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艺校晋京凯歌
时间:2013-07-11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嵊州越剧艺校首届越剧流派传承人班北京展演纪实
京城首演出彩
近日,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在被誉为“戏曲艺术家摇篮”、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本部进行首届越剧流派传承人班毕业汇报展演。这不仅是一次学生三年专业学习的检阅和考核,更是一次越剧界后有来者的“中国好声音”。
文化部科技司副司长王丰,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红琼,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副主任钱孟姗,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张凡、副书记李世英、纪委书记张京山、副院长巴图、副院长周龙,以及周育德、杜长胜、孙毓敏、钮骠、沈世华、赵景勃、张关正、张逸娟、谯翠蓉、杨长秀、吴凤花、王滨梅、黄梅菊等专家、教授到场观看和助势。
1983年,浙江省越剧小百花演出团组建。同年11月,演出团首次赴港演出获得巨大成功。1984年5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正式成立,赴北京参加国庆35周年献礼演出,先后到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作专场演出,得到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与勉励。当年9月19日上午,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于在中南海西花厅寓所接见全体演员及部分主创人员时亲笔书赠:“不骄不满,才能进步,精益求精,后来居上。”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前有小百花,今有传承人班。30年后,嵊州越剧艺人再现了先辈们的光彩。两场演出、一次专家座谈会,赴京汇报展演取得了圆满成功。
展演由艺校顾问、名家导师团成员、昆曲大师汪世瑜担纲艺术总顾问,国家一级导演俞珍珠担任总导演。全体毕业生们意气风发、倍受鼓舞,以昂扬的姿态迎接考验,剧目精彩纷呈,剧场座无虚席,场面十分火爆。
演唱会上,“三朵梅花”与“越乡新苗”交相辉映,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越剧艺术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越剧教学人才辈出的可喜成果,包括远从上海等地专程赶来的“追星”族和京城年逾八十的老戏迷在内的现场近千名观众报以阵阵掌声,全场高潮迭起。
而翌日演出的《五女拜寿》,是一出经典越剧大戏,行当齐全、唱作繁重、流派纷呈、很吃功夫,对于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在北京、在戏曲艺术最高学府的舞台上演出的传承人班毕业生来讲,是一种考验。虽然同学们在演出中有些紧张、兴奋,自然也会有些许纰漏与不足,但这丝毫不影响专家、观众对于她们的肯定与支持。
“她们青春靓丽,不亚于小百花,新的小百花又来了。”当汇报演出结束时,在场的许多领导、专家和中国戏曲学院老师一致认为,30年前浙江越剧小百花赴京献演《五女拜寿》,涌起了越剧小百花的浪花,掀起了全国小百花的潮流,推动着中华梨园的向前发展;今天嵊州越剧艺校越剧流派传承人班的一剧《五女拜寿》,让戏迷们重温了当年满台生辉、光彩夺目的情景。
这是嵊州对“越剧小百花”现象的继承,是越剧教学模式创新的成功,也是越剧众多优势组合的成功。
在专家座谈会上,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世英、副市长钱群飞等领导和周育德、孙毓敏、汪世瑜、沈世华、赵景勃、张关正、杨长秀、邵宏超等老专家悉数出席,会议由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姚志强主任主持,展演毕业生代表、戏迷代表和老专家们畅所欲言,在一致肯定了教学成果与演出成绩的同时,也冷静地分析着存在缺点与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法和措施。
“再现30年前越剧小百花,是一种鼓励和夸奖,并不是相提并论。”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艺校将分析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和不足之处,以利于今后完善提高,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越剧表演人才。
传承创新别样红
传承、创新、发展。就这样,一种全新的办班模式——传承人班,在越剧艺术学校应运而生。经多次商讨和研究,嵊州越剧艺校传承人班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遗保护方针,发挥越剧故乡人文、语言、资源优势,在传承原生态越剧中,继承越剧流派艺术,并实现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传承人班的教学中,艺校老师始终贯彻“德艺双馨,质量第一,百教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的艺术教育方针。学生们则秉承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优良传统。如此次北京演出其间,学生刘丽英在排练时腿部受了伤,疼痛难忍、行走不便,但在两天的演出中,她从化妆到服装、从唱念到做舞、从开场到谢幕丝毫没有退缩懈怠,仍然精益求精地完成表演,深得观众和专家赞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这样感慨道:“扮演杨三村的的确是个高材生、获奖者。第一天受伤,第二天又满头大汗地坚持。在台上看不出她受过伤,精神可嘉,应当表扬。”
名师出高徒。三年来,传承班一直由国家一级演奏员赵桂庆担任学生的唱腔和二胡老师。赵桂庆老师浸润越剧已有40多个年头,由他主编的校本教材《中国越剧教学读本》已成为艺校学生的唱腔教材。而他对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教育方法,更是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先让她们自己练唱,上课时指出她们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让她们自己练唱。”赵桂庆说,“这样的教育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真正的好演员来自舞台实践。在办学中,越剧艺校充分利用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设备,通过半市场化运作,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培养舞台实践经验。据统计,仅2011学年,学校的接待演出就达180多场次。在这些接待演出中,作为传承人班学生经常会得到上台演出实践的机会,因而尽管她们还是在校学生,但舞台经验已颇为丰富。
2011年2月23日,在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逝世纪念活动中,传承人班全体学生参与了“越剧袁派艺术专场纪念演出”,表演了《西厢记》《祥林嫂》等经典袁派选段。3月26日,纪念袁雪芬90诞辰追思会在上海沈湖农庄举行。艺校老师和传承人班学生以发言、表演的形式,颂扬袁老师“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的人生态度,回顾她在“德、艺、节、行”的优秀品格。袁雪芬当年创办了越剧之家(艺校前身),而后又担任了艺校顾问,病逝前,她仍不忘传承人班的培养和教育,写下了“希望青年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使越剧继续创新,推向新高潮”的谆谆嘱托。她的寄语始终激励着同学们向着“吃得苦中苦,方为越剧人上人”目标奋进。
2011年4月,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传承人班学生首次登上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星期戏曲广播会”越剧专场,这是她们第一次在上海的舞台上整体亮相一展风采。王文娟、吕瑞英、金采风、毕春芳等越剧界前辈坐镇观摩,现场授艺。
2012年6月4日,“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绍兴赛区初赛开赛。赛前,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汪世瑜就驻扎艺校,为参赛学员进行言传身教;一级导演俞珍珠也特地从杭州赶来,对传承人班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另外茅威涛、宋普南、王志萍等艺术家也先后赴艺校为传承人班学生作悉心指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年来,传承班学员屡次在各类大赛中披金斩银。在绍兴市青年戏曲演员折子戏大赛决赛中,传承人班学生获得了学生组前三名,其中,刘丽英、周熠熠获新蕾奖(学生组一等奖);徐秋英、邢步青获新苗奖(学生组二等奖);竹杰芳、张慧红获新禾奖(学生组三等奖)。在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学生刘丽英主演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死谏》荣获金奖。青年戏曲大赛荟萃了全省39家专业院团院校的259名青年演员和学员,涵盖京剧、昆剧、越剧、婺剧、绍剧、甬剧、姚剧、瓯剧、杭剧、宁海平调、台州乱弹、新昌调腔等12个剧种,是近30年来浙江戏曲舞台青年表演人才的一次大比武、大检阅和大展示。在15名金奖得主中,绝大部分是经受舞台千锤百炼、在剧团挑大梁的年轻“老”演员,大多还是国家一级、二级演员,有的还于今年获得“梅花奖”,只有2位还是在校学生,越剧艺校刘丽英就是其中一位。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目前,传承人班学生经过三年规范严谨的学习,完成规定学业,已先后被浙江越剧团、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乐清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等单位争先邀请和签约,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而且薪酬、待遇优越。
光彩背后的故事
“上级文化部门和各流派创始人的支持是办好越剧流派传承人班的前提。”市越剧艺校校长钱江南说,没有文化部等上级文化部门的指点和帮助,没有各流派创始人的认可和赞同,也就没有流派传承人班的雏形。
创办越剧流派传承人班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要创办一个与艺校一流的硬件条件相匹配的、能体现艺校教学实力的特色班重点班,打响越剧艺校的品牌。而文化部教科司领导认为,艺校要发挥国家级非遗(越剧)传承基地的作用,在如何有效传承发展越剧艺术方面要有所作为,这个班的定位不仅仅是打响艺校品牌,而是要对越剧流派艺术作原汁原味的传承。根据这一精神,艺校领导与越剧流派创始人、越剧界的权威人士等作了汇报,结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方向明,基础实,信心强。嵊州得天独厚的越剧环境资源是办好越剧流派传承人班的基础。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儿女创造了许多越剧流派,如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王文娟派等等,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人文、地利、语言等融合的资源优势;嵊州越剧艺校新校区所拥有的优美校园环境和一流教学设备,形成了无可比拟的硬件优势;嵊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在全面实施“越剧人才集聚工程、越剧精品培育工程、越剧教育建设工程、越剧产业提升工程、越剧演唱普及工程、越剧之乡推介工程”六大工程中,又设立每年5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传承人班的建设,形成了扎实的政策环境优势。
办班模式的创新是办好越剧流派传承人班的关键。此后,中国戏曲学院越剧表演业余大专班与艺校全日制越剧传承人班有效结合(越剧传承人班的学员同时也是大专班的学员),双管其下,优势互补,为办好越剧流派传承人班的打下扎实基础。中国戏曲学院作为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立足于全国戏曲教育界,致力于培养戏曲高端人才的目标,开展多剧种办学。而越剧成为了幸运儿,得到了中国戏曲学院的眷顾。中国戏曲学院把“越剧教学基地”设在了嵊州艺校,并开办了越剧表演大专班。学院派遣公共理论课(哲学、教育学等)、专业理论课(艺术管理、名作鉴赏等)、公共专业课(身段、把子、剧目等)的名师为大专班(越剧流派传承人班)学员授课执教,把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带到了艺校,使学员们接受高起点、高层次的教学。同时,越剧艺校还组建“越剧名家导师团”,邀请汪世瑜、俞珍珠、孙毓敏、杨小青、何占豪、茅威涛以及各流派创始人的嫡传弟子等来艺校,为越剧流派传承人班学员讲学、授艺、排戏指导,保证越剧流派艺术得以原汁原味的传承。
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更是向前发展的节点。随着首届越剧流派传承人班毕业汇报展演的圆满成功,艺校第二届越剧流派传承人班也将于今年暑期开始招生。“再现30年前越剧小百花”的目标和愿景,作为越剧故乡,当更加集思广益,紧紧抓住提高传承人班教学质量为主线,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越剧表演高级人才为目标,为越剧艺术的传承发展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