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非遗“泥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舍安|2022年浙江省“百姓学习之星”⑮
时间:2022-11-11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学习之路

王舍安,1968年5月出生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义县俞源村。受传统文化熏陶,自幼喜好画画,因家境贫困,16岁初中毕业后即拜师学艺,对传统民间技艺有着浓厚兴趣。后来,他在武义县城街头摆摊,为过往行人画像、捏泥像,受县城文化氛围的影响,得到一批绘画、泥塑、根艺长辈的点拨以及同仁间的切磋交流,加上与生俱有的天赋与悟性,艺术素养迅速提升。之后,他不断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并函授取得了大学学历,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技艺愈加娴熟精湛。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依然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创作之路

他注重传承传统技艺,一心投入到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中。获得泥塑、泥水画等非遗传承人称号后,又着力钻研和实施大型假山塑石、特色雕塑和各种动物、人物、蔬菜、水果、花鸟、树木的景观雕塑,为县内外风景区、公园等地制作了大量惟妙惟肖的雕塑作品,已成为当地工艺美术的领军人物。从艺30多年,他为省级名胜风景区武义寿仙谷塑造巨型老寿星像,从此声名鹊起,艺术创作日臻成熟。并相继为国保单位俞源村,中国历史文化村郭洞村,国家森林公园牛头山景区,省级景区大红岩、寿仙谷、清风寨等景区,潘漠华纪念馆、徐英纪念馆、千家驹藏书阁,宗教、文保部门审批的十几处大小寺院制作大型的佛像,修复泥水画、壁画,雕刻牛腿,雕塑,历史人物头像。作品多次荣获全国、省级金银大奖,并在《中国民间艺术通鉴》《当代名家名作》等刊物刊登,学术论文在专业报刊及《大众文艺》发表,“中国之声”“中文国际”频道以及众多杂志、网络、省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其艺术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5月,由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金华市博物馆主办、金华市工艺美术协会承办的“匠心制作至善美”王舍安根雕艺术展在金华展出。同月,王舍安对于根雕艺术的介绍录音上了中央广播电台节目《新闻纵横》。

收获之路

王舍安现为浙江省非遗“泥水画”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高级根艺美术师、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浙江省百名文艺带头人、浙江省根艺名家、浙江省工艺美术优秀人才、金华市非遗“武义泥水画”代表性传承人、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金华市优秀民间艺术家、金华市八婺工匠称号、金华市首席技师称号、武义县非遗《泥塑》代表性传承人、武义工匠称号、武义县第六届拔尖人才。

王舍安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

传承之路

2012年,创办武义县舍安民间工艺传习所,被县政府授予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被金华市工艺美术协会授予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2016年成立武义舍安工艺美术文化有限公司,被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金华市王舍安技能大师工作室。2018年,在俞源村创建王舍安根雕特色博物馆,吸引很多人参观学习,2020年,在俞源村俞氏宗祠内设立了王舍安非遗博物馆,已成为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室” ,向人们展示民间艺术的场所和培训基地。2020年至2021年两年时间,王舍安共开展了五期民间技艺培训班,免费为260余名学员传授传统文化,每位学员获得了职业技能培训证书。除了进行理论教学,还带学员到国保单位俞源村、郭洞村、武义上街古城、红四村等地现场传艺,手把手地传授指导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受到各位学员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王舍安在非遗文化传承上一直力所能及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22年他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后,一直为武义的草根手艺人发声,希望上级部门对于非遗传承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民间艺人们能给予更多的扶持。

公益之路

追求艺术的同时,王舍安也不忘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每个月以及逢年过节,他都购买肉类蔬菜、节日礼品等回老家看望村里的老年人。2022年1月,王舍安携徒弟以及30余位书法爱好者开展送春联下乡活动,受到村民的夸赞。5月29日,武义县快乐志愿者服务队在王舍安工作室成立了“幸福帮帮团”,旨在积极开展公益实践,弘扬公益精神。

王舍安的学习精神和工匠精神影响了身边许多人。他的妻子同样热衷公益事业,是一名志愿者,定期去照顾孤寡老人;他的两个女儿在学业上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大女儿是博士生,小女儿也是名校在读大学生;他的徒弟在工艺美术方面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邹市明被评为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徐深广被评为武义工匠、县非遗传承人。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根雕泥塑艺术,今年9月,王舍安民间技艺艺术班第六期即将开班,报名人数已达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