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2017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有关项目建设评审结果,诸暨市职教中心被确认为省中职名校立项建设学校(全省20所)。同时,该校园林技术(香榧栽培技术)被列入省中职优势特色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傅雨露列入省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盆景专家黄玉明列入省中职大师及大师工作室。
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项目的申报成功是诸暨市职教中心成为浙江省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之后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学校从硬件建设上升为内涵提升。今后三年,该校将获得来自省财政下拨的1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的1100万元建设资金,分项目推进省名校建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骄人成绩的背后,凝聚的是职教人的心血和汗水。
主动谋变 只为精进
2009年,为壮大诸暨职业教育,给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接地气的人才,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绍兴农校和诸暨中专合二为一,组建职教航母,诸暨市职教中心就此应运而生。10年来,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省级创建、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专业发展、技能竞赛、单招单考都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职校、浙江省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浙江省建筑培训考核单位、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师生竞赛在省级、国家级频频获奖。
向好发展的背后,是学校决策者们的深谋远虑: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政策环境下,全国各地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作为诸暨本土大力扶持的职教航母,该如何体现诸暨品牌特色,呈现专业发展优势?校长周洁人认为:职教中心只有居安思危,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始终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前列。为此,他一方面力举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启越”为内涵塑造职教中心的整体形象,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持续关注国家、省、市对职业教育的方向引导、政策扶持,力求从中寻找契机,多途径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了《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浙教办职成〔2016〕82号),提出: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目标,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按照“做强、做精、做优”的要求,深化改革,强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中职名校,培养培育一批中职名师,建设一批中职名专业,着力提高育人质量,引领我省中职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职教资源。该校决策者们立即审时度势,提出“抢抓发展机遇,全力创建浙江省中职名校”的目标。通过创建中职名校,进一步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结合省文件精神和工作实际,提出2017年先期申报“浙江省中职名校”“浙江省中职特色优势专业”和“浙江省‘中职名师’及‘名师工作室’”三个创建项目。其中,尤以“浙江省中职名校”为重中之重。为此,学校组织专门工作组,深入分析学校现有成绩、特色优势及发展短板,精心设计申报方案。在顺利通过绍兴市遴选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申报方案的修改和完善工作,迎接专家组实地踏勘。承担学校申报任务书编制工作的有关人员为此赶赴金华、杭州,请省高校专家就职教中心的申报工作进行指导。
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中职名校建设方案终于尘埃落定。根据这一方案,在未来三年乃至“十三五”期间,该校将深化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方法,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实力有新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上新台阶、教育教学改革有新举措、学生核心素养有新增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有新拓展、信息化水平有新提高、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现代化中职名校。
创建信心 来自实力
那么,职教中心为何敢提出如此宏大的目标,其创建的信心来自哪里?
周洁人说,主要的力量来自师生。这几年,在“启越”精神的引领下,大家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学校各项工作得以良性循环发展,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认同的确喜人。
示范专业实力超群。特色专业与地方产业契合度高,省级示范专业建筑专业几乎培育了诸暨支柱产业建筑业的一大半行业老大;老字号园林专业焕发现代农业光彩,企业化运行社团建设、田园式教学模式探究研究实践多次获省一等奖,手提可控式园艺施肥枪等3项发明获国家专利;汽修专业引企入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成熟,为推进全省现代学徒制起到引领作用。学校在2016年成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2017年7月《新华社每日电讯》报道了校企合作成果。
队伍素质日益提升。 通过名师培养推荐、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分层培训和技能竞赛、向全国招聘优秀毕业生以及外聘专家或技能人才等五项措施,打造“精教育、精技能、精科研”的“三精”教师。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226人,高级职称教师81人,双师型教师112人,省级名优教师10人,绍兴市名优教师20人。
学生管理频受肯定。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制和德育学分制,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依托“学生社团”和“创业一条街”两大发展平台让学生校内创业,个性化成长。这几年先后涌现出多个创业创新的学子:如全国最美中职生姚超雄、浙江省励志毕业生寿晓微、省优毕业生赵磊磊等。
课程改革勇立潮头。2014年起率先在绍兴市范围内推进“职业素养+核心技能”的课程改革。2015年,绍兴市中职课改现场会在该校举行。目前,学校共开设自由选修课104门,自主开发校本教材60多本,开设的选修课,除了专业延伸课程外,还引进舞龙、竹编等非遗项目课程;开设茶艺、西点、盆景制作等生活型课程;尝试引进竞技空手道、户外自行车等竞技体育课程。
“非遗”传承不遗余力。2012年开始建舞龙队,2014年开设剪纸选修课,2017年又引竹编和泥塑进校。是诸暨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学校的舞龙队经常参与全市大型演出,竹编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展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相继对职教中心因非遗入校,激活课堂进行了专访。
有机融合 打响品牌
“这是一份肯定,也是一份鞭策。”当学校申报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项目成功的消息传出,负责名校创建具体工作的副校长刘柏炎说。欣慰是学校的发展通过大家的努力真的迎来新契机,心焦的是未来三年,学校如何按照既定目标全速前进。
按照创建方案,未来的三年,该校将全面树立“以人为本、多元选择、全面发展、人人出彩”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建立“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亮校、服务兴校”的战略思路。立足校园“启越”文化,实施“三项工程”,即学校发展基础保障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特色创新项目建设工程,完成十大建设任务,包括中职选择性课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治理能力建设、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服务社会能力提升、学生发展中心构建、香榧盆景技术研究和推广、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现代职业教育水平,把该校打造成“诸暨特色、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职教品牌。
为了达成这一建设目标,该校将加速硬件水平的提档升级,新建建筑专业和香榧产业相关的实训工场、学生自我发展中心、产学研中心、非遗传承发展创新中心等;修订和完善学校章程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学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名师团队;做大做强骨干专业,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推进普职融通,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三项工程和十大建设任务已经已经涵盖了学校的全部工作,“但教育是恒动的,需要我们不断学习适应,顺势而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此,当寒假前公告一下来,学校就在寒假中把教代会开了,告知全校师生喜讯,并面向全校征集名校建设金点子。
“这样做其实是一种动员,一个警醒。”周洁人认为,现代世界瞬息万变,当今学校如果再执着于教导学生以传统的方式去应对当前的经济时局,那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失业,难以从事新兴的行业。为此,他希望在后续名校建设中,特别突出老师学生产学研能力的培养,“我们是职业学校,如何让“职”更“专”将决定我们最后的核心竞争力。”(杨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