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国兴:现任德清新田农庄总经理,首届湖州市职教之星,第二届浙江省职教之星,第二届湖州十大杰出青年,第四届浙江省优秀青年。
佘国兴,1970年出生,德清县雷甸镇双溪村人,1987年考入德清职业中专。当时,社会上很多人对职业中专不熟悉不了解,初中毕业的他成绩还算优秀,因此,他的家人和亲戚都不赞成他报考职业中专,都希望他去报考普高再升大学。可是佘国兴却认为:掌握一技之长对自己的将来非常重要,去职业中专读书,可以学到专业技术。于是,他毅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跨入了职业中专的大门。
万事开头难
1989年,佘国兴去外地进西瓜到本地贩卖。但是因为对水果行情一窍不通,进来的一车西瓜根本卖不出去,到后来很多西瓜都腐烂了,投入的钱全都血本无归。这笔小生意让佘国兴亏了整整两千多元。他又重新去进货,继续摸索尝试,直到亏完了一万块钱的时候,他动了放弃的念头。“当时我感觉天都要塌了。”
佘国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生意失败后的那些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想起学校学过的创业理论,他又开始冷静分析,并在数月后重操旧业。这一次,他打算先从了解西瓜的种植入手,去西瓜种植场观察,仔细分析他们种植的时间、技术以及销售套路。但由于当时选用的品种是常规品种,加上上市晚,技术含量低,价格低,效益不好,比不上一个工人的收入。这曾动摇了他种西瓜的积极性。又经历了无数不眠之夜,佘国兴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走科教致富之路。
“走在前面,才不会被淘汰”
佘国兴好好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从1995年开始,他购买了大量有关西瓜种植技术的书刊,利用空余时间仔细阅读,同时他又东奔西跑,积极向省内的农业专家请教,终于钻研出了一套独特的西瓜施肥,防病治病的栽培技术。
为了解决西瓜上市晚的问题,佘国兴采用电热丝温床育苗地膜和小拱栅覆盖技术取得了成功;为了解决西瓜人工授粉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他采用了蜜蜂授粉的办法;为解决西瓜不能连种的难题,他采用了西瓜嫁接技术,在同一地块一年可产春秋两季西瓜。
正是这样不断的试种,佘国兴钻研出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种西瓜的技术,掌握了一块土地连种三年不用换的窍门。佘国兴的微型西瓜上市后格外走俏。现在,他已在种不施肥,没农药,无公害,产品通过国家绿色认证的“无公害西瓜”了。“只有走在别人前面,才不会被市场淘汰”,佘国兴胸有成竹地说道。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一切准备就绪了,西瓜的种植对佘国兴来说已不是难事,现在难的是西瓜的销路,西瓜卖不出去,再好的西瓜也是空谈。1997年,已经种了两年西瓜的佘国兴,面对自己丰收在望的大片西瓜又琢磨开了。再像往年一样雇人拉着瓜到处吆喝销售虽然也行,可老这样,销量增幅慢不说,成本也降不下呀。这时候,他告诉自己:“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于是,他在西瓜上贴上印有自己名字、电话的标签,让更多人知道。果然,那年的标签瓜卖得特别火爆。标签瓜的成功,给了他一个启示:传统农产品的销售要善于运用现代商业模式。他开始为自己的西瓜注册商标,尝试在四乡设立西瓜专卖。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这年的西瓜销售,他又赢了。
1998年,佘国兴首次以农业股份制的形式与人合种,进一步扩大规模。2003年双溪村成立了西瓜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溪圆牌西瓜商标,被国家命名为无公害产品。佘国兴和他的西瓜开始向产业化道路发展,“创业的眼光不仅仅要放在当地,也要着眼于向外发展。”佘国兴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陈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