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双创教育,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有言:“给一个创业支点,中职学生也能撬动地球。”在省教育厅和省教科院的全力指引推动下,双创成为全省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推进工作和特色亮点。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也是中职学校的美丽愿景。
目前,浙江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启动并取得成效,从2004年开始,三门职业中专、温州职业中专、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鄞州职业教育中心等学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浙江省已经启动创业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建设,编写并推行了省编的《创业教程》、《创新教程》,2008年开始至今举办了6届师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中职生创业报告会和全省中职学校创新成果展。
双创教育为了什么?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来,更在于唤醒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启蒙学生的发展。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以普惠性为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在杭州中策职校校长高志刚看来,让学生从觉得好玩开始,以学生玩好为目标,激发学生求新和创造的天性,提供合适的项目,建立可持续的工作机制,是学校开展双创教育的三大支柱。
三门职业中专校长谢卫民认为,中职学校创新教育目标是培养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革新和小建议人才。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领域的自主创业者,主营农业合作社、养殖场、旅行社等。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人的事,而是要培养全体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平时的课程,建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鼓励指导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氛围。”本届大赛评委、新昌中学教师黄林说。浙江科技学院科研开发中心主任、发明家陶松垒教授认为:“要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教学思想要从知识本位向能力、对象、用户、市场本位转变。教师从组织者、主导者、领导者地位向辅导者、引导者、主持人的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死记硬背向开拓型、突破型、积累型转变,充分发挥自学能力。”确实,要做好双创教育,必须创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双创教育不是一个独立存在,是学校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除了有组织、有师资、有课程、有项目、有竞赛之外,还需有顶层设计。在杭州中策职校的学校发展规划中,在专业建设部分就提出了“一专业一项目一品牌”的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部分中明确了“基于专业、结合生活、突出创新”的社团建设纲领。杭州旅游职校副校长金卫东认为,结合专业的创新创业最有生命力。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依托专业特色,以园林和旅游专业为先导,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开启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绍兴市职教中心采取了创新创业意识教育、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 “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要全面推动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师资是关键,也是瓶颈。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鄞州职教中心校长助理、特级教师潘美祥说:“值得庆幸的是,省里组织了创新教师培训、教师创新大赛、创新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这些都为创新型教师的成长增添了动力。”
而激发学生求新和创造的天性,是双创教育的前提。学生社团是学生个性发展、特长显现、自我完善的最佳土壤。双创活动和社团结合,是双创教育的优先选择。双创教育不是让学生紧盯着名利,而是自我成长,是正确意识和优良能力的培养。建立可持续的工作机制,是双创教育得以永续的不竭动力。
大赛评委、浙江大学博导傅建中教授说:“希望中职生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能动手,是技能高手,也能动脑,成为创意高手。作品最好来自企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方展画认为,校长们必须关注产学研的问题,产学研一体化是职业教育育人模式的新尝试,学校可以在利用产学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上“大做文章”。象山县技工学校毕业生朱振霖在校期间造出太阳能汽车引起了各方乃至全国的关注,目前,他获得风险投资4000万元,正在自己的农庄里应用着自己的发明创造。
朱振霖仅仅是典型代表。实践表明,贴近市场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和善于创业的品格,以及主动搏击职业市场的创业精神;树立了凭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一番事业,解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创新意识。在创新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几年,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广受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尤其领军人物成为“香饽饽”、“抢手货”。普通中职生做不了高精尖的项目,但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层面实施创新、实现突破,只要他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产生效益。“不可替代性”,才是价值的核心所在,才是中职生获得成就感、走向幸福生活的根本所在。(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