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高级技工学校:校企联动改培养模式 双师协同育匠心人才
时间:2017-12-27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平湖市“背靠上海、面向大海”,是接轨上海的示范区和海洋经济的桥头堡,也是省政府确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平湖成为中国百个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我们学校地处国家级开发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全省唯一的日商投资区、国家级光机电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园区以现有的日资、德资、台资企业为骨干,形成了以光机电产业集群为核心、生物技术产业加速集聚发展的产业特色。2016年共实现工业产值355亿,规上企业312亿,装备制造业占60%

我校是一所以机电专业为主干专业的工科类高级技工学校,2013年搬入现址,真正实现了“学校建在开发区里,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政府的重视、企业的需求、学校的内涵发展摧生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我校从2014年开始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目前试点的有德西福格数控加工班4个班、新宝智能制造班2个、安行飞控无人机班4个。企业类型涵盖德资、日资和内资,培养层次包括中技和高技,试点专业涉及机械和电气。现参加试点班级10301个学生。在此,我向大家汇报德西福格数控加工试点班的情况

一、合作企业情况介绍

德西福格汽车配件(平湖)有限公司是德国独资汽车配件制造企业,主要为上海大众,华晨宝马等公司提供原厂配套产品。产品主要工艺为锻造、机械加工及组装技术等。2016年产值9.28亿人民币,企业员工553人。计划至2020实现年产值20亿,是目前开发区中待遇最好的企业。

2015529日校企双方正式签约。根据协议,每年联合培养数控加工1个班。随着合作的深入和企业的发展,从2017年起开始每年合作2个班。

二、校企联合培养

1.校企联动,共同招生招工

校企双方商量招生方案,拟定招生简章。企业派德国师傅参与招生宣传工作,学生报名踊跃,最终三年的录取率分别为38.5%22.1%48.8%

校企双方组织学生及家长实地参观企业,并对合同样本进行解读,使学生及家长明了该班的办学目标、办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根据中考成绩和测试的成绩,按一定比例先预录取。然后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对入围学生进行面试,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并公示。学生、家长与企业的签订定向培养合同。根据合同,企业方为每位学生投入培训经费5万元,用于学生的奖励、师资等相关费用;学生毕业后服务期五年。

2. 调研分析,共商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究制定了科学、系统且符合学校、企业、学徒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标准,确定了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实现形式、组织管理等内容,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学徒全面可持续发展。

培养方案中,高一年级学校课程有《德语》《机械识图》《金属材料》《钳工实习》等专业课程,企业课程有模块一、企业历史和文化、公司产品介绍、安全培训和企业5S培训,模块一综合了制图、钳工和材料的知识,在企业培训中心集中上课;高二年级学校开设《机械基础》、《车工》和《数控加工》,企业方课程为《模块二》、《质量控制》、《设备维护》,模块二内容综合了锻造和金属加工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增加6个岗位6周的见习;高三年级主要实现每个学生三个岗位的熟练顶岗实习,成为企业合格员工。教学中以周为单位、以不超过6人为小组交替工学结合组织实施。

3.优势互补,共建课程体系

在课程与教材上,除了校内一些常设的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外,重点是企业课程和德国教材的使用。企业所用教材,是公司德国总部专用的培训教材翻译过来的,针对性强,是原汁原味的德国课程。另外,校企双方还共同开发了相关的衔接课程,用来填补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之间的空白,形成了校内课程、开发课程和企业课程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学校课程和衔接课程中融入企业的材料、图纸和工艺,凸显企业特性。目前已经完成《企业文化》《质量控制》《数控加工技能》合作课程。

4. 工学结合,共同实施教学

在班集体建设方面,企业专门订制了班服,开展了班级授予仪式。班级设计班旗和班徽,加强了教室的布置,凸显企业文化。学生参与企业的运动会和年终晚会等大型活动,增强学生的企业归属感。

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试点班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要求,学生交替在学校培训中心和企业培训中心学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形成了工学交替、知行合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学校承担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带徒形式,进行了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一体化育人。为保证教学质量,每个师傅带徒不超过6个,真正贯彻理实一体的理念,学习积极性高涨,合作班级各方面表现明显好于平行班级。

5. 双管齐下,共建师资队伍

校企双方出台了相关制度,明确了双方师资的职责,建立了师资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激励制度。企业选拔优秀员工担任学徒的企业师傅。学校选拔骨干教师担任试点班的教学工作。校企双方举行企业师傅的拜师仪式,增强师傅的责任感。学期评选优秀指导师傅并进行奖励。

学校安排教师进入到企业课堂与学生一起听课学习。企业师傅走进校园,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企业将专职的培训师送公司德国总部进行培训认证,取得相应资格后回国任教试点班。学校师资通过与德国手工业行会合作的师资培训项目,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培训,并应用到试点班的教学中。

6. 完善制度,共同评价考核

建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

组,建立了《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校长和系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实训处主任和企业师傅为成员。该课程被立项为省技工院校重点课题,下分班集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业评价等子课题。

加强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按照校企职责共担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实施校企共同管理、共同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机制,及时诊断并改进教育教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奖学金评定办法,二期的4万元奖学金已经下发。

三、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效

1.学习兴趣日益浓厚,试点规模不断扩大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生学做合一,工学结合,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较普通班有显著提升。同时由于学生对工作预期比较明确,学生积极性也较普通班明显提高,企业认可度高。试点规模及试点专业不断扩大,从原来的1个班1 个专业扩大到现在的10个班3个专业。

2.培养方案持续完善,基础条件得到改善

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校企双方都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特别是AHK的参与,目前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专业培养方案,也为其它专业的课程试点提供了借鉴。。

德西福格公司全新的培训中心投入使用,目前已经能够同时满足4组同学同时上课。学校的AHK跨企业培训中心也正在按照德国培训教室的模式进行建设。2018年上半年起可以真正实现校企培训中心之间的交替融合。

3.教师技能日益提高,学校实力稳步提升

现代学徒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理实一体协作培养,协调岗位技能训练与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跟踪培养、定点随访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与企业对接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

三年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项工作也成为了学校拉动招生工作的一个增长点、经开区招商引资的一个“窗口”。学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四、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的困难

1.缺少合格的双元导师

目前,校内教师参与试点的积极还不高,课程的开发能力还比较薄弱。企业师傅虽接受过企业培训,但对组织教学还是比较欠缺,企业师傅自我提升的内驱力不足。建议加强校内师资培养和激励,开展教育型企业和企业师傅评价,提升企业和师傅的积极性。

2.缺乏系统的课程资源

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方案尚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对人才培养的系统规划,校企课程的融合还需加强。希望能引进德国中职教材和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加强区域内相同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整体推进。

3.加大经费保障

现代学徒制培养对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的要求很高,教学成本成倍上升。希望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建设好校、企培训中心,特别加强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引进、专业教师的国内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