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有招”胜“无招”
时间:2017-01-04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例谈中职电子课堂结尾的7个小妙招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职业中等学校  余丽黎

摘要:古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好乐曲带给人们意犹未尽的感觉,完美的结尾、收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犹如乐曲,也讲究“凤头、猪肚、豹尾”,但在现实课堂中,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教师往往忽略了对课堂结尾的设计,常常草草收场、课堂戛然而止。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课堂经历,对电子课堂的结尾环节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出悬念留白、揭秘解密、游戏互动、思维导图、拓展延伸、点评访谈、比较类比共7个实用的小妙招。

关键词:中职课堂;电子专业;结尾设计

一、现象

1.20144月,我有幸参加了杭州市教育教学开放周的活动,观摩了一些新课改理念下的创新课堂教学,这些课堂教学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过程精致;互动活动丰富;课堂导入新奇高效;课堂组织有序合理。。。。。。但到课堂结尾时,经常采用 “本节课学了以上。。。。。。几方面的内容,本节课作业如下。。。。” 这种总结概括+布置作业的方式结束课堂,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2.20149月,学校新近一批新老师,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我也曾听过几次,新老师富有朝气,有干劲,肯吃苦,但对课堂环节的设计、掌控能力还需提高,特别容易忽略课堂结尾的设计,有些老师甚至因为时间原因,课堂未作结尾就草草结束,直接宣布下课,给人仓促了事的感觉。

以上是我近期听课活动中看到的一些真实现象,它们反映出我们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在常态课中都容易忽略课堂结尾的设计,或简单无趣、或单调枯燥、或一笔带过、或拖泥带水,忽视了课堂结尾的“点睛”作用。

二、思考

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清代李渔也曾说: “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课堂结尾应用媚语,当如撞钟,它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结尾至少能起以下5个作用。

1.梳理知识

通过 “画龙点睛”,简明扼要概括本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便于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形成系统。若课堂匆忙结束,马虎应对,对学生来说是心理冷却,“收获”和“系统”只有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站在更高的位置,纵观全局,方能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讲,若将课堂小结前面的教学过程比喻为学习内容的播种过程,那么课堂结尾就是收割的环节。

2.反馈信息

学生对教师传授的内容可能是表面的、不牢固的,通过“趁热打铁”,在课堂结尾时,精心设计几个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则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进行教学调控。同时,学生在问答过程中,有了正、误的鲜明对照,有利于内容的掌握,保证高效学习。

3.激发兴趣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际,提出与本节和后续课内容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问题离开课堂。这无疑对活跃学生的思维,训练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有价值的。

4.开阔视野

课堂结尾的小结,由于站在知识的相对“至高点”上,分析问题的视野宽阔,思路变通,因此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若能结合课后拓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所学知识,则有助于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思维方式的激发。

5. 升华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一堂好课的结尾,能让师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迸发出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

好的课堂收尾还应具有以下特征:而不而不。课堂结尾要突出实效,但不能简单乏味、枯燥单一,课堂结尾要形式多样,但不能故弄玄虚,虚假繁荣。课堂收尾要坚持4个“有”,即有生、有序、有理、有力。“有生”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结尾也要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结尾的主人;“有序”是指结课要注意时间,要自然,不宜过长,教师心中有规划,手中有调度,让最后的几分钟成为课堂的小高潮、小风暴;“有理”即结课要科学,避免随意性,东拉西扯、偏离主题、偏离内容、偏离学生实际的做法;“有力”是指课堂结尾要有力,不能马虎,不能疲软,不能散乱,不能花哨。“凤头”“豹尾”就是讲究开课要大气雄浑,结课要铿锵有力,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三、实践

     课堂结尾的设计应当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因课而异”、“因文而导”、“因班而异”,要根据学生情况、根据学习内容、根据学习资源等做作相应的调整,电子课堂实用的小妙招见图1所示。

 

(1)   悬念留白,引人入胜

悬念留白,它是指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有意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抛出问题,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有“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的感觉。

例子1:“基本放大电路”是《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课程模拟电路部分中的重要内容,它介绍基本的三极管放大电路,下节课将介绍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后者能解决前者静态工作点易受温度等因素影响的问题。因此,“基本放大电路”的课堂结尾设计为:实物展示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电路板,接着用吹风机对着电路板吹热风,让学生观察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发生改变、输出信号出现失真的现象,最后提问: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例子2:“三人表决器”是《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课程数字电路部分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它让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但是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是不牢固的,是一知半解的,下节课还需对这种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因此,本节课的课堂结尾设计为:在原有题目上进行改编(将A变为主裁判,让他具有一票否决功能,其他要求不变),试问学生:一句话的变动,你们能解决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挑战!

通过设疑、制造悬念,以奇特的形式结束课堂,使学生的大脑产生兴奋,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启动思维,积极投入课后练习和预习中去。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所设悬念应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特别感兴趣和非常敏感的,又是同下个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热门话题。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扣人心弦。

(二)揭秘解密,豁然开朗

写文章讲究首尾呼应,课堂也应如此。电子课堂中有不少神奇、趣味的现象,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妨做个魔法师,在课堂导入时带领学生领略奇妙的电子世界,设置一些疑问,通过课堂的探究学习,掌握相应的原理、秘诀,在课堂结尾时让学生做个解密使者,尝试用所学内容科学解释各种神秘现象。把电子课堂做成悬疑电影,导入让学生引人入胜,结尾让学生豁然开朗。

    例子3:“电磁感应”一课是《电工基础》的内容。电磁感应是一种现象,它神秘又应用广泛。本课设计为“悬疑片”,课堂分“示秘——探秘——揭秘”三个环节,在示秘环节,教师用视频展示前沿的无线充电技术,并现场实验展示简易无线充电的成品,在学生一片惊叹声中询问:它们是如何实现的?接着是课堂的重头戏---探秘环节,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电磁感应的过程与原理,最后,课堂结尾设计为:请学生尝试用所学内容科学解释课前展示的各种神奇现象和说明科学家科拉顿没有发现电磁感应的原因。(科拉顿事件采用小故事的方式在课尾呈现)

例子4:“单向导电性”是二极管的主要特性,也是一种奇妙的特性,课堂也可按“示秘——探秘——揭秘”三个环节来设计,示秘环节采用二极管和电阻的对比实验,设疑:二极管与电阻特性相同吗?探秘过程:让学生手脑联动去探究二极管特性,课堂结尾设计: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揭秘对比实验的现象。

电子课堂中一些神秘、巧妙的现象、特性可采用这种方法结尾。紧密联系生活、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要注意各种神秘现象的出现是真实、可信的,千万不能故弄玄虚,为了解密而解密,电子专业要强调学科的科学性、专业性。

(三)游戏互动,激发情趣

游戏互动式的课堂结尾,结合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小游戏,小魔术,小竞赛,演示一些有趣的小实验等,使学生在趣味、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学习。知识密度较大或比较抽象的内容可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在三十几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通过娱乐性的课堂结尾,既巩固所学内容,又在精神上得到适当放松,大脑得到调剂,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精神上的准备。

例子5Bingo游戏。Bingo 是一种填写格子的游戏,在游戏中第一个成功者以喊“Bingo”表示取胜而得名。在课堂结尾可让学生画一个“Bingo方格”:根据活动时间和关键词数量画4格、6格或8格,教师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在黑板上或投影仪给关键词,请学生选取部分填满自己的方格(一个方格一个关键词)。接下来教师逐渐描述或揭示关键词,如果教师选取的内容出现在学生的方格中,学生就可消去一个方格,谁最先消掉所有方格,谁就获得胜利,大声喊出“Bingo”。如《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课程中的“识别常见电阻器”内容的课堂结尾设计为:请学生画出4个方格的Bingo方格,关键词为6个常见固定电阻器名称和6个可变电阻器的名称,请任意挑选4个写入方格,接着教师开始逐一描述一些电阻器的特点,请学生根据特点来判定关键词是否出现。

碳膜电阻器

绕线电位器

线绕电阻器


描述一:具有电阻和熔丝双重功能的元件

描述二:目前使用量最大、价格最便宜的电阻

描述三:用于功率较大的电路,调节电源电压

描述四:耐高温,能在300oC高温下连续工作

例子6:记忆卡片。选取N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关键词,给学生制作卡片(N个关键词对应N个定义,共2N张卡片),每个卡片上注明关键词或定义。请将卡片随机扣在桌子上或固定在黑板上,打乱顺序,开始记忆位置。注意卡片制作尽量大,让每个学生都能看见,并让其余同学观察:这两张卡片的关键词和定义是否相符,若不相符挑战失败,重新扣好卡片,请第二个同学开始尝试记忆,直至全部匹配完成。如《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中常见电阻器的外形识别。关键词为电阻名称,定义为电阻的外形图片。

游戏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也要与学生个性、学习内容等因素相适应。电子课堂可采用的游戏还有百万富翁看图猜词幸运六边形过关答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这里要强调的是。游戏要与课堂所学内容紧密联系,不为游戏而游戏,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时间、节奏的调控。

(四)思维导图,综合概括

思维导图又称作脑图、心智图,是享有世界大脑先生美誉的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20世纪70年代所创,刚开始只是作为一种新的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复习课。

例子7:《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 课程 “电阻器的识别与检测”内容的复习课,在课堂结尾时请每个同学在白纸上画出你记忆中的思维导图,下图2是某一学生的作品。

 

 在课堂结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起到总结概括的作用,通过让学生画、补充思维导图,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即能梳理知识又能反馈信息,达到以学促教的目的。这种方式比一般的口头总结效果更佳,因为学生参与面更广、兴趣更浓,在图片展示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十分集中。在使用这方式时教师需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提供范本,要强调知识结构、要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列举细节。

(五)拓展延伸、开阔思维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生活案例、其他学科引入到课堂结尾中。再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情境,这样不仅开拓学生的视野,激起了他们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开阔学生的思维。一般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可采用这种结尾。

例子8:《电子基本电路安装测试》中“基本RS触发器”可将课堂结尾设计为:教师展示电子防抖开关的电路板和原理图,请学生根据本节所学基本RS触发器的内容来分析其中的防抖原理。

采用生活案例、拓展问题作为课堂结尾,学以致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电子知识的必要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设计此类结尾注意要尽可能将拓展问题细化,通过提问、板演、讨论或小测验等手段实施,逐渐引导学生作答。 

(六)点评访谈、内化积淀

课堂结束后,让“记者”采访一下学生,谈谈心得感受或者让学生充当小评委评价下其他同学的作品,以点评访谈作为收尾的方式特别适合电子技能课堂。在这个过程中,受访者即锻炼了语言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受评者又听到第三者的声音,对自己的水平多了一些认识,进而提升专业能力。

例子9:《电子基本电路的安装与测试》课程“并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安装与测试”内容,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挑选部分同学作品,放在摄像头下,实时投影在大屏幕上,请技能助手根据评价表对作品进行第三方评价。

采用访谈点评方式要注意的是:1.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标准(样表);2.教师及时补充说明;3.控制好时间,让学生评价也能客观到位。

(七)比较类比,融会贯通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识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记忆对象,抓住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对象。比较类比式结尾就是依据上面所述,将本节课讲授的不同概念规律或新知识与具有可比性的旧知识采用叙述、列表等方法加以对比。以此帮助学生加速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开拓思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这种方式的结尾,一般用于表达形式非常相近、知识结构十分相似或学生常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的内容。

例子10:《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 课程中“认识电阻并联电路”内容的学习,在课堂结尾请学生在表格上写出(说出)电阻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表1   电阻串联、并联特点对比表

连 接 方 式

电 阻 串 联

电 阻 并 联

电流

 

 

电压

 

 

电阻

 

 

功率

 

 

电压(电流)分配

 

 

功率分配

 

 

分压(分流)公式

2个电阻分压公式

2个电阻分流公式

应用

 

 

用比较类比的方式,还可以比较电容与电阻串并联的特点,电容与电感,基本放大电路与分压式放大电路,半波整流与桥式整流等内容。这种结尾方式,在同中求异,加深记忆,在异中求同,和谐共存。

四、追问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电子课堂教学的收尾也是如此,方式远不止上述7个,只有我们不断的尝试、摸索才能是设计出具有特色、富有实效的结尾方式。那是否就是说:结尾一定要形式花哨、种类多样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老师唱独角戏的课堂结尾,虽努力表现,大肆营造华美,追求排场,但这种由教师表演、学生旁观的结尾,即使再精彩,也一定是低效的结尾,甚至是无效的结尾,我们在设计结尾时,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凯特-布朗.开始和结束一堂课的50个好创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16.

[2] 侯玉华.谈化学课堂的结束艺术[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2):13-14

[3]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6.

[4] 辛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束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11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