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中专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
时间:2017-12-27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作为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衢州中专在多年校企合作实践的基础上,在机械、数控专业探索“双师双徒模式”的现代化学徒制,即把技能大师引进校园,建立多个大师工作室,大师有“双徒”(专业教师和学生),学生有“双师”(大师和专业教师),试点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现就试点工作推进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立足学校实际,深化校企合作

1.专业对接产业,找准校企合作兴奋点

衢州是“浙江省特种装备及重要零部件生产基地”,作为装备制造业的矿山风动机械产业,已被国家科技部确认为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开山集团、红五环集团、浙江志高公司等200余家相关企业组成的衢州市风动机械产业群,是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学校决定发挥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省重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师资、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优势,对接衢州矿山风动机械产业群,先后加入衢州数控协会、衢州校企合作协会、衢州市中小企业协会等行业协会,服务衢州矿山风动机械产业发展,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2.学校对接企业,找准校企合作结合点

近年来,衢州中专先后开设了 “元立班”、“开山班”、“红五环班”等20多个企业冠名班,共建六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学校还在红五环集团、开山集团、浙江志高公司等36家大型机械加工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师生纷纷下企业实践,积极服务企业发展。

3.保障对标要求,找准校企合作支撑点。

按照省六部门的试点要求,学校积极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一是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业务指导;二是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三是推进专业师资结构优化,提供师资保障;四是发挥实训基地建设叠加效应,联合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训。

二、基于校企合作,推进双元育人

1.推进一体化招生。2016年,在充分宣传和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学校数控专业与红五环集团共同制定和实施“先招生后招工”方案,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准员工)和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以及各自的权利义务。2017年,学校将现代学徒制班级列入招生计划,与红五环集团开展联合招生招工宣传,共同制定和实施“招生招工同步”方案,按照“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要求,建立学徒注册制度。

2.实施交互式培养。按照“学生 →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创新教学机制和学习机制,将三学年划分为九学期。在这九个学期中,按照教学进度和要求,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间进行工学交替。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践行六个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对接,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

3.推进递进式教学。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革新教学方法,构建现代学徒制理实虚一体教学环境。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学校确定专业教师作导师,下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实习单位选派技术人员作师傅,负责实习生岗位技能教授。以现代化实习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 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统一的递进式教学。

4.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岗位用人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和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基于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共同编写特色教材。

5.建设双元导师队伍。坚持以教师全员培训、集中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全面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进校担任兼职教师。

6.制订全程式管理机制。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实习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实习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负责,并对实习班主任的实习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

7.构建共同评价机制。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共同评价机制。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要求实习生在所实习岗位须达到初级工要求,其中每人须有一核心岗位技能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高级工班学生在所实习岗位须达到中级工要求,其中核心岗位须达到高级工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三、依托课题研究,推动改革创新

1.推动一项改革。学生学徒的学习内容就是企业操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学生的学徒过程的反馈信息可作为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修改的重要依据,推动“专业认知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深度融合。

2.提升两大幸福感。学生学徒经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基本就职于有技术含量的重要生产岗位,工资待遇明显高于同期毕业生,就业幸福感较强。同时,企业通过学校培养,获得“品行好、会干事、能发展”的高素质员工,企业幸福感也得到提升。

3.带来三大变革。一是教育教学计划从学校单方制定变成校企共同制定,探索建立了岗位技能达标和轮岗培训制度;二是实习导师从企业师傅一人变成师傅和教师双导师,实现了校企共同培育人才的目标;三是实习考核从学校自主考核变成学校、企业双方考核。

5.实现四段育人。根据学徒制“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递进式人才培养思路,将学生学徒进行“校内学习、校内实践、校企轮岗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段式培养,实现学生与学徒一体、学习与工作一体、毕业与就业一体,真正实现全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