在校生有偿完成。像三门职业中专先后将杭州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台州江洲机电有限公司和临海市新春机械厂的二维数字地图、城市信息采集车项目、皮带轮、轴承座和液压元件等生产线搬入校园,校企共同开展生产性实训,计算机、机电、电气等专业2000多名学生在生产线上获得锻炼。
3、半工半读,顶岗实习。2006年,三门职业中专开始与新大华酒店合作,在05级旅游专业学生中开展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试验,学生半天学习,半天上班。07年在机电、电子等专业推开。2011年,学校与吉利集团的金刚公司、星星集团的水晶光电公司合作,在数控、电子等专业施行为期2个月的分段式半工半读、顶岗实习。本月初,学校又与中核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对订单班学生开展为期3个月的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学生白天上班,晚上回学校学习。
4、自办企业,产学研一体。2009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和社会能工巧匠对三门石窗现代化生产进行技术攻关,2011年,县政府出资在三门职业中专内成立三门蛇盘石窗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员工全部为学校师生,生产过程即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即产品研发过程,形成了融数控、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实训为一体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基地。三门石窗产学研联合体被评为了浙江省产学研联合体建设项目、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台州文化进出口重点企业,学生研发生产的石窗产品系列作品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师生技能组品展洽会一等奖、浙江省旅游产品评比铜奖、台州市旅游产品评比银奖和6项国家专利,并成为了县政府指定馈赠礼品。
二、深化内涵,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
校企合作要坚持以服务企业为出发点,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为目标,才能不断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1、校企共同商定培养方案。校企双方根据行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共同商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习标准等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三门职业中专机电一体化等三个重点建设专业已形成了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核电专业的“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与核电企业讨论了多次,充分吸收了中核五公司要求增加有专业针对性的课程和学时,增设核电管工课程,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
2、校企共同编写校本教材。依据企业工作岗位任务要求,校企双方发挥各自长处,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共同编写校本教材。三门职业中专与核电企业合作编写了《核电钳工技能》、《核电管工工艺》等近20部专业教材的编写,开展了《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等10多门核心课程的建设。
3、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实训,把实训教学融入真实的生产环境,三门职业中专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实训项目。相关专业与合作企业完成了《多级离心泵实训》、《变送器的使用》、《转子流量计的使用实训》等50多个实训项目。校企还共同建立了两个研发中心,即三职教学仪器研发中心和三门蛇蟠石窗研发中心。
4、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根据“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学校积极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机电、电气、旅游等实训基地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建设而成,核电基地在核电专家团队参与下建设而成,目前,学校拥有校内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训基地61个,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培训和各类技能大赛需要。学校还与企业联合研发了四回路和二回路水循环系统、电子装备实训台、高低压配电柜、仪控实训台、电工维修实训台等设备。
5、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把企业参与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系统中是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根据企业实际及个人意愿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或专职教师,直接参与教学工作。目前,三门职业中专有企业兼职教师32人。核电专业的实训课全部由核电工程师担任,参与口语义教活动的外籍专家30人。学校还在企业设立教师培训基地,让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
6、校企共同起草评价体系。按照企业用人标准,邀请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和相关部门参加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考核评价。三门职业中专制定出台了《三门职业中专学分制实施办法》、《三门职业中专实习生实习成绩评定办法》、《三门职业中专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条例》等,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三、校企合作工作的成效预期*#*
1、能节约实训成本,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开展校企合作,有效地解决了实训场地、实训设施不足的问题,增强了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同时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2、能提前介入企业文化,缩短用功适应期。校企合作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了企业文化,熟悉了企业环境和管理制度,实现了学生“零距离”上岗。。
3、能稳步提升毕业生质量,提高企业满意度。校企合作不但让学生得到了实践锻炼,还让学生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形成质量意识、效益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高。
四、开展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1、建立长效机制,必须以“三赢”为前提。校企生“三赢”是校企合作最坚实的基础,是合作的内在动力,通过合作,校企生三方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赢在获取优秀的技能人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学校赢在增强了扩大办学效果,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生赢在提高了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实现优质就业。
2、要建立长效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政策保障。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强合作的稳定性,仅靠市场机制来调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障作用,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保护和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才会使校企合作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和普遍模式。
3、要建立长效机制,必须有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校企合作的管理和实施需要资金保证,政府应建立导向性和调节性的投入机制,或者设立校企合作政府奖励资金和补助资金,综合运用导向资金,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促进校企合作快速发展。(本文选自谢卫民专著《行走在职教创新的路上》,2014年4月,浙江科技出版社。谢卫民系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