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何以成为大学生创业天堂
时间:2023-07-21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南湖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第一步。

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涌现出的义乌经验、浙商传奇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精彩“注脚”。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凭借“八八战略”这个理论“金钥匙”打通了先行的“路”和“桥”。

回望过往,展望未来,创新始终是浙江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创新增动能,创业促就业。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始终将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作为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政策措施环境,强化创业扶持,推进服务优化,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让创业激情竞相迸发。

2022年,浙江全省扶持创业5.1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3亿元;目前,全省在册市场主体超过980万户,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一人是老板,有企业345多万家……

一组组亮眼的数字为浙江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优化“双创”环境

海纳创业人才

今年年初,26岁的陈祈今和朋友一起创办了杭州云缊科技有限公司。毕业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实现了从学生到老板的身份转变。“包括我在内很多浙江籍年轻创业者的家里是做生意的,在长期耳濡目染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工厂经验和企业资源,这为我们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支撑。”陈祈今说。

陈祈今的经历折射出浙江“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乡土文化基因。从“鸡毛换糖”到“世界市场”,从故乡打拼到“无浙不成商”“无浙不成市”,文化基因滋养的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创新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浙江创客成就梦想。

新事业发展离不开创客创新,更离不开政府大力营造的良好环境。

“整个大棚里的水果玉米都是无公害有机方式种植,不用化学药物,不打农药……”盛夏时节,杨一昕在搭建的大棚里来回穿梭,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种植的蔬果。

2020年1月,24岁的杨一昕结束了6年留学生涯,返乡当起了“新农人”。“我家从曾祖父辈开始世代务农,我从小对农业生产耳濡目染,很感兴趣,留学学的就是农业科学。如今,家乡创业环境越来越好,这让我创业更有信心和底气。”回国后,他从父辈手中“接班”,担任宁波市镇海金果园蔬果专业合作社副董事长,开启现代农业创业增收之路。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2015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农创客”概念并开始培育,激励引导有志青年“上山下乡”,投身农村创业创新。

“政府会根据我们的现实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送政策、引资金、搭平台,营造积极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这些暖心帮扶为我们年轻创业者带来了真正实惠。”杨一昕说。

创业创新创造的种子只有扎根于优质的发展环境,才能成长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浙江着力打造特色创业活动品牌,坚持榜样引领、赛事推动,持续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热情。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亮点纷呈。

杭州市自2008年开始,连续实施五轮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构筑党建引领、政策推动、平台集聚、梯度培养和精准服务“五位一体”创业扶持体系,打造“红黄蓝青绿”“五彩大创”,举办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潮创季”、创业马拉松、众创大会等具有影响力的赛会活动,持续优化创业创新生态。15年来全市累计备案大学生创业企业3.2万余家,带动就业11.8万人。

宁波深入实施“甬上乐业”计划,充分发挥创新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创业热情。自2008年以来,累计评选大学生创业新秀149名;自2016年以来,累计评选出60名创业成长之星。

如今,从田野乡间到繁华都市,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星星之火,已在浙江形成燎原之势。

筑梦“创客乐园”

提升“双创”能力

“7号梦工场搭建了贯穿创业全过程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打通了‘创客-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方位服务产业链,构建了‘园区+基层+高校+企业’的全域孵化新空间,建立了‘培训辅导+政策优化+金融扶持+业务帮扶’的服务体系。”宁波7号梦工场产业园负责人孔阳飞说。 

据孔阳飞介绍,建立于2005年的宁波7号梦工场产业园是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孵化企业配备70名专职“店小二”,100余名创业导师,为企业提供政策宣讲、资源对接等精准服务。目前,园区已开拓18个分基地,累计培育孵化企业5900余家,服务大学生创业8万余名,带动就业4.9万余人。2022年,园区与当地金融机构开展服务对接,成功为企业获得银行贷款3000余万,切实提高了大学生创业融资可得性、及时性。

凭借空间开放共享、随时拎包入驻、企业集聚效应、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众创空间、创业园区等受到越来越多创业者们的青睐,成为创业创新重要的“种子”土壤。

从宁波的1986创梦园到金华的阿里云创新中心;从义乌的国际陆港电商城到杭州萧山信息港小镇;从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镇海大学生创业园,到李祖村农创客产业园……近年来,浙江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充分利用创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平台资源,为创业者打造良好的工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入驻阿里云创新中心后,我们及时享受到了房租全免、直播场地和设备共享等政策,大大减少了公司经济成本。另外,园区帮忙对接高校,让我们又好又快地招到所需人才。”浙江三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亦凡说。

阿里云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祝毅介绍,中心聚焦数字经济、信息科技主题产业进行招引、孵化,两年多来,累计孵化项目77个,目前在孵企业46家,累计解决就业361人,截至 2023年3月,项目累计营收1.7亿元。

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义乌创造了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奇迹,还培养出了一批特别能创业的大学生,李健松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21岁的李健松就读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了解决家里滞销的芒果,在学校创业导师指导下,走上直播电商创业之路。在自己芒果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他积极分享创业经验,带动同学朋友一起创业。

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继教部主任程斌介绍,学院构建了“创业班”“创业精英班”“青创空间”“专创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五大育人载体;以项目为依托,培养了一批“精教学、会创业、擅服务”的实战型创业导师队伍。如今,学院拥有30余个创业实践基地,全院近90%的学生投身创业创新实践。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是浙江培育创业人才、培训创业能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分级搭建各类创业培训平台,全省有定点创业培训机构396个;共建成创业孵化基地541个,其中大学生创业园217个,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全省人社部门聘请创业导师1700余人,为大学生等创业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创业创新活力涌动之江大地。

政策引领梦启程

服务护航创业路

“创业扶持政策力度越来越大,我们自主创业的信心更足!”宁波田甜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姚春梅说,得益于宁波市近年来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公司累计获得创业担保贷款150万元,顺利解决了创业启动资金问题,减轻了初创时期的发展压力。

近年来,浙江省创业政策日益包容开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和大学生创业支持计划深入实施。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要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在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等多项创业政策加持下,浙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前来创新创业。

政策生命力在于执行,各地积极细化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助力创业者梦想启程。杭州市萧山区将区级大学生创业园认定奖励提高至50万元,市级大学生创业园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建园资助,建园后每两年开展考核,给予最高30万元工作经费,对经评审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项目资助,为大学生创业载体和大学生创业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丰沃土壤。温州市创新建立“政校基地创业互通平台”,集合政府、学校、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多方资源为广大在温大学生前置创业服务,搭建从校园到社会的创业帮扶“绿色通道”。

大学生创业,除了要依托资金支持“扶上马”,还需做好跟踪服务“送一程”。

“创业前还以为注册公司、办理相关证件要来回跑,很麻烦,没想到现在网上就可以操作,非常方便。”创业者陈祈今说,在创业空间附近有很多企业审批业务合作经办点,大学生创业者无需奔波就能办理业务。

政风,决定着社会风气,也决定着经济走向。浙江立足创业者需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破除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在全国率先实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推行“证照分离”“证照联办”审批模式等系列改革举措,大幅减少创业者办事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就业创业领域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

在浙江,各具特色的创业服务“一招鲜”“土特产”不断涌现--

杭州市打造了“热带雨林”式的创业陪跑生态,通过打通“贷款陪跑”动脉、完善“空间陪跑”矩阵、构建“社群陪跑”链接、创新“领教陪跑”范式,帮助创业者在创业赛道上“顺利起跑”。

宁波市打造“日有创业咖啡、周有创业沙龙、月有创业集市、年有创业大赛”的“四有”创业服务品牌,形成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积极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丽水市打造全省首个公共创业服务品牌“丽创荟”,助力形成“政策赋能、平台孵化、培训支持、数智融合、服务保障”的就业创业生态。

金华市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三大机制,即项目互通机制、创业导师结对帮扶机制、创业项目扶持机制,构建创业服务“五共”体系(创业资源共享、创业发展共商、创业培训共组、创业活动共报、创业基地共建),助力大学生创业。

…………

“之江潮水连海平,创新之潮逐浪高。”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注入强大动力。(王东丽 周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