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3D打印”科技魅力,增材制造助力志愿服务
——海宁技师学院党委组织智能制造系党支部开展专业特色志愿活动
时间:2025-04-16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潮城有礼,文明海技

4月13日,根据海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部署,海宁技师学院党委召集了6名党员志愿者前往海宁市市民中心鹃湖公园1号楼开展“3D打印”科普特色志愿服务。

智能制造系党支部书记褚佳琪老师在活动前进行了周密分工,充分利用本系部专业特色,召集了5名党员志愿者组建增材制造团队,开展特色志愿活动。从活动主题的设计和活动设备的准备,到现场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统筹安排。

本次活动包含微理论课堂和微实践活动两个环节。当天正值周日假期,党员志愿者们放弃休息时间,自驾车辆携带活动设备抵达活动地点,开始进行场地布置。从活动课件的制作到活动场地的布置,从教学课件的播放到3D打印设备的调试,志愿者们根据活动需求,细致有序地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

微理论课堂:“3D打印技术”科普小课堂

下午14:15活动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的是“3D打印”科普小课堂。主讲志愿者是嘉兴技术能手、嘉兴青年工匠金志杰老师。金老师制作了精美的PPT,以“什么是3D打印技术?”导入,现场进行热烈的互动,让到场的小朋友了解3D打印的概念和发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家长和小朋友了解3D打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微实践活动

活动一:逆向扫描演示

主讲志愿者是浙江青年工匠、嘉兴技术能手吕宁老师。吕老师现场借助全彩光学逆向成型仪对一个小恐龙玩具进行了逆向扫描。通过扫描设备进行标定,并对小恐龙玩具进行两次多角度扫描,最后对扫描后多余的画面进行修剪和合并,生成stl网格面片的文件,导入3D打印切片软件。在切片软件里,吕老师对小恐龙模型进行摆正,然后设置相关参数,最后切片导出数据到u盘。

活动二:3D打印小徽章

鉴于3D打印小恐龙需要7个多小时,吕老师通过三维软件另行设计了一个直径40毫米的小硬币。经过现场小朋友们的现场投票,决定打印一个中间为微凸出的五角星小徽章。吕老师设计完之后导出slt文件进入切片软件,并将切片数据放入u盘,使用3D打印机进行现场打印,耗时16分钟。

12名小朋友被分成2组,他们现场观摩3D打印进程,其余4位党员教师志愿者和4名学生志愿者也积极参与活动。这些党员教师个个都是高技能人才,如浙江工匠褚佳祺、电工电子高级讲师胡双双、机械高级讲师郝婷婷和励萍老师。有的志愿者负责向小朋友们进行一对一的现场答疑,有的志愿者现场给小朋友发放3D打印礼物。

据悉,这是学校党委2025年首次申领海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党委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优势资源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专业的特色志愿服务。海宁技师学院作为嘉兴市文明单位,学校党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引导师生积极参与文明创建,让文明实践服务活动融入日常、化为经常,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技能人才注入新动能。

党员教师志愿者:褚佳琪、金志杰、吕宁、胡双双、郝婷婷、励萍。

学生志愿者:陈凌锋(22加工中心班)、李之源(22机电一体化班)、吴奇学(23数控车工技师班)、张曾(23机电一体化班)。(文字:张东 图片:张东、褚佳琪、金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