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的全国性主要活动之一,全国“工匠精神与职教名师”培育高端论坛于5月7日在海宁召开。
论坛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主办,浙江省海宁市教育局、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承办。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宝民、教育部职成司中职德育与职业指导处处长邬跃、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祝鸿平等出席论坛。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勤丽致辞,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职教干部、教学名师与学校师生近600人与会。
论坛紧紧围绕“培育工匠精神与职教名师”两个主题展开。邬跃发言,他表示,当前职业教育正经历政策红利期,要抓住机遇,着力培养工匠精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伟就如何以工匠精神落实立德树人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中专毕业生成长起来的能工巧匠魏俊强讲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锻炼成为工匠大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崔志钰从中职学生错位发展教学改革之路谈专业发展突破。来自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的扎根非遗(硖石灯彩)传承教学的特级教师寿斌杰讲述了成为职教名师和非遗传承人的过程以及手艺人怎样践行工匠精神。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匡瑛进一步对“工匠精神”的时代意涵及其创新培养做了深入解读。
汪永智、周齐佩、刘炜杰、汪忠明等人就“新时代如何培养名班主任和德育老师”“打造职教名师:上海的理念与实践”“名师工作室建设:一种文化的视觉”、“名师政策与名师发展”等问题发表讲话。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博士涂三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双师型’队伍建设可能路径”发言。
论坛最大亮点是职教大咖与学生同台沙龙师生共席,共同探讨。讨论环节邀请了职教大咖邓宏宝、梅亚萍、曹永浩等人与现场的参会师生代表围绕“名师成长与工匠打造”,探讨对职教名师成长的基本理解,名师成长与工匠打造的辩证关系等问题。学生代表丝毫不怯场,与大咖们一起探讨专业发展,并表达了对教师的感恩之情。“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人,要以学生为中心,多听听学生的声音。”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王小林表示。
据悉,由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组织的2019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已经开幕。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展示和宣传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自2015年国务院批复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活动周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将通过“四开放”(开放企业、开放校园、开放院所、开放赛场)、“三贴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两走进”(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等形式,面向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社区群众、社会各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职业体验、文化艺术展示、发展成果展示、技能大赛、爱心志愿服务等活动。(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