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小葫芦,大创意
时间:2017-01-05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 谢雨辰

有这样一首小诗: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我相信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因此用心、真诚地对待学生成了我最初的承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民教师,我常以此身份感到骄傲和自豪。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技能,也不仅仅是教授其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接纳学生、关爱学生,从而进驻于学生心中。首先是培养一个人,然后是培养一个人才。在“大梦”的背景之下,我也有自己的小小梦想,那就是培养出人格健全、技能卓越的年轻人才。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现行美术课程本身缺乏对孩子的吸引力,特别在农村,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与农村孩子的现实生活相脱节,很难使孩子仅仅通过教材知识的学习,就获得良好的艺术发展。但是相对于城市孩子的缺乏劳动生活体验,农村孩子又具有他的优势,比如田园风光、自然景观、乡俗之趣,经过教师的挖掘,都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创作素材、提供一个美育大空间。因此,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使农村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使孩子们热爱美术,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获得进一步提升,从而发挥美术教育在育人中的作用?我一直在寻找,在尝试,比如我们开展过泥塑、篆刻、绘画等特色课程,结果发现都不理想!不过我一直没放弃新的课程开发,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保洁人员手中拎着的葫芦促发了我的灵感,我开始着手从葫芦身上做文章,我先是在家尝试自己种葫芦,不曾想第一年就获得大丰收,我把晾干的葫芦拿到学校,免费提供给学生作为美术工艺制作的材料,在跟同事的合作与努力下,“葫芦公社”社团一边实践一边编写“葫芦艺术”校本教材,最终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在校园内开辟了专门的葫芦种植园“采撷园”;工艺制作室;匏艺作品成列室;定期开展社团活动,09年学校被评为萧山区第四批葫芦艺术特色学校,葫芦相关课题在浙江省非学科规划课题立项。

除了从学校层面边实践边摸索,开展课程改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与“教学就要教学生想学的”,学生对教学内容如果缺乏兴趣,老师就是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为继。心中时刻想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把葫芦当作一个媒介,我由点及面,层层推进,加强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多管齐下,力图使我们的探究能处处开花,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参与其中,丰富课余,从而促使他们更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在立足美术课的前提下充分与其他学科合作,这里我们主要是与音乐学科合作,成立葫芦丝器乐演奏队,经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节目《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校庆50周年开场曲目受到众多校友的好评,葫芦丝乐队的成员学习、活动积极性大大提高,此后他们经常在一些活动和比赛中参与演出。在与科学学科的合作中,学校专门开辟了一块700平米的葫芦种植园,在葫芦种植的过程中生物老师指导学生了解葫芦生长特性、葫芦育秧、葫芦嫁接、指导学生进行田间管理等;另外学校免费向家里有条件种植的初一学生发放葫芦秧苗,一方面加强了家校联系及促进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通过葫芦种植扩大葫芦课题在家长中的影响。有很多学生打电话问我:“老师,我家里的葫芦长了很多,什么时候葫芦可以摘?我爸爸让我问你一下摘下来怎么处理……”跟学生的一番交流之后,我发现学生兴趣相当浓厚,这让我很欣慰,教学唯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方能走的长久,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离不开创新。

职业教育就是要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当前,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模仿和摸索阶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得到萧山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文创产业通过强基础、抓平台、重园区、育龙头等方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逐步打响了“创意萧山”的品牌,文创产业发展空间及就业前景巨大。

改革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卓有成效,不管是事业规模、发展理念,还是学校建设、课程教学,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无论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还是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来看,职业教育发展在“产教结合”上进展缓慢,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指引下,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着力构建“产教结合”理想模式,对于促进职业教育提高发展水平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钱初熹教授在《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多次强调不要忘记“回家”的路,提醒我们增强本源文化的重要性。虽然葫芦文化只是一个小的文化形态,在所有文化里所占据地位也有限,但是由于葫芦与本土文化的共生性(葫芦生长培育简单,勤劳的萧山人每年都有种植葫芦的习惯,把葫芦做成各种菜肴。萧山本地也有利用葫芦制作的不同造型的水壶和水瓢生活用品,人们在享受葫芦的美味之时,富裕起来的萧山人也逐渐与时俱进,追寻着葫芦文化悠久的历史,品味着葫芦工艺品所带来的美的享受),职业教育进行葫芦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研究,可以说既贴近现实又为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企业文化找到切入点。在学生已有基础上我们进行如下尝试:

1.依托农类专业,开展葫芦文化创意农业研究。

2.依托烹饪专业,开展葫芦文化创意厨艺与工艺研究。

3.依托商贸专业,开展葫芦文化创意营销与服务研究。

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人奔钱看,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是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虽说物质上我们不富有,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欢乐?

泰戈尔在诗中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我也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