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5%”的创业率
时间:2016-12-16 来源:浙江教育报

□本报通讯员   姚嘉琪

黎冠文是浙江万里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刚被评为宁波市2016年度大学生创业新秀,目前经营着自己的手绘广告培训公司,业务覆盖全国94个城市,年产值达3000万元。而像黎冠文这样的大学生创业者,在该校并不是个例。

5.48%”,这是浙江万里学院2016届毕业生的创业率。最近3年,该校毕业生创业率平均达到了5%以上,稳居全省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十余年里,该校毕业生共创各类中小企业2068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创造经济效益54亿元。

这不得不让人好奇,这5%背后的奥秘到底是什么?

 一问创业氛围如何培育?

“与其说5%,不如先说说95%。”浙江万里学院执行校长应敏说:“我们不是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企业家,事实上也不可能,创业并不适合每个学生,学生各有天赋,各有所能。所以,学校要做的就是立足全体学生,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全过程,因材施教,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近几年一直保持5%的创业率,说明我们学校这个大环境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业渴望。”

这些年,浙江万里学院一直在用心地向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学校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方式提供了一个大环境,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而创业型人才的出现恰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物,是大环境这个“必然”因素下出现的“自然”。有人说,很多学生走进浙江万里学院,不知不觉内心的创业激情就被点燃了。

该校党委书记蒋建军直言,在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的大环境下,学校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以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万里学子热爱创业,这是一件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事,因为学校的发展史本就是一段生动的创业史,文化元素里天然具有创业的基因。”据介绍,该校有机融入了“浙商精神”“甬商文化”,以弘扬“万里精神”为核心,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特质,着力培育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二问创业动力如何激发?

“最初接触创业,是大一时选修了一些创业的课程,觉得很有趣,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曾在商学院“创业实验班”研读过的王燕如是说。目前,她正经营着一家叫作“228创客咖啡”的咖啡馆。今年夏天,王燕的这个创业项目获得了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调查显示,浙江万里学院有近30%的在校生有创业意愿,近三年来有超过2万人次的学生选修了相关创业课程。走在学校里,经常能听到“华为网络学院”“网易直播学院”“三淘网商学院”“维科班”“建行班”“顺丰班”等有意思的名字。原来每个二级学院都有属于自己的行业特色学院,通过和行业资源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业意识。

电商学院、文创学院等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及“电商”“互联网+”“文化+”等创业热点,以“3+1”“2.5+1.5 等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重构了创业基础、创业技能、创业项目、创业实践等四大模块,开发出了校本创业课程,以推动学生专业创业、特色创业。

 三问没经验没资金咋办?

没有明确方向,不知从何开始,没经验没资金……这是很多想要创业的大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而浙江万里学院的破解之道就是采用“跨学科(专业)教育+校企联合培养+创业孵化实践”的模式。

“新生一进校,就会接受创业启蒙教育。到了大二大三,则会有来自一线的150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为学生授课,更具实战性。另外,学生还可使用创业案例书来抵毕业论文。”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马建荣说,在政府与当地企业的资助下,学校构建了一系列创业实践平台,每个二级学院都有自己的“众创空间”,像电子与计算机学院的国家级“万里笃创”创客空间还允许学生“试错”。

而早在2003年,浙江万里学院就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用于扶持学生创业,从2007年起该基金支持力度增加到每年100万元,至今已经投入1348万余元。此外,学校还吸引政府和企业纷纷进校设立专项创业资金, 由当地知名企业众筹的“宁波青年创业学院”项目资助金高达5000万元,校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也已经累计到了130多万元。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一些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得到了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