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28日,德清职业中专英语组15位教师赴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参与湖州市中职英语“90学时”研修项目。本次研修以“AI赋能教育·匠心润泽课堂”为主题。在这场学习之旅中,教师们触摸职教改革脉动,躬身反刍教学实践。
观他山之石 明奋进之志。绍兴市优质课一等奖得主周珊珊老师的讲座《音韵融英海,情景筑自信》中,她通过AI软件将晦涩难读的单词转化为学生朗朗上口的英语歌曲,巧妙重构课堂,让学生在英文韵律之美中突破沉默之痛;董妍老师团队以数字建模复刻越窑青瓷纹样,实现“非遗技艺国际化表达”;青年教师俞莹的讲座《Food and Drinks》通过杭湖绍“无生课堂”大赛经验,展示如何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其设计思路新颖别致:从思维导图作业点评入手——Rap Show——创设新情景——示例讲解——作业布置,既打破传统课堂思维限制,又浑然一体,为知识构建到迁移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实用路径。朱蒙燕老师的《以英为媒,扬我华服之美》课例,在汉服纹样解码与英文解说创编中,演绎“文化自信与语言应用”的共生之道;邹维老师以“Craftsmanship”为核心,重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彰显职教特色。
思教学短板 悟融合之道。课后,大家争相复盘:“朱蒙燕老师用汉服纹样解码英语解说,我们却将‘华服之美’止步于词汇表。”“阮琪的AI学情雷达图让说课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支撑,而我们的信息化仍停留在‘微课+视频’阶段。”回程后,教师们撰写的15篇研修心得中,“文专深度融合”“AI数字资源”“多维评价体系”等成为高频词。沈银银反思道:“反观我的旅游英语课堂,虽设计了点菜接待情景,却仅停留于服务流程演练,未能像朱老师那样深挖特色菜文化、节庆文化等精神内核。”
行创新之路 育时代匠才。返校后,英语教研组即刻更新研训计划,启动AI技术教学实践。但更重要的是重塑教学理念——在AI时代,教师的素质、素养与学习能力尤为关键。正如教研组宣言所言:“不做技术的搬运工,要做‘职教基因+AI赋能’的育种人。”
德清职业中专英语组将以此次研修为新起点,在“深挖职业内涵、深耕技术融合、深植文化自信”的道路上笃行不怠,为培育“懂技术、有文化、会讲中国故事”的新时代匠才破浪前行!(高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