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14-04-18 来源:人教网
◎广东省开平市吴汉良理工学校 黄卫贞
摘 要:《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深奥、内容繁琐的专业基础课,但由于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笔者主要通过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大大降低《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难度,在实验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深奥、内容繁琐的专业基础课,但由于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它的理论来自实验。由于实验具有有趣、生动、直观的特点,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降低对枯燥的理论的理解难度,同时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实验教学是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尝试,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做法如下。
 一、加强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演示实验,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注意力集中,对演示电子电路及其电子元件特性获得深刻的印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
 1.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电子技术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电子技术基础的知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晶体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的教学时,我先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就是先利用示波器显示输入波形,再利用示波器显示通过二极管的整流和电容滤波后的输出波形,对比输入和输出的波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二极管和电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疑问,带兴趣和疑问来听课,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利用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
 职中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弱,教材中有不少公式或结论是通过复杂的推导过程而得来的。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较难理解,影响了学习的自信心。如果运用实验教学,情况就不同,它直观、易懂、易记,具有教师口述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努力拓宽实验的广度、增加深度,借助实验这一手段,使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并引导他们迈向理性认识。从而减轻学生理解压力,力求把课上活,吸引学生。例如:三极管的非线性失真——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如果按照教材从分析三极管的交流负载线开始,来解释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因推导过程繁琐,学生不容易理解,听起来一头雾水,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我从实验着手,先用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调节基极偏置电阻,示波器出现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的波形,形象而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是由于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不当,而导致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再进一步演示为了避免截止失真,必须减小偏置电阻Rb;避免饱和失真,必须增加偏置电阻Rb或减小集电极Rc。再用利用投影片,从三极管的交流负载线开始分析静态工作点与非线性失真关系,使学生在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之后,引导他们迈向理性认识。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结合下,实验证明学生学起来有趣和轻松多了,课堂也活跃多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以上的例子,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里,二极管的导电特点和三极管的放大原理授课中,先利用传统实验演示二极管的导电特点和三极管的放大效果,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再利用计算机软件“PowerPoint”和“Flash Director”制作有电子运动效果的课件,形象地展示二极管电子单向导电的原因和三极管基极电流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放大过程,在教学中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使学生对教学知识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要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和写实验报告来达到这一目的。
 1.利用分组协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验室上实验,很多同学都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老师解决,大多数时间老师根本无法兼顾,这样容易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采取分组互助协作的方法。我们先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类,分类方法如下:(1)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好的为一类。(2)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的为一类。(3)剩下的同学为一类。我们把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都包括以上的三类学生,并任命一位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实验组的小组长,做实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调作用,让组员各施所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并完成一份小组的实验报告,经过这样的分组实验,让优秀的学生充当小老师,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也帮助了成绩较差的学生,另一方面巩固优秀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利用多种方法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书本的实验基本只介绍一种实验方法,很多的老师让学生做完书本上的实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养成了我们的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的习惯,妨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经常让学生去思考除了我们书本上介绍的方法之外,谁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让学生多想方法,多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验证二极管单向导电的实验中,课本是利用万用表来测试验证的,当我们问同学们除了这一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们进行小组的讨论,老师给予适当引导,学生很快说出可以利用电池、若干导线和小灯泡验证二极管单向导电,还可以利用示波器来观察波形等,这样养成学生多想办法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另外,我还给想出新方法的小组奖励分数来鼓励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仿真软件(Electronics Workbench),通过教师对软件的讲解,学生在计算机上自己操作,对一些实际中由于实验设备、实验误差等原因很难做到的实验,学生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有了这些条件,我们就可以拓宽教学范围,比如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电路的安装、研究和设计电路、搞小发明、创建电子园等等,计算机仿真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4.利用课外实验,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我在所教的班级成立课外的电子兴趣小组,利用课外的时间开展活动,经常进行课外实验,例如:通过对特殊的二极管的测试,电容、电感质量的判别,示波器的使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一方面强化实验器材、仪器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制作电子调光电路、电子门铃、电子点火器电路小制作做准备。通过让学生制作以上的小制作,不仅让学生加深对电子电路的认识,同时还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笔者通过利用各种的实验教学来大大降低《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难度,在实验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说:实验是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阎金铎.教学思想录—中学物理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7. 
[2] 任人杰,游庆福等.中学物理教师手册.南方出版社.2000.8. 
[3] 谈振华.课堂教育理论读本.社会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