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 聚合成能
时间:2014-03-20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产业产学研联合体”建设纪实
浙江职成教网3月20日讯(记者 金瑆羽  通讯员 章丹华) 产学研联合于一体,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是出于自觉的需要。从传统的产学结合(或者叫工学结合)走向产学研结合,强调的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学校的自我增值,这是一条多种能量聚合的有效途径。“学”是基础,“产”是核心,“研”是动力,“结合”是关键。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机电产业产学研联合体”以温岭活跃的机电产业为基础,以“职教集团”为平台,通过对不同形态的合作机制的摸索实践,形成了多种提高“产学研”结合度的有效途径,建设一年多,已初显成效。
一、为中小企业磨锋镝,名师工作室“研”字挂帅
温岭工业经济活跃,全市共有3万多家企业,汽摩配、水泵、空压机、小型电机等机械加工业非常发达。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为中小型企业,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而突破制约瓶颈,技术创新是关键。针对这种情况,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认为职业学校要服务于经济,要冲破“学”与“产”壁垒,就应该主动向企业伸出合作之手。该校创办机电专业近30年,师资力量比较齐备,为做好产学研联合体,该校建立了校内技师(名师)工作室制度。
“名师工作室”是以项目为核心的一种产学研联合机制。工作室由名师、普通教师、学生小组组成,通过共同开发一个来自企业的技术研究项目,完成一个技术课题,来完成“产”与“学”之间的转换。技师(名师)工作室就是集约化了的教科研小组、科技攻关小组,它以技师(名师)为核心,以行动为导向,以团体为评价单位,激发年轻教师进步的热情和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吸引中小企业走进学校,常驻学校,和学校在更高的利益链上达成合作的意向,从而深化校企合作,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同时推动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师资水平,让学生在思考与动手实践中发现知识的必要性和技能的重要性。
目前,该校技师(名师)工作室的实施初见成效,机械专业的戴震班工作室、张任工作室、电子专业的李策工作室都通过了温岭市级工作室的选评,该校划拨每个工作室运行经费每年10万,由工作室根据设定的工作计划自主支配,各个工作室利用学校的资源组建了自己的实训中心、实践中心、研发中心等3种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教学、研发、生产一体化的操作平台。工作室在初步的运行中已经显现出其引擎优势,至今,实训中心已经为企业加工生产了了船用设备齿轮泵泵壳、卡车发动机支架、电动车发动机端盖等近40种产品,同时戴震班工作室团队在熟悉企业生产的基础上,研发了万向电钻、儿童安全门、移车器等6种产品,其中4项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另2项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企业已经有意向投入批量生产,社会效应十分良好。
应该说,这种以“名师工作室”为主导的“联合体”模式在概念上是比较松散的,产学研的结合点在于“实训中心”这个平台,企业来料加工、学生进行生产,促进师生的研发能力,最后开发的产品回到企业生产。这种模式下,校企双方相对比较自由,合作的体制并没有真正实行,运行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学校自身。
二、与企业零距离融合,引企入校打磨“现代学徒制”
“产学研联合体”的核心在于引企入校,让企业与学校实现零距离的融合,“产”、“学”、“研”融合于整个产业链条之中。
近几年,台州华益分离机械公司、伯利亚精密仪器厂、天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陆续进入学校,把车间设在学校。这种合作方式,对于企业来说,他们降低了设备成本,得到了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赢得了经济效益,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对于学校来说,则是以生产促实训,以技术促进专业建设,学生不仅提高了技能水平,而且增强了准职业人的责任感。
其中,温岭高新企业中国美迪凯控股集团,在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扩大生产的同时遭遇了瓶颈,亟需具有机械专业理论与实践基础相关人才的多方位支持,双方通过洽谈,商定共同成立研发中心,由美迪凯集团核心技术人员和该校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开发设计新产品。合作由学校提供生产车间,参照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实行“3+2双元模式”,让轮流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一周三天在企业顶岗,两天在学校学习,学生分两班轮换,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参加顶岗的学生同时拥有学校和企业两位专业指导师,边学边做,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该校与美迪凯集团合作共同成立了美迪凯温岭市职技校现代光电研究所,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共建的产学研经济实体。
与此同时,该校与温岭邦泰齿轮制造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参照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企业在学校内设生产车间,由机械专业师生全方位参与管理和生产的过程,进行生产性实训。
此外,该校与博格公司的合作着眼于在校内共同建立博格机械研发中心,选派有能力的专业教师参与博格公司的研究工作,学习产品开发、设计,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然后回馈到教育教学当中。目前,博格机械研发中心已为温岭境内小型的机电产业企业提供产品样品生产与研发服务20多个项目,其中,12个研发或改进的产品已投入批量生产。
这种模式下,企业获得了学校资源上的支持,感受校园文化并不断修正和提升企业核心价值观,而学校不仅可以学习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同时还可以体会现代企业制度,准确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职业要求,学习企业文化精髓,这不仅对合作专业的师生技能和职业素养有直接的养成和促进作用,对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全局观上也会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由于企业的生产车间就在校内,因此学校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与企业进行交流和服务,更好地帮助了学校实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
三、左牵高校右挽企业,专业建设亦“产学研联合”
“机电产业产学研联合体”在服务于温岭的机电行业的同时,更关注学校本身的专业建设发展,它力图通过将高校、中职、企业三者联合在一起,把研发、生产、员工培训由上而下纵贯为一线,形成一条完整顺畅的产业和学业对接的链条。而这个链条的根基还是在于专业本身的建设,为此该校在专业建设上充分实践了校企合作原则,遵循“社会调研—企业咨询—行业共建—高校合作—企业检验”模式,强调产学研结合,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体系。
该校要求开发的新专业,要与引进的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训计划、训练环节、训练内容,做好选聘教师、完善设施、调配资源、安排学生、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以泵制造专业为例,对于这个原来在中职专业目录中没有的专业,该校在组建此专业的过程中就借助了产学研联合体的力量,重点是四个方面:一是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校与企业、兰州理工大学共同制定了该专业的培养计划,强调培养目标的实效性;二是教学资源的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泵制造与控制”专业的学生同时拥有学校和企业的老师,而且来自兰州理工大学的教授也定时来为他们上课,可谓师资充沛。在实训方面,利欧集团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训资源;三是学生到利欧集团等企业参与生产实践,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的培养。四是学生在学校与企业、高校共同成立的研究所的指导下,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目前,该校“泵制造与控制”专业的教材建设已在企业和高校共同支持下,完成了《流体力学》、《泵的结构与原理》、《泵系统测试与运行维护》、《流体机械系统及密封》四本必修教材的编写,为专业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该校认为专业建设的延生则是技术能力的提高,为此,该校与兰州理工大学、利欧股份和新界泵业合作的“兰岭水泵研发中心”正在有序地、紧密地开展中,未来它将有利于学校继续探索产学研联合体的运行机制和它对人才培养产生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