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永嘉县第三职业学校 柯上上 夏柏春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担负着为传统及现代高新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如何在技术实践中培养现代技术工人,如何设置有选择性的专业课程以及创新以“选择性”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职教育的技能选择以及未来技能如何在教育中寻求创新和突破,都值得一线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去求真。
关键字:选择性导向;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实践理论结合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经济全面回升,职教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格局正在逐步变化。低技能就业岗位比重逐步减小,高素质复合技能就业岗位的比重则不断增加,现代高新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如今的江浙一代,近几年来,现代高新企业突飞猛进。伴随新经济模式正受到全球的关注,其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的深圳率先实现工业现代化,随即是“长三角”、“珠三角”等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已奔了小康,正向着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现代化企业星罗棋布,如我国新兴的电子产业、电商工业、尖端设备等微型科技产业元素逐渐摄入。企业要发展,经济要提速,社会要转型,最关键的保障就是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已经作为一种经济对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要加快适应现代高新企业的现代技术工人的培养。
一、在技术实践中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
什么叫现代技术工人?现代技术工人是指在现代化企业中能够不断学习、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进行生产劳动,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机器设备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能参与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的技能型人才。如数控专业的现代技术工人,我们觉得应熟悉数控机床的性能,能熟练掌握所使用机床的编程系统;能识别相对复杂的零件图、装配图,具有对相对复杂零件的数控编程能力;具有熟练的机床操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机床软、硬件的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有较强的安全生产和质量意识,养成了文明生产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机床维护和保养技术,能满足机床的日常养护需要;同时还能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
现代技术工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靠一个个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目标来予以保障。什么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在特定课程门类或科目中的具体化、操作化的表述,是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学习结束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
作为培养高素质现代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究竟如何定位、应该怎样描述呢?我们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对专业课程目标的定位应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学生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素养,为其获取优质就业岗位以及终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2)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发展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与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得到符合专业特色的规范化训练;(3)以项目为抓手,以解决专业问题为目标,加强课程间的融合,学生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锻炼,提升关键能力;(4)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职业道德的熏陶,培养出守纪、合作、竞争、创新等企业精神。
定位后的专业课程目标靠什么来实现?靠师与生,靠教与学,靠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来实现。
二、中职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技能选择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专业课教学目标,用来设计课程、选择教材、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严密程序、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范型,是一种较为稳定和标准的教学样式。它要求把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师生活动对教学模式的能动建构和动态生成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适应现代技术工人的培养要求,我们积极创新、大力实践新型教学模式,构建推行了“三性五化六合一”的职高课堂教学模式。“三性”即主体性、情感性、实践性。“五化”:即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综合化、教学策略案例化、教学关系师徒化。“六合一”:车间、教室的合一,学生、学徒的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的合一,作品、产品的合一,育人、创收的合一。
新模式的核心是课程的项目化、内容的模块化、教学方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关系的和谐化。如上《CAD/CAM》课,该课程是数控专业和五年制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组织教学中,现代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改原来的分散学习为四周的集中学习,改原来的理论课、实践课分开教学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车间里,讲完理论,马上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需进行理解的,马上进行理论讲解。学生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错进行的学习,实践时间远多于理论学习时间,疑问即时得到了解决,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对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讲,CAD/CAM最主要的应用是实现复杂零件的自动编程,在学生已学过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前提下,理论知识的讲解全部结合数控加工。CAD部分包括平面图形、曲面造型、三维造型的练习基本为工程中常用的实例。考虑到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学生容易出现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少数实例选用的是日用品或其他用品;而CAM部分则全部为工程实例,最简单的二维加工实例则就是学生在学手工编程的例子,便于学生对加工中涉及的参数的理解,循序渐进,比较容易做到学生对从没接触过的三维加工也有直观的了解。这样的结合,降低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减少了理论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时间,突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我们还积极创设真实的工程环境,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以项目为单位使学生完成零件的结构设计、三维实体造型、零件图的绘制、数控编程、后置处理、轨迹仿真、虚拟加工、一直到零件从数控机床加工出来。通过一个个的项目训练,接受CAD/CAM的全过程训练,建立一套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工程实践的能力体系。通过这种仿真的CAD/CAM全过程训练,先会后懂,加强了学生对CAD/CAM软件的作用和整个流程的理解,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将现在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
三、未来职业技能在教育中的创新与突破
选择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还有许多有待提高和改进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新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际上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对话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当然,教学模式具有概括性、操作性、针对性、整体性、稳定性、优效性、发展性等特点。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现代企业对用工要求的改变而改变,随职教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包括课程目标的定位也是如此。
因此,作为发展中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者、创新者,我们将不断研究国际形势新特点、国内发展新情况、国民需求新变化、企业行业新要求,从而对专业课程目标的定位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做到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职业技能是一个国家水平评价的标准之一,21世纪最稀缺的就是人才。所以有选择性的导向,在专业学习和教育中提高个人能力,不断规划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完善自身实践技能,在充满竞争和机遇的社会中体现个人价值,拼搏顽强,创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处于不败之地。有导向的选择就是一种有理智的选择,在未来的社会核心价值中,有导向的选择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一种长期磨合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葛亭亭.如何使旅馆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服务技能.《快乐阅读》 .2011.6
2.黄振海.论职业技能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性.《才智》.2011.4
3.吴海波.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解析.《文案资料》.2012.7
4.杨琴.理论学习与理论应用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应用》.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