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洋:奏响生命的凯歌
时间:2013-12-31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吴昌洋   
三门县高枧乡人,1970年5月出生,三门职业中专87级机电专业校友。现任三门博安交通设施有限公司总经理。1990年进入三门海中天橡胶厂上班,1996年创办三门博安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在业间曾广泛流传这么一段佳话,说是郑州机场路高速改造时,向一个浙江商人订了5000只路标,可由于工期调整,限时交货,但这个浙江商人二话没说,直接联系了1吨半的货车,长驱上千公里,花费15小时,把货按时保质送到目的地,当地的主管部门被感动了,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浙江商人,真厉害!”
创造这一奇迹的浙江商人,就是三门博安交通设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吴昌洋。
事后,吴昌洋解释道,做生意就是要讲诚信,哪怕自己亏一点,也要给客户留一个好印象。这趟生意光路费就多花了3000多元,若在平时只需200元托运费,但他为了诚信,宁可选择前者。
男儿当自强
1990年,吴昌洋从三门农技校电气班毕业,经人介绍进入本村的橡胶厂上班,开始时,替厂里管管配方,记记台帐,一步一步从基层做起,慢慢地升为车间主任。
两年后,橡胶厂由于经营不善倒闭了,吴昌洋下岗了。
下岗后的吴昌洋不等不靠,他留心起村里的人都在加工火车橡胶垫片,于是,他就利用当地丰富的橡胶业干起生产火车垫片的行当。此时吴昌洋的,二十出头,他一边自己加工,一边拿着样品四处跑业务。
初入行的吴昌洋,不懂生产火车垫片的生产工艺,更不懂推销技巧,但山里人不服输的特性,支撑着他走南闯北跑销路。虚心好学、聪明勤奋使吴昌洋很快就掌握了生产火车垫片的的工艺,还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推销策略。很快,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在推销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推销不仅仅是推销商品,也是在推销自己。”吴昌洋谈起了他的亲身感受。记得94年到南昌铁路局谈业务时,对方一见他是个毛头小子,立即露出怀疑的目光,但他凭着娴熟的理论知识和诚恳的态度说服了对方,当下签订了销售合同。
吴昌洋一直在火车垫片行业干了六七年,直到铁道部出台《铁道部定点生产条例》,由于技术制约,企业没有取得铁道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就自动放弃了。但这几年的走南闯北,为他掘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为他的下一步创业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攻坚不畏难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经历过这场变故之后,吴昌洋并没有一蹶不振。1996年,吴昌洋开始瞄准交通设施行业,当时一个温州商人亲自找上门来,要求代为加工,很开吴昌洋就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分析首先当地的橡胶业很发达,交通设施制品正处在由塑料向橡胶转换之际,其次,国内高速公路刚刚起步,随着国家对交通事业的大投入,势必会给生产交通安全设施的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前景。
当时,吴昌洋创办的企业是浙江省最早生产交通安全设施的企业,在国内也只有在郑州、福建的两家企业与之并驾齐驱。
企业成立后,很快产品就出来,自然销路也不成问题,很多都是客户主动找上门的。但没料到是售出的产品很快就被退回来了,原因是产品抗氧化程度不好,反光材料使用一段时间就没效果了,这批路锥,光退货的路费就花了十几万。
技术上的难题并没有难到吴昌洋,他不断的查找资料,钻研书本知识,发现反光膜是一种将有玻璃微珠和一些高分子材料组合成的材料,通过特殊的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新型反光材料,它由四层材料组成,一种是反光层、底膜、压敏胶水、还有一层离型层。他先后几十次到温州的龙港、路桥的横街参观学习反光材料的印刷技术,一边自己慢慢进行试验,终于攻克了反光材料抗氧化的技术难题,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随着市场的不断饱和,那种坐等客户的时代结束了,就需要自己去开拓市场,吴昌洋发挥出自己以前推销火车垫片的推销技巧,上门攻克了一家又一家单位。记得最早推销是安徽省安庆交警支队,吴昌洋拿着产品来到交警科,为了使对方相信产品的质量,采取了先使用,后付款的策略,交警科领导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答应先试一试,这一试就奠定了此后十几年的生意往来。
正是凭着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吴昌洋不断地攻克一个个技术上的难题,开拓了一个个市场,到如今已有5家销售部遍布全国各地。产品也向深层次发展,已开发了橡胶减速带、路锥、水马、车轮定位器、反光护角器、警示分道体、警示柱、反光背心、塑料、铝制反光道钉、轮廓标、路障灯、广角镜、防撞桶以及各种反光标志牌和道路标线等各种不同的产品。
吃苦方能成事
在吴昌洋的讲述中,讲得最多是吃苦两字,尤其推销产品,一次出去,时间往往是几星期甚至是几个月,你要慢慢地跟客户磨,直到对方能接受你的产品。有一次,吴昌洋到山东推销产品,正巧单位领导不在,他打听到该领导到乡下有事,于是他就不顾旅途辛苦赶往乡下,该领导终于被他的韧劲感动了,换回了公司的一份大订单。
在吴昌洋的人生履历中,不服输是他的第二个名词。近年来,由于土地的制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规模,有时甚至忍痛推掉大的订单,于是,就有了走出去的念头,2011年,吴昌洋在福建注册了路网达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开始了异地创业之路。
自信又是吴昌洋的第三个法宝。他创业之初就始终坚信自己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好的,自己一定能做好。我们相信这份自信,一定会伴着吴昌洋走向明天,收获更多的成果。看来,没有高学历,没有高文凭并不重要,只要努力拼搏,作为职高生,一样可以拥有辉煌的事业。(何贤超撰稿)
 
点评:吴昌洋应该说是个成功的的创业者,他成就事业的根本因素就是敢于吃苦,男儿当自强。二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敢于较真。谁说我们职高生干不成事,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就能充分挖掘自己蕴藏的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