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GV无人车在实训基地划出精准轨迹,当智能仓储系统实时吞吐物流数据,一场职业教育与智慧物流产业的深度对话正在北仑职业高级中学的智慧物流实训基地上演。这里不仅是北仑职高物流人才培育的“未来工厂”,更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北仑样板,为港口经济数智化转型注入澎湃动能。
实训“未来工厂”:打造智慧物流人才孵化矩阵
走进北仑职高的智慧物流实训基地,恍若踏入一座微型“未来港口”。自动化立体仓库高耸林立,AGV小车在电子围栏间穿梭如织,智能调度系统大屏上数据流动不息。这个微型实训场域,整合了智能仓储、无人驾驶、物联网感知等10余项前沿技术,构建起全场景、全链条的智慧物流实训生态。
“传统物流教育停留在理论讲授,而我们让学生直接操控价值万元的智能设备,让学员能够在实践中操作自动化仓储系统、智能运输调度系统,并学习大数据分析在物流决策中的应用。”北仑职高物流专业教师张艳指着正在调试搬运机器人的学员说,“科技手段的使用不仅能助力学生提升专业技能,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挑战精神。”
在宁波市智慧物流AGV现场工程师专项技术培训中,来自宁波经贸学校、鄞州职高等院校的30名师生,通过“理论学习+模拟操作+实战演练”三阶培养体系,系统掌握智能仓储规划、机器人调度、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学员杨振宇在实操中感叹:“这次培训让我深入了解了智慧物流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实操环节更是让我对自动化仓储、智能调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智慧物流AGV现场工程师专项技术培训1
以赛促教:搭建产教融合竞技擂台
3月20日,第十九届宁波市中职学校智慧物流赛项将基地变为“智慧物流竞技场”。来自全市的20名选手组成六支战队,在智慧仓储机器人调试、异常处理、移库出库等环节中展开角逐。与传统物流比赛不同,此次赛事引入企业组参赛,来自宁波的物流企业一线职工与职校生同场竞技,碰撞出技术创新火花。
第十九届宁波市中职学校智慧物流赛项比赛现场
“设置企业组不是为了让师生‘陪跑’,而是通过真实场景压力测试,倒逼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北仑职高副校长吴科杰介绍,“赛后,我们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其研发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纳入我们的教学案例库;我们学生提出的仓储节能优化方案,也可以提供给合作企业作为技改项目。这种‘赛教融合、校企共育’的模式,能让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形成双向奔赴。”
港产教融合:构建智慧物流生态共同体
作为全国首个“一带一路”港口经济示范区,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蝉联全球第一的产业优势,行业产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北仑职高率先探索“港-产-教”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多方资源,构建起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验实训设施,全面推进“智慧物流”现场工程师培训项目建设。学校与物流企业深度融合,将港口真实作业场景转化为教学项目,引入企业导师现场教学,输送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形成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闭环生态。
“我们的毕业生既能操作自动化设备,又懂数据分析和系统运维,这正是智慧港口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合作企业宁波龙星物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办公室经理郑洁群评价道。
据统计,学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在物流领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5%,毕业生大部分进入宁波舟山港、宁波龙星物流等本地重点企业,其中还涌现出吴向宇(全国技术能手)等一批优秀毕业生。
前瞻布局:抢占智慧物流人才制高点
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加快建设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枢纽等新型物流模式,并广泛推广无人车、无人仓等先进技术应用。
作为浙江省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和宁波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的立项单位,北仑职高正积极与科技龙头企业、港口物流行业等开展深入合作,加速构建“智慧物流人才培育2.0体系”,形成“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学校输出人才、企业转化应用”的闭环生态。
“物流产业的未来属于那些既能驾驭技术,又能理解产业逻辑的创新者。”北仑职高校长宋海浩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智慧物流时代的‘数字工匠’。”
从实训基地的“未来工厂”到技能大赛的“智慧擂台”,从产教融合到国际对标,北仑职高正以职业教育改革为笔,在港口经济沃土上书写智慧物流人才培育的新篇章。当AGV的轨迹线与年轻人的职业轨迹在此交汇,一个属于宁波的“智慧物流人才港湾”正扬帆起航。(殷婷 葛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