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阿牛木和王冬旭是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高二学生,两个姑娘通过东西协作甬凉定向中职项目来到宁波求学。面临实习就业问题,两个姑娘都犯了难,留在宁波就业会不会很困难?回凉山工作有没有好的机会?
在东西部协作国家战略指引下,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创新实施“蓝鹰计划”,以“产教融合+人才反哺”双轮驱动,为凉山学子量身定制“学习在东部、扎根在家乡”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近日,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赴凉山州进行产教融合对接,探索“双链条驱动—跨域互促—四维发力”的“224产教融合模式”,即教育链产业链双链驱动,甬凉两地跨域互促,政府行政部门、产业龙头企业、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四维共同发力,为学生快速走向社会搭好育人桥。在宁波市教育局、凉山州教体局、越西县委、越西县教体科局大力支持下,学校与西昌市和越西县两家电商直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同时企业成为学校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随着甬凉两地电商直播产教融合基地的揭牌,这一模式正式打通“技能培养—产业实践—返乡创业”全链条,是蓝鹰计划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振兴”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浙江省驻凉山工作队挂职干部、凉山州教体局副局长吴勇在签约仪式上从对口协作育人背景、产教融合深入推进之需和专业对接产业发展等方面强调了职业学校如何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希望以签约为起点,校企协同探索“招生、培养、实践、反哺”的新模式。学校和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课程、师资、教学项目、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将企业人才培养标准融入学校教育,定制化培养所需人才。签约仪式分别在金阳电商直播飞地和越西县县府办举行。宁波市教育局职教处二级调研员衷发明、越西县常委、副县长缪成章、县教体科局局长严亮、县府办副主任周斌、县教体科局副局长金立峰、县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马海克呷参加会议。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副校长沈元代表学校进行签约。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在招生前期就一体化构建跨区域产教融合和对口协作培养探索不仅为凉山籍学生构建起“人才培养—项目式教学—实习就业”贯通式发展通道,以定向培养+返乡孵化为周期,依托“教育链-产业链”双链融合机制,联合凉山电商直播基地全周期培育人才。学生在甬完成学习,返回凉山对口企业担任技术骨干或创业孵化,实现“一人成才、带动一业”。
更通过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有效破解西部地区数字技能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224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东西部协作“蓝鹰工程”新路径,、宁波龙头企业共建“蓝鹰订单班”,课程设置直击西部数字产业短板(如直播电商、跨境物流)。
与学校合作的金阳电商直播飞地和越西广传互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有宁波直播基地作为依托,在凉山州跨区域布局和孵化电商及直播基地,为实现跨域实践基地“双落地”提供可能性。创新“东部实训基地+西部反哺基地”双平台模式:宁波金阳电商直播飞地为学生提供前沿技能培训,凉山越西县电商基地则成为返乡实践主战场,形成“学在宁波、用在凉山”的闭环。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自2021年起接收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学子,截至目前共计招收93名。随着224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和推进,政府统筹协作资金、企业注入实战项目、职校优化课程、地方提供返乡政策,四方合力构建“无忧就业”体系。让学生用所学专业回馈社会,为家乡产业发展作出贡献。(任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