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个职校生眼里的工匠精神
时间:2016-11-23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 16园林五年一贯  孙慧敏   辅导教师  代景民

以前,我不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只是单纯的认为是企业的工匠们每天周而复始地工作,枯燥乏味,没有丝毫变化,就这样重复循环下去。

那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工匠精神,在于三个重点: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铺展开来就是认真、细致、坚持。

工匠精神受到这个时代的热议和推崇,并不是一股简单的转瞬即逝的潮流,而是有它的存在价值。它体现了一种真实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我们作为中职生要好好学习并弘扬这种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把自己所学专业做到最好,。

我是学木雕专业的,在正式开始第一堂课之前,学生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磨刀,可别小瞧这一项工作,它看似简单,其中却有大内容。一开始,有些人会想:不就是磨刀嘛,很简单的,给我几个星期我就能磨好它,或者分分钟一把刀就能磨完。可是,你这样不屑一顾地去做,磨出来的刀会锋利,刀的寿命会长,耐用吗?答案是不能的。要想磨好一把刀,磨出一把好刀,需要下一番功夫,而不是耍嘴皮子说说就能成的。

我一开始磨刀时候,便是这么想的。不就是30把刀,so easy,很快的。结果,才第一把时,我发现错了,这并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的,磨之前,要有一些准备工作的,磨时是要有正确的站姿,而不是坐着磨。一些偷懒的人可能会坐着磨,坐着磨会磨出好刀吗?坚持往下磨,有人意志消沉了。磨刀太累了,看着差不多就行了,能把木头划出道口子就行了,反正是只用这几年,没什么大不了,有些人就是抱着这种侥幸心理去做事,认为差不多,没有意外就是通过了,会成功吗?如果是追求精益求精的人,就不会这么得过且过了,他们不容许“差不多就行”的这种借口,他会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就连怎么样握刀,怎样的站姿,都是要把握到最好。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虽然,磨刀好像不是专业的一部分,它却是第一课的准备,把课前准备做到精益求精,那么用到它时,便不费吹灰之力,用起来得心应手。如果用“差不多”搪塞过去,那么接下去便是一路障碍。

在学校的实训大楼里,我看到了上一届学姐学哥们的作品,尽管他们的作品还没有完成,但依稀能看得出那些精美轮廓,也能感受得出他们曾经的付出和努力。我自认为如果我做的话,没有他们这么好。木雕并不像画画,错了还可以修改,相反,只要刀在上面刻了,就不能修改了。学姐学哥们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完美,没有要搪塞完成作业而追求速度,他们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仅仅是工匠要精益求精,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做到精益求精,学习上马马虎虎,认为“不要紧、差不多、下次再努力”那么工作也会是这种态度和心理。

做到精益求精,不一定做大事业上的人才会有,但一定是每个人都要拥有。提到精益求精,这就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我们杭州召开的G20峰会,在杭州,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观,但这些景观并不是用水泥、石头简单堆砌起来的,而是那些最为普通的,也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植物,正因为这些植物,使我们的杭州更加美丽,更加有活力,但美丽的背后是那些辛勤付出的人努力。设计师在一张张图纸上反复修改,植物变了个模样,不再是直挺挺的,而是千姿百态。园丁灵巧的双手使得它们惟妙惟肖。不断地设计,不断地精益求精,只是更好,更好地展示杭州文化。园丁,一般人觉得是小职业,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职业在美化着我们的环境,让城市更加美丽、整洁。

对于工匠来说,结果不是最大的收获,而是过程。好的工匠会享受自己的作品经过自己的手而升华的过程,他们会不断地修改、雕琢自己的作品,并且对细节也有很高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着追求和不懈坚持,不管别人认为是完美的还是华丽的,他们只要看到了一丝瑕疵,便会继续修改,他们的眼中没有满足,只有不断地改进,不断的提高层次。作品犹如工匠的孩子,看着孩子从自己的手中茁壮成长,我想,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幸福的了。

从古至今,我们国家从不缺少工匠精神,我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匠人之国。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足石刻,景德镇陶瓷、洛阳唐三彩、江南丝绸、武当山“一柱十二梁”,这些举世成就无不让人称道几千年。今天的中国,不仅在高尖端科技实现领先,而且华为、联想、海尔、格力等中国企业也在其领域内位于世界前沿。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体现了现代中国人的努力,更体现了工匠精神之精益求精。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大背景下,现代工匠具有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但不管如何变化,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