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职业中专 朱晓昱
每个工作结束的夜晚,孩子们在蓬蓬勃勃的成长叽叽喳喳的玩笑话中沉沉睡去,四下里弥漫着潮湿温润的气息。这个时间,打开向内自我对话的通道,本心从各种感知意象中抽离出来,渐渐回归。慢慢舒缓下来的呼吸,各种记忆碎片的清理,负面情绪的扫除。读书,让灵魂在肆虐的黑夜中起舞。
生活在当下,各种闲杂琐事消耗了我们太多的心力。目标繁杂,心累犹甚。人们常说“哀莫大于心死”,在我们的身边,充斥着许多“心死”之人。除却工作,已经没有力气再产生丰富有趣的生活。负笈前行,不忘初心,我们终究要从千头万绪中突围而出。阅读,是成功逆袭的利器。一个偶然的机缘,读到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避谈生死,向来是国人的传统。在等车的旅途间隙,读临终关怀,读生命轮回,车来车往行色匆匆,在浮躁不安的空间里竟独有一份清净自在的怡然。所谓业力回报,更多的是提醒我们保持内心的安详宁和,豁达宽广。
何时读书?古人所云“马上、枕上、厕上”之三上读书方式在今人看来,亦可如是。而身为母亲的职场中人,更多了份亲子共读的甜蜜时光。读绘本读儿歌读故事,再疲惫辛劳亦不过是三两年。定格的共读瞬间联缀起童年开蒙金子般的记忆。每一个孩子从我们的生命里经过,在《目送》的背影里渐行渐远。我们心目中的“大女人”龙应台、许鞍华也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些许惆怅。因书籍而起的情感联结,会随着年岁的增长沉淀发酵。有人说,当妈妈就是一种修行。成为母亲,能够更加清晰地感觉到《我们仨》清丽节制的语言背后那种老派知识分子的优雅淡然,与他们不谈物欲、对人群依赖度几乎降到最低的精神高度契合。以哲学思辨见长的周国平同样以父亲的深情赢得了读者的尊重,《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宝贝宝贝》所传递的是丰厚有温度的哲学思考,带给读者的是温暖人心的力量。
《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易立竞以对话见长,同时在凤凰网主持一档访谈节目《易见》。看过最近一期其对演员郝蕾的专访,不疾不徐反应敏锐又恰到好处,对访谈对象不断开发灵魂撞击不断激烈,这样的火候彰显了职业记者的深厚学养。然而视像语言毕竟流于形式,以文字呈现的访谈更多了些思想的张力和咀嚼的趣味。有时候我会想,人们读柴静读人物传记读各种八卦新闻,既是一种原始的窥私欲使然,也是对敞开心扉尽情表达的一种渴望。然而现代人终究是关起门来单打独斗的多,开门对话的少。这边厢优秀的访谈者表达个人经验结集出版,如易立竞的《中国导演访谈录》、《中国演员访谈录》,那边厢被访者也不能失语,近日读陈丹青《谈话的泥沼》,颇有些趣味。被访者被访谈提纲裹挟而行,即便犀利如陈丹青也难免被文字绑架,在谈话中慢慢沦陷。躲在文字里看别人的思想交锋,很有些高手过招的酣畅淋漓。
读书,不是生命的装点,而是与钦慕对象的温暖对话。作为一名女性读者,从中学时代开始的杨绛、杨澜、姜丰,大学时代的王安忆、波伏娃,到今日书单中的柏邦妮、黄佟佟,以及杨菲朵、林曦、刘瑜等等等等,这些在不同行业里有着各种精彩的女性如同素未谋面却神交已久的故人,用独具个性的叙述拓展着读者的人生边界。在她们的快乐忧伤、体悟思考中,映照着回归本心的自我,成就更加通透的女性智慧。
一起读书,撇去枝蔓横生,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盈柔软,在忙碌的节奏中不忘关照生命。删繁就简,由简致茂,向善而生,以致生命的圆融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