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5体坛晨报讯】2025年4月23日清晨,随着朝阳洒向曹娥江畔,央视镜头聚焦在这座青春之城——上虞。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的木球训练场上,身着运动校服的学生们正挥杆击球,红色木球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这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凭借其独具特色的木球育人体系,正在书写职业教育与体育运动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从零起步到学校标杆:十年铸就木球传奇
作为浙江省首个木球基地学校,上虞职教中心的木球之路始于2016年春天的破冰之举。当大多数中职院校还在传统体育项目中徘徊时,该校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引入木球运动,组建绍兴市首支区级木球队。时任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李华在2017年授牌仪式上评价:“这里不仅是运动基地,更是体教融合的试验田。”
十年间,职教中心的绿茵场见证了无数突破:从2019年斩获首个全国混双冠军,到2024年国际公开赛摘得2金2银2铜;从最初30人的兴趣社团,发展到如今覆盖全校的选修课程体系。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里培养了国家少年队成员刘佳杰、周歧有等专业人才,形成“选修社团—专业训练—竞技输出”的完整培养链。
三维育人体系:破解职教改革密码
“木球不只是运动,更是育人载体。”学校体育部部长郭相平老师介绍,通过独创的“三维培养体系”,将传统职教与体育教育深度融合。教学维度上,“必修+选修”双轨课程确保全员普及,配合“日常训练-校际交流-赛事锤炼”进阶机制,使零基础学生三年内可达专业水准;师资建设方面,学校拥有国际裁判和国家级裁判与教练团队"双师型"教师形成合力,开发出“课堂示范+分组实训+赛事复盘”特色教学模式。
在2024届毕业生许欢的成长档案中,清晰记录着这个体系的成效:高一入选校队,高二获省锦标赛个人季军,高三考取国家二级裁判员证书。“木球教会我精准计算击球角度,这和在数控专业学习的精密加工原理异曲同工。”许欢的感悟,印证着学校“技能+体能”双向培养的理念。
竞赛成绩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学校荣誉墙上,无数张获奖证书,12块省级以上赛事奖牌熠熠生辉。2018年全国锦标赛男子团体季军打破浙江木球项目纪录;2024年包揽区中小学赛5项个人冠军展现梯队优势;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校毕业生木球技能证书获取率不断提升。正如绍兴市木球协会会长厉苗军所言:“这里输出的不仅是运动员,更是体育精神的传播者。”
瞄准国际大赛:浙东训练中心蓄势待发
站在新起点,学校正加速推进“三级跃升”计划。据校长室透露,在学校异地新建的校园中,将争取规划国际标准的木球训练中心,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承办赛事能力。未来三年,基地计划培养3-5名国家级裁判,打造数字化木球教学平台,并联合国内知名体育学院开展“木球运动损伤预防”课题研究。
“当看到学生站在世界杯领奖台时,我们更坚定了体教融合的方向。”校长蔡建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普适性课程+精英化培养”模式,力争在今后的国际木球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上虞"青春之城"建设注入运动活力,为中国木球运动走向世界贡献职教力量。
晨光中,又一批新生走向训练场。木球撞击球门的清脆声响,正谱写着职业教育多元发展的新乐章。(刘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