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叶被霜华轻吻,“霜降”的诗意便漫进了幼儿园。为让幼儿近距离触摸节气的温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诸暨市阮仕双语幼儿园以“感知自然、体验民俗”为核心,设计了一系列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解锁霜降的秘密,把节气的美好装进童年。
解锁民俗里的时节智慧
“霜降腌萝卜”是刻在传统里的生活智慧。活动伊始,老师带着新鲜萝卜抛出问题:“萝卜长在土里还是树上?”“我们吃的是萝卜的根还是叶子?”带着好奇,孩子们走进“快乐农场”亲手播下萝卜种子,期待泥土里的惊喜;回到教室后,大家围坐在一起,洗萝卜、切萝卜、撒盐腌制,看着清脆萝卜慢慢入味。这不仅是一次民俗美食制作,更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懂得了“顺应时节”的生活道理。


把霜降的甜藏进味蕾
柿子树上挂满橙红的“小灯笼”,亲子采摘活动就此开启。家长和孩子手牵手,有的踮脚够柿子,有的用小网兜稳稳接住,欢声笑语洒满果园。摘下“战利品”后,孩子们围在一起观察:“柿子皮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里面的果肉是什么颜色?”最后品尝时,软糯香甜的口感让味蕾记住了霜降的味道,师幼、亲子协作的时光,也成了这个节气最温暖的回忆。

用巧思定格自然之美
霜降过后,园内树叶换上五彩盛装。老师和孩子们收集落叶,共同创作“霜降树叶画”:用面粉撒在各色落叶上,形成万林尽染的美景,一片片普通的叶子在孩子们的巧手下焕发生机。这场创作不仅留住了秋天的美好,更让孩子们在触摸叶片纹理、搭配色彩的过程中,直观感受霜降时节的自然之美。


在唱跳中读懂节气特征
“秋风阵阵凉,节气到霜降……”轻快的童谣响起,孩子们伸出小手跳起霜降手势舞:手腕轻转模仿落叶飘飞,掌心相对比作寒霜凝结,简单的动作里藏着对节气特征的生动诠释。孩子们在唱唱跳跳中轻松记住霜降的物候特点,也让略显抽象的节气文化,变得灵动又可感。
从“做”美食,到“尝”柿子、“创”画作、“听”童谣,孩子们从四个维度走进霜降。这场主题活动,让节气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体验、可玩耍的生活日常,更在孩子们心中悄悄种下了亲近自然、传承文化的小种子。(诸暨市枫桥镇中心学校 孙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