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规划 行走 担当
时间:2016-12-29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 陶婵婵

全球化时代,空间的纬线清晰了经济竞争——教育竞争——人才竞争这根泛化世界的逻辑链条。职业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技术,还要教给学生相关的游戏规则。职业教育应当在尊重生命的同时发展生命,让职教人的生命在有限的里程中彰显价值,变“金字塔型”结构为“钻石型”结构,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拒绝成为“空心人”

职业教育绝不是教育体制上的“阑尾”。细数历史,早在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就制订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实业教育制度。美国70 年代就出现了终身职业教育思潮,1984 年颁布的《帕金斯法》更是将美国职业教育引领入一个新天地,开启了全民职业教育之门。学历崇拜的盲目思维已然被现实归谬。德国毅然把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誉为其经济腾飞和持续发展的秘密武器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这么一个试验,针对一批智力、文化程度都差不多的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远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有一些模糊的目标;27%的人根本没有目标。25年后,哈佛大学对这些被试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3%有清晰的长远目标的人成为社会各界的精英、行业领袖;10%有清晰但较短期目标的人成为各专业领域的成功人士,处于社会的中上层;60%有一些模糊目标的人则居于社会的中下层,大多胸无大志、事业平平;27%根本没有目标的人则生活得很不如意,却怨天尤人。

早在八十多年前,黄炎培先生就提出职业教育的宗旨——“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目标方向、专业设置、内容方法都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必须与劳动者就业的实践紧密结合,采用“做中学,做中教”。在实践中可以在专业课教学中努力创设仿真职业环境,让学生体验工作过程。以商经专业为例,可以分别成立学校贸易有限公司和商经超市,按照公司的要求设立完整的组织机构如经理、财务、采购、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班级物资的采购全部由模拟公司操作,要求学生在超市里统一穿工作服,佩戴工卡上岗,不许擅自离岗和大声说话,要求学生能努力地将学到的营销心理学、营销策略、服务礼仪等专业理论知识用于工作实际中来,使理论教学和生活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感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要求与内涵,进一步提升职业综合素质。

中职教师不同于普教,不仅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性知识,还需要补充职业性、行业性知识,如:职校生的特点,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特色及培养方案,劳动就业部门的有关动向等等。鉴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和就业渴望,单纯的书本讲授是不对学生胃口的,需要教师对执教的课程、对不同的行业、专业领域的知识、就业形势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追梦,我们需要合理的目标;圆梦,我们需要踏实的行动。需要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举措,这样才不会成为一个“空心人”,才会在多年以后放眼回望时,不留遗憾,无愧于心。

担当,释放我们的正能量

何谓正能量?社会伦理学给出的定义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现实社会中有太多的“伤不起”,社会环境或用事实或用调侃在诉说着各种无奈,这些都在慢慢地消磨着我们的激情和梦想,慢慢地我们开始习惯了抱怨。是的,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虽然对这一道理已经很清楚,但是当遭遇问题时,抱怨也会随之而来。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如条件反射般的会及时爆发。因为习惯所以坦然,因为习惯所以会熟视无睹,因为习惯所以拒绝改变。“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

当“激情”遭遇“倦怠”,其对策无非有三种。下策:无为,我行我素。全当没有这么一回事情,任由倦怠的病毒慢慢滋长。中策:观望,行“钟摆”之礼。没有自己的立场,大多数人的行动与选择就是自己的风向标。上策:改变,修炼自我。采用积极“作为”的对策,努力自我修炼,提升境界以至无缝对接。下策、中策、上策,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的是审慎思考之后的作为之举,而非钟摆似的踯躅不前。

作为一名中职德育课教师,更加需要带给学生充分的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和谐,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活着的快乐,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需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正能量。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用责任与担当释放自身充溢着的正能量,用对职业的敬畏积极作为、自律自省,实现教书育人的价值。

行者,注定一直在路上

“行者”,佛教用语,指的是“出家而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在当今社会,行者被很多职业领域用作代名词。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就是一名行者,在被赋予了行走的使命之后便开始启程,行走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

记得央视有一位资深媒体人这么说过,“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绽放,之后,只在凭吊中使用,那么,理想有什么意义?”同样的道理,“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时的一种荷尔蒙,只在多年后痛苦时才知自己有过,那么,激情又有什么意义?”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变革社会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行走,只贪图平坦的大道,那么,多年后是否还能够想起自己行走的理由?

在社会加速转型的当下,疾速奔跑时,人们更容易忘记为什么而出发;物质膨胀后,魂魄更容易被挤兑得无处栖息。理想、信念、道德、精神,这些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支柱,也是价值谜底的基因成分。作为一名职教人,面对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更要在这个扑面而来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终极目标,抵挡住来自方方面面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修身养性,做好自我,挺立起内心的风骨,丈量出脚下的路程,虽然也会因此而放慢速度、耽搁行程,但是,我相信,行走的人,每一次的驻足都是为了下一个更长久、更有意义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