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着力打造两个高地,奋力建成双高名校
时间:2021-06-22 来源:浙江职教双高建设

2021年6月16日,杭州市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富阳职高”)召开了浙江省“双高”学校建设推进会。会上,学校向9位项目负责人颁发聘书。

2020年,富阳职高成功入选浙江省“十四五”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正式开启“双高建设”新征程。
从蓝图绘制完成建设实施方案到拆解任务建立小微项目清单;从组建领导专班建立双高建设“东吴职教研究研”专家顾问团队到组建项目团队落实项目责任人制度和小组协同机制。半年来,学校立足杭州、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奋力建设“特色鲜明、全国领先、世界水平”的高水平中职名校,有序推进“6+1+2”任务体系,着力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和产教融合型社会服务高地。

目标导向:高标准对应提质培优

富阳职高“双高计划”对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从“办学实力、党建治理、思想政治、产教融合、专业建设、科研成果、师资队伍、基地建设、人培质量、社会服务”十方面,设计了创建国家优质中职学校、全国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浙江省中职党建品牌案例、 “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国际化产教融合项目、国家级优质专业、浙江省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全国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大赛金牌、申报国家专利、承办省级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大赛等20项(类)标志性成果。

五大理念:高站位统筹资源

彭哲敏校长作为富阳职高的掌舵人,无论是创建“改革发展示范校”,还是“三名工程”名校建设,再到如今的“双高计划”建设,他始终认为办学者一定要理念先行。他表示,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学校高水平、高品质建设的新发展样态。
以浙江省“双高”校建设为契机,学校进一步深化五大理念:第一,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致力于深化机制改革、模式改革、路径改革激活学校发展内动力;第二,产教融合,协调发展,着重理顺发展中各种重要关系,健全“多元化办学、多主体参与”的治理体制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运行机制;第三,优化生态,绿色发展,强调加快治理生态、专业生态、外部环境生态的优化,注重发展基调及发展的价值取向;第四,对接国际,开放发展,通过引进国际标准,输出中国标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升办学格局,彰显办学理念;第五,服务社会,共享发展,要从搭建成果共建共享平台为突破口,建立技术服务、智力服务、文化服务等多元共同体,实现教育的分享、交流、共生、共赢。

项目驱动:高效度完成任务

学校重组“双高”校建设“612”任务体系,高标准规划9大任务。
任务1,以质量文化为抓手,提升治理水平。以党建领航强化、质量文化深化、办学生态优化三大工程,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优化学校治理体系、完善学校治理生态,建设高效能治理的全国样板。
任务2,以新锐蓝领为目标,提高育人质量。以新时代劳动教育,职业技能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等,培育基于国际视野的、敬业忠诚、精业创新、成业自信的新锐蓝领,建成高素质人才区域高地。
任务3,以协同育人创新为指引,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五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相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专业技能与实践创新相融合、教学评价与职业证书考核相融合)”培养特色,成立产业学院,建设示范性校企共同体,打造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任务4,以对标产业发展为依据,建设高标准示范专业。对标十四五富阳八大产业,打造机电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等五大专业集群,系统推进“三教”改革,建成高水平专业(集群)。
任务5,以三型五段发展为通达,优化师资水平。坚持党管人才,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制,落实立德树人,提升教师德育工作能力,构建三型(知识素养型、技能科研型、创新创业型)五段(新锐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名师-正高级/特级教师),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通道,优化专兼结合,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成建成高层次中职教师队伍。
任务6,以创新服务平台为载体,提高培训质量。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加强社会培训、服务地方发展;强化技术服务、力企业竞争力;重视结对帮扶、彰显示范辐射,打造高质量开放服务平台。
任务7,以非遗文化传承为载体,推进非遗传承。完善机制,优化传承学校;对接专业,拓展传承项目;内外结合,创新培养模式;传承创新,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新时代工匠浙江窗口。
任务8,高水平专业(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轴,建成支持富阳千亿级信息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高地,建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高水平专业。
任务9,高水平专业(二)园林技术专业。以服务“三农”为特色,建成支持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浙江特色全国知名高水平特色专业。(吴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