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贸学校山山烘焙校企合作共同体
时间:2018-12-27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一、建设总体情况

(一)总体目标

在借鉴企业办学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多元形式与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新途径,形成“校企共同体”制。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企业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

项目完成情况

浙江商贸学校与山山烘培合作,签订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学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校企合作共同体在学生教育教学、学生实习实训、员工在岗培训、学校专业建设、学校师资培训、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工艺改进等方面作用发挥良好。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多方共赢。

二、工作机制与举措 

学校专门成立“校企共同体”项目建设项目组,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形成由校级领导组成的项目领导委员会的领导机制,形成建设项目的目标绩效管理机制,分工明确,流程清晰,责任落实到人。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共同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在现有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基础上吸纳行业人才,来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将实训基地作为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开发与优化、开发学生潜能、评价学业成绩与专业提升的平台,实现校企互动、互利、共赢。

三、项目建设进展及初步成效

(一)共建师资队伍,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了师资队伍共享、教师下企业、奖励制度等制度,并且结合双方优势力量共同推行浙江商贸学校教师技能提升工程(下企业实践)。使校企双方技术骨干相互转换身份,提高技能和理论水平。2018年培养了一名学科带头人,培养了四名名技术骨干(其中两名山山学院老师),多名老师在各类活动和比赛中获奖。校企合编《烘焙入门》《走进西餐》教材和《特色西点》微课。

321育人理念,以校企共同合作为契机,从烹饪专业实际出发,总结提炼了校企合作的范式,即“行业企业驻校,名师大师引领,上学上岗交替,双轴同向育人”。名师大师引领,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办“名师大师进课堂”,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开阔师生的视野,提升专业的素养,使教师更懂行业的“天气”,使教学更接企业的“地气”; 校企双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优秀技能人才。  

(二)共享实训基地,联手服务区域产业

通过学校自建、政府投资兴建、企业合作共建,学校和山山烘焙强强联合共建的山山学院,共同打造了占地1000平方以服务西式餐饮为主体的西点实践基地,山山烘焙金华市的 50 多家门店等一流场地和设备无偿提供给学校烹饪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职业体验。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培养所需的西点、餐饮类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培训和体验活动(表2)。在山山学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9月市糕点协会进驻我校芙苑路校区楼,洪亮技能大师工作室(食育文化传承工坊)、新星屋(杜公子烘焙创新创业工坊)先后成立,这些平台不仅是学生实训实习实战平台,也是产学研训平台,还是婺菜婺点文化传承创新平台。与学校共同开展婺点、中点、西点的学生实训、实习、考证、社会人员的体验、培训、竞赛。

(三)共同调研实验,开发上市新产品

学校年轻的学生既是消费群体,也是实践者,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受欢迎的产品除了要营养健康、合规安全之外,年轻人更喜欢有趣、新颖的产品,在品尝美味的糕点之时体验西点带给人的奢华和新奇感,山山学院还请来马来西亚师傅指导,成功研发7款新产品。

(四)携手共献爱心,多渠道回馈社会

校企双方多次组织志愿者服务社区,给需要帮助的人送温暖。山山家以“山山家,幸福家,快乐家”为核心引领,着力打造“孝、善、感恩”的企业文化。王平不忘初心,热心公益事业,2018年6月荣获“点亮微心愿  关爱特殊青少年 公益活动先进个人”。浙江商贸学校教师楼红亮远赴非洲,支教卢旺达 。

四、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浙江商贸学校校企共同体的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机构调整以及项目负责人的变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进展;前期共建共享侧重场地和实践,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参与度不够深入;校企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尽快理清思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

加强校企双方师资的培养。聘请行业大师、名师组建浙江商贸学校校外讲师团,定期开展大师名师进课堂活动,定期为企业培养师资;

进一步探讨共同人才培养模式。招收山山学院冠名班学生,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加强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开发与优化、开发学生潜能。

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继续完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有效机制,精诚合作,找准契合点,为校企双方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争取开创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