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仲杰:在天台种植热带水果
时间:2014-05-06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他不惧困苦,倔强的摸索着热带水果的种植之路;他用汗水灌溉出希望,让红艳的火龙果落根在天台的沃土里。——台州新闻综合频道《四海台州人》这样评价崔仲杰。
2013年4月25日,天台县工商局核准了天台县希望田野家庭农场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这标志着天台县首家家庭农场的诞生。
天台县希望田野家庭农场位于始丰街道鼻下许村,占地70多亩,主要经营火龙果、水蜜桃、猕猴桃等水果种植和农业观光服务。把热带水果——火龙果移植到天台来种,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简直是异想天开。然而,在天台就有这么一位不信邪的“倔强”种植户。经过2年多的摸索,这种热带水果不仅在天台落地生根,如今更是长势喜人。火龙果营养丰富、功能独特,深受市民的欢迎。
大胆创新——将火龙果种在天台
这位“倔强”的种植户名叫崔仲杰,雷峰乡崔家村人。1999年起从事汽车维修行业,2005年还自己开了一个二手车行。好好的车行老板不当,为何非要费尽周折,把原先生长在热带的水果移植到天台来种呢?崔仲杰笑着解开了大家心中的疑团。原来,崔仲杰的亲戚中有人从事花木生意,而且买卖做得还挺红火。本身喜欢花花草草又“不安分”的崔仲杰突发奇想:能否把生长在热带的火龙果引种到天台呢?
他马上上网查询,网上的几条信息让崔仲杰兴奋不已。原来,在四川地区,有村民成功试种芒果、莲雾等热带水果的先例,而隔壁仙居县更有用温室大棚种植火龙果的成功经验。这就是说,把火龙果引种到天台,已不存在可能不可能的问题,只有能否掌握种植技术的问题。
2011年底,打定主意的崔仲杰,马不停蹄地赶到海南的一个火龙果基地考察。在海南,崔仲杰了解到,火龙果种植并不复杂,搭建好大棚后,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可直接将火龙果苗子插在土里,等生长到一定高度就用水泥柱等物支撑,以便枝条攀爬。6到10月份是开花和结果期,从开花到果实成熟要40天,开花前后要注意及时施肥、浇水。火龙果最怕霜冻,因此平时还要留意大棚温度。崔仲杰在海南看到的基地,规模不大,以观光采摘为主,1公斤火龙果能卖到40元。大棚主人给他算了一笔账,建大棚投资4万多元,但进入盛果期的火龙果,一年可以采摘六七茬,亩均收入少算也有10万元。
海南之行,让崔仲杰坚定了种植火龙果的信心。说干就干,崔仲杰在始丰街道鼻下许村附近承包了50亩土地,从海南以11元每株的价格,分3批引进了8150株红心火龙果苗,开始了他的果农生涯。
历尽艰辛——终圆热带果园梦
虽说崔仲杰是汽车维修的行家里手,但是对于陌生的火龙果,他却没有半点实践经验。由于当时我县几乎没人种植火龙果,崔仲杰只能通过查阅各种资料研究培育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多多少少总得走些弯路。
崔仲杰的第一批50株火龙果是去年底种下的,去年3月份,他建起8个高标准的大棚,种下第二批4100株火龙果,进行对比试验。崔仲杰说,当时确实是抱着必胜信心的,但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基本想法是:开始种,掌握技术是关键,要通过对比,收集火龙果生长的相关数据,积累经验。
5月,购进的苗子全部栽好,崔仲杰天天泡在大棚里,认真观察生长情况。他说,火龙果苗子成活并不难,开始长势也蛮好,简直是一天一个样,心里都盘算起何时开花,何时坐果,何时采摘的事了。
正当崔仲杰和家人们满怀希望地瞅着长势茂盛的果苗,盘算着如何收获、如何销售时,连绵的梅雨,扑灭了大家心里的希望之火。由于连续阴天,气温高、湿度大、雨水多,大棚排水不畅,火龙果苗天天泡在水中,虽经抢救,但还是有500株种苗被泡烂了。
不过,这一点小挫折并没有让崔仲杰轻言放弃。去年6月,他再次去了海南,向当地的火龙果专家求教,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再加上实践总结了不少经验,崔仲杰慢慢摸清了火龙果的生长习性。7月份,第三批4000株果苗种下了。
去年6月的一个晚上,年底种下的第一批50株火龙果开始开花了,崔仲杰与家人像过节一样聚在棚内把盏庆贺。一朵花,开出了一片希望,到10月份,第一批果苗一共结了70多个果子。11月份,红艳艳的果子挂满了枝头,切开一看,果肉颜色呈鲜艳的紫红,看到这诱人的红果瓤,让人食欲大增!咬一口,松软甘甜,并有一股芳香。客人们在架下品尝,赞不绝口。
在果实成熟之际,崔仲杰并没有半点急功近利的念头。他理性地认识到,市场并不是现阶段考虑的首要问题,现在谈效益多少还有些操之过急。首批本地产火龙果上市,更多的还要通过消费者对口感的反馈,总结前一阶段的得失,借此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种植技术。大家的好评,给了他充足的信心。
 “市面上卖的火龙果大多是白心的,又是从省外运过来的,而我们现在吃到的是熟透的红心火龙果,比经过储存的白心火龙果更甜、水分更多、口感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崔仲杰说。
不懈努力——从“门外汉”变成发明家
1982年出生崔仲杰,种植火龙果以前,在种植方面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为了学习更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2013年春,崔仲杰报读了电大一村一开放教育专业,有了电大这个学习平台,他求知的热情更为高涨,在电大教师的理论指导下,他一年来吃住都在基地,加上多年从事汽修行业练成的机械方面的特长,崔仲杰成了果园里的发明家。
走进崔仲杰的果园,乍看与其他的果园没什么不同,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喷水、杀菌装置、大棚的通风设备等等,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崔仲杰的智慧。
在果园的大棚里,可以看到果树上每间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个喷头,而在大棚外面有几个开关和一个水桶。崔仲杰告诉我们,看着不起眼的装置却花了他很长的时间去研究。一根水管抽地下水,一根水管连接水桶,还有一根就是连接着各个大棚了。如果要喷水、杀菌,只要轻轻按下开关就解决了。“以前一天的工作量,现在只要20分钟就搞定。”崔仲杰自豪地说。
热带水果在我县种植,大棚的温度很重要。在果园里,为了控制棚内温度,崔仲杰也有个小发明。只要站在大棚边上,慢慢摇动把手,就可以把薄膜卷起来,起到通风的效果,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也节省了成本。
“别看他文化不高,家里就属他的脑子最灵光。”崔仲杰的大姐在一边笑着说。如今,脑子灵光的崔仲杰正计划着给这几个大棚装上供暖系统,让火龙果安全过冬。
展望未来——酝酿热带水果旅游观光园
目前,崔仲杰的果园只种了15亩火龙果,其中还套种了一些芒果、香蕉、杨桃等10余种水果。他的目标是在这50亩土地上种上以火龙果为主打的热带水果,打造热带水果旅游观光园。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热带水果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要见识一下热带水果的生长过程却不容易,崔仲杰就是看好这个新鲜点。“只要控制好大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就能一年四季都看到成熟的热带水果。”崔仲杰说。
任何产业都离不开规模化集群发展,为此崔仲杰还成立了天台希望水果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的村民种植火龙果等热带水果,发展观赏农业、旅游经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掀开果园的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木条,上面攀爬着类似仙人掌的植物,一节一节翠绿粗壮,很是招人喜爱。“让城里人亲眼看看热带水果到底是啥样的,怎么种植生长的,甚至还可以亲手从树上摘下鲜果来尝尝,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兴趣。”崔仲杰满怀憧憬地说。
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路就在脚下延伸……(吴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