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掀开了记忆的一角
时间:2017-04-27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建德市教育局谢建萍

这个周末,我走进了建德市梅城成校的茶文化培训课堂,又成了一位潜心攻读的莘莘学子。

这个课堂与别处不同的是,每个学员面前都摆着茶壶,盖碗,品茗杯,闻香杯,公道杯,茶荷,茶折,茶宠等茶具,我专注地看着它们。我的记忆的一角被掀开了……

在儿时的老家。家家户户可见的茶具是釉黑发亮的深褐色大钵头,上面盖着木制的圆盖,圆盖上倒扣一个白色搪瓷罐,它们总是摆在长条形的搁几或小方桌上。大钵头里的茶是地地道道的炒青,用屋后山涧水烧开后冲泡而成。地里忙完农活回来人们一踏进家门就急急地用搪瓷罐舀起一大杯茶水,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地喝起来,甘冽纯澈,泌心入脾,爽气与痛快,妙不可言。

在那时的农家,也会偶见那种圆柱形陶瓷的茶壶,白瓷作底的壶身,画有喜鹊枝头叫,牡丹花开,鸳鸯戏水等图案。更多的是那个时代的宣传画,咱们工人有力量”“红灯记等。壶身一侧带有一个长嘴壶口,壶口上常会倒罩上一个小小搪瓷罐(我们叫不老罐),另一侧有一个月牙形的把手。顶部有一个凸起圆形的盖子,打开盖子可以注入开水,壶顶两边各有一个耳朵,耳朵上系着一个半圆弧的铜提环,提拎起来非常方便。喝茶时,取下壶口的小小搪瓷罐,然后用力地拎起提环,小心地把壶身侧过身来,壶口对着搪瓷罐,茶水就从那个壶口成一条优美的抛物线似的流出来。

那时候,大家最钟爱的是军用水壶,因为拥有这样水壶的往往是拥军人家,他们家定有儿子正在部队当兵或已经转业地方工作,那样的水壶是整个家庭的荣耀。村民外出劳动时,常常会将这把绿色的军用水壶系挂在扁担或锄头的一端。随着脚步的前行,茶壶就会左晃右晃起来,主人的脸上洋溢着无尚的幸福。

最值得一提的是竹筒茶壶。因为我老家盛产茶叶,成片成畦的茶园,满山满垅,一坡连着一坡,一山连着一山。五月中下旬随着最后一波春茶结束,酷暑渐渐来临,此时正是茶农们修剪、打理茶园的忙碌时光。夏天出门干活的的村民随身携带的就是一把长长的竹筒茶壶。竹筒茶壶取材于粗壮笔直的毛竹。竹筒茶壶里满满地盛着凉茶水,被悬挂在有密密浓阴的树杈上。主人口干舌燥时,就取下树杈上的竹筒,拔出壶口上的壶塞,举起壶身,慢慢地将筒身尾部举高,将壶身高过嘴巴,筒里的水顺着壶眼汩汩地流进干渴难耐的嘴巴里。清冽的茶水漾着阵阵凉意。最性急的是孩子,他们费劲地举起竹筒茶壶喝茶,一不小心,把竹筒茶壶侧翻了,竹筒茶壶滚到茶地里,转了几跟斗才停止。茶水倒了一大半,当然少不了一顿臭骂。也有的人,不小心把茶壶举过了头,竹筒茶壶里的水流猛冲出来,冲得人满脸都是,水倒一滴也没有喝上,可是他们一点也不懊恼,反而笑得弯了腰。

如果早上带出去的茶水,到中午时已经喝完,那也不必着急。这个时候,父辈们会支使我们这些小孩,用竹筒茶壶到茶园边的山涧去取山泉水饮用。走山道,听水声,寻清泉,真是美差。找到泉眼后,我们孩子就拨开丛丛杂草,摘一片箬叶,贴在泉眼处。泉水就顺着箬叶流进竹筒茶壶……然后,我们会找根棍子,把竹筒茶壶挂在中间,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悠哉优哉地回到父母身边。

儿时已经悄然远去,但是藏在我记忆深处的那些茶具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