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黄岛区教体局获悉,今年该区有12名应届初中毕业生被中职学校与青岛科技大学开展的“3+4”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招生试点录取 。同时,该区职业学校还与高职院校开展“3+2”五年一贯制联合办学。而为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储备专业人才,该区除鼓励中职学校加强涉农、涉海、涉港专业建设外,今年还新增了茶叶生产与加工、工程造价、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等3个专业,使全区职业学校的专业增至25个。
“3+4”分段培养,12名学生被录取
“我刚考上中专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因为中考失利,让我没有机会进入比较好的高中学习,我以为自己的"大学梦"要破灭了,所以心情特别不好。”今年考上黄岛一所职业学校的张莉莉告诉记者,“可是后来老师说,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机会,比如说能够读高职院校甚至还能进入本科学校 ,我就又有了信心了。现在我已经开始为上大学做准备了”。
“2013年,青岛轻工学校等三所中职学校与青岛科技大学开展"3+4"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招生试点,开设数控、计算机和会计等3个专业 ,共招生140人,黄岛区有12名应届初中毕业生被录取,录取人数位于青岛市各区市首位。”黄岛区教体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黄岛的职业学校还与高职院校开展“3+2”五年一贯制联合办学。在2012年职业中专与港湾学院联合办学的基础上,2013年黄岛高职校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和港湾学院、珠山职业学校与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新开展了“3+2”五年一贯制联合办学。目前,黄岛区有3所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开展“3+2”五年一贯制联合办学,年招生600余人,共开设数控、机电、应用电子、计算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五个专业。
其中,高职校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海信通信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开办“五年一贯制”高职大专班,首期招生70人,学生入校即发企业福利,并纳入企业后备干部库培养任用。这既为学生直接升入高等院校深造提供便捷的机会,又为就读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同时为企业良性发展储备适应性人才。
对接区域发展,今年新增仨专业
采访中记者获悉,今年以来,黄岛区教体局对接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和蓝色经济核心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抓住基础能力建设、育人模式优化等关键环节,统筹改革发展,强化实践创新,较好地实现了职业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黄岛区教体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介绍,该区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积极鼓励中职学校加强涉农、涉海、涉港专业建设,2013年增设茶叶生产与加工、工程造价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等3个专业。目前全区各职业学校共开设25个专业 ,其中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4个、青岛市级骨干专业 12个。骨干专业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0%以上。
优化校企合作办学,提高育人质量
据悉,黄岛区职业教育还深入推行“校企合作办学 、工学结合育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通过“校企一体化办学、工学一体化教育教学、实习就业创业一体化管理服务”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育人质量明显提高。
“013年,黄岛区职业中专与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开设青钢冠名班,为青钢定向培养钳工专业学生。高职校建立海尔式跟踪服务模式,不断地促进与企业深度融合。”黄岛区教体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区职业学校与19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采访中记者获悉,今年黄岛区就有4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市精品课程,有12个教改项目被评为优秀成果。各职业学校订单培养率达80%以上,优质就业率达95%以上,技能鉴定合格率达100%。在近几年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黄岛区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7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10个;获得省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6个,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周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