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再拜师 企业教室再回炉
时间:2017-04-19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东阳木雕首批现代学徒出炉

遵循传统举行拜师仪式,在企业单独开设教室,由师傅手把手传授技艺,现场感受东阳木雕的完整工艺流程。421,市职教中心东阳技校校区(以下简称东阳技校)木雕专业的首批现代学徒,将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初始学艺期,回归课堂。

学徒,作为农耕时代传统手工艺技艺师徒授受模式的主要对象,在当下社会中可以说是已经消失。尤其是2007年以来,随着东阳技校、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相继创办木雕专业,东阳木雕传统学徒制被学院制所代替。两所学校联手推出的“3+2木雕专业”,一度被称为东阳木雕传承人培养的“速成模式”,为迅速填补东阳木雕人才断层,起到积极作用。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却让“学徒”这一角色强势回归。探究其背后深意,不难悟出传统与现代两种教育体制在新形势下的“握手言和”,更多是基于深度认识之上的融合、互补。

拜师,传递工匠精神

走进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有着30多年从业经验的木雕师傅何章生,正拿着雕刀为学生修整即将完成的作品。

这是一间用木板隔开的临时教室,被称为“企业教室”。8名东阳技校2015级木雕专业学生在“室内”学习,两位师傅何章生、吴奇荣和其他木雕工一起,在“室外”干活。时不时地,两位师傅就要放下手头活计,走进“教室”检查并辅导学生作业。

自从来到这里,学生们平时打招呼从“老师”变成了“师傅”。称呼的变化,传递给这群学生的是种前所未有的严谨。“毕竟,我们是认真拜过师,给师傅们鞠躬敬茶过的。”男生陈雅宁开心地说。而这一声浅浅的“师傅”,收获之多却让他始料不及:从设计图纸的解读,到雕刻细节的把握;从雕刻材料的选取,到雕刻工具的用法,当老师傅们用接地气的话语配合熟练的技艺近距离呈现时,他发现当初在学校里存在的疑难碎片,被一块块拼接、黏合了。

木雕专业,是东阳技校现代学徒制的首个试点专业。为了这项工作,学校精心挑选了6家木雕企业作为实践基地,分别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楼卫东、何勇、陈一中、陈国华,中国红木艺术大师吕云良等领衔,在车间里开设“企业教室”,让学生现场感受并学习东阳木雕传统技艺和生产流程。

东阳技校外聘木雕教师卢永德天天跟班到企业,“我们的学生都很虚心,不懂就问,不怕吃苦。”他说自己16岁就拜师学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今的学生拜师学艺,时间虽然只有短短1个月,但也对师傅充满尊敬。“因为有这份尊重与好学在里头,师傅们都乐于教。”

“我们都是传统师徒授受模式的受益者,对师傅终身执父礼。现在的学生娃只要肯学,我们恨不得把所有本事教给他们,只要能让东阳木雕传承下去。”何章生笑着说,他并不注重现在这些师德礼节,“但是既然拜了我作师傅,从接过他们敬我的那杯茶开始,我就认为自己对他们有了一份责任,就要努力教会他们手艺,而不是走过场。”

进步,缘于因材施教

“进步神速!”在卢永德看来,仅1个月时间,学生的进步相当喜人,验证了现代学徒制的正确性。他说,东阳技校也好,广厦学院也好,木雕师资力量都很欠缺,像他自己就是6前年被学校外聘而执教。即使如此,一个班只有一两位老师传授技艺,无法仔细指导学生。

“到这里后,每位师傅带4个学生,我们接受一对一指导的机会大大增加,感觉天天有收获,手艺天天在进步。”陈雅宁说,到企业后,他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第一幅作品,面积、难度都较在校时不可同日而语;目前,第二幅作品已在修光扫尾。

各个实训基地都为学生量身定做了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像陈一中非常注重设计,认为木雕学习应以设计为先,因此要求学生每天画一幅白描,每周集中打分讲评。“通过学生的白描作品,可以发现他们基本功尚可,但基本上的图纸无法用木雕表现。也就是说,他们绘出的是一般意义的白描,而不是木雕设计图纸。”为此,陈一中在评判图纸时会召集学生,通过自己修改让学生明白一般白描作品和木雕设计图纸的差别所在。

大师们对学徒大胆放手,科学加压,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东阳技校木雕组长邓玉荣说起一事:学生们第一天到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时,黄小明拿出了8份内容各异的图纸。“我看后吓了一跳,急忙对大师说,这样的图纸难度太大了,学生可能完不成。”邓玉荣说,这些图纸包括《一路连科》《连年有余》《玉堂富贵》等,构图饱满,层次丰富,像树枝、水草、花叶等横气连枝、穿花拂叶,较之学校里训练时所用的单一图案,雕刻难度提高了好几倍。“黄大师告诉我,到企业里就是要学高难度、实用性强的技术,而且不要小看了学生的能力,只要教学方法正确,学生上手很快。”果然,在师傅讲解图纸、实际示范后,学生们对照着成品,从开始时不知如何下手,到后来越做越熟练,最后都提前完成了作品。

“我对这些学徒要求很严格,如果看到他们做错了就要批评,不给面子。”黄小明说,他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学徒对师傅要感恩,师傅对学徒要严教,“想当初我拜师学艺时,师傅都不肯教,不得不偷师学艺。现在的学生学习条件好,艺术悟性强,完全可以大胆加压。”

“我们的学徒都已在校学习1年半,这也保证了他们能快速适应企业的教学。”邓玉荣认为,从学徒创作情况看,各企业师傅的教学方法都非常奏效,较之学校教学进度明显要快好几拍。

建议,推动模式完善

市云良木雕工艺品有限公司与东阳技校合作已经3年,并出资设立了“云良木雕”奖学金。“这几年我们与学校共同培养木雕专业的学生,主要通过提供学生实训场所,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公司董事长吕云良说,现代学徒制较之普通实训,最大的差别就是学生有了专门的师傅,“在师傅传帮带下,学生不仅很快适应了企业的生产环境,进一步了解了整个木雕工艺流程,而且师傅在教学中传授了自己的独门技术,有助于学徒今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一些大师则从“带徒”中发现了中职教学的某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宝贵建议。

陈一中是东阳木雕技校最后一任校长,他对比了两所技校木雕教学的特点后,建议学校延长木雕操作课时。“木雕创作需要较长时间,为了保证创作连续性,每周木雕操作应该实施两天制,而不是目前的两次三节课,毕竟,两个多小时能动得了几刀?”他认为当年东阳木雕技校的教学模式相当成熟,从而为东阳木雕培养了一批大师级人物。

“传统的师徒授受模式也好,当下的学院教学模式也好,虽然各有好处,但终归不够完美。坚持任何一方,都会让学生成为单翼天使。”陈一中现身说法:他于1991年拜著名雕花艺人厉洪春学习木雕,“厉师傅主攻修光,学了1年后我就觉得很难有突破,于是次年考上了东阳木雕技校,系统地学习木雕技艺和文化课程。”陈一中说,当时木雕技校实行6天制,两天学美术,两天学操作,两天学文化,课程包括素描、白描、色彩、雕塑、语文、数学、英语,和今天的技校木雕专业差不多,但在课时分配上更加合理。之后进入东阳木雕总厂研究所,学习木雕设计。但在那段时间里,依然深入车间向木雕师傅学习,了解设计不足之处。“所以,现代学徒制弥合了传统和学校两种模式的鸿沟,把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学生除了能掌握基本的木雕技术,还能学到木雕设计、工时估算、成本控制等知识。”

“学徒制在东阳木雕行业有很深渊源,这是我们选择木雕专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原因。”东阳职教中心校长韦跃忠说,学校将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体验专业技术教学的内涵与文化,培养工匠精神;同时探索建立起企业和学校高质量、低成本的共同育人模式,改变专业教师的一些惯性教育思维和教学方法,促成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张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