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17-12-27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目前,宁波全市有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38所,其中,有省级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8所,市级特色专业中等职业学校16所,在校学生7万人。2014年,刘延东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宁波以产业发展、民生需求为导向,产教结合发展职业教育的做法很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宁波市教育局注重系统谋划,强化组织保障,鼓励院校创新,努力通过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开展了以下3方面工作。

一、政府搭台,校企主导

宁波市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将之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整体布局,统筹考虑。

一是建立了“注重统筹,鼓励创新”的组织领导模式。宁波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探索起步较早,如2010年市职教中心与市轨道交通集团联合开设委培班,2011年北仑职高与吉利集团等企业联合招生等。2014年,市教育局把握这一趋势,将“现代学徒制推进项目”立项为宁波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10个先行先试项目之一。2016年,依托市县两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达21家,统筹协调全市试点工作,会商解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先后出台《宁波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宁波市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政策意见,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增强领导力度,有序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校企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深化和完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与园区合作、与行业协会合作、合作育人、合作开展科研攻关等形式先后出现,宁波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初见雏形。

二是建立了“部省引领,市校联动”的培育建设体系。在部省级层面,综合考虑学校办学水平、各校布点、专业布局等因素,遴选、推荐出一批基础好、改革意愿强的中职学校和企业,确保试点单位真能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宁波市中职教育共有部省级试点单位9个,其中鄞州古林职业高级中学、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入选部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象山县、双林集团、甬江职高等6家单位入选省级试点单位。今年5月,推荐7所中职学校申报部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市级层面,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推进项目和试点项目,组织全市中职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2016年评选市级试点单位10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9所中职学校正式入选部省市三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占全市中职学校的50%,试点专业22个,75%为制造类专业,学生规模达2200人。

三是建立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管理评价机制。明确校企双方在现代学徒制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程序上严管,内容上放权,将实际效果作为管理评价的重要标准。严格要求各试点单位按照省试点工作任务与内容要求,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试点单位评估考核机制,试点单位定期上报工作开展情况,由市教育局牵头成立工作组,于每年67月份开展评估考核。考核内容除“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订培养方案”等6项具体内容外,兼顾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向评价等实际效果。在校企内部,倡导建立以育人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做到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有机结合。同时,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列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作出明确要求,并将考核结果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

二、整合资源,强化保障

多渠道、多方式集聚资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供支撑保障,引领全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根据《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及实施办法,推动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全实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按税法规定在计算缴纳所得税税情扣除等税收金融政策,保障企业权益,鼓励企业为师生实习实训创造更好条件。开通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的“绿色通道”,实施百名能工巧匠进校园工程,对引进的能工巧匠按10万元/人标准给予补助。推进双主体招生制度改革,支持校企双方就社会声誉好、广受市民追捧的专业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徒)方案,自主招生,于每年5月底前完成招生工作,考生录取后不再参加当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截至2017年,宁波市已有13所中职学校、37个专业实行自主招生。不断完善中高职衔接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五年一贯制、“3+2”班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二是确保经费投入。坚持地方教育附加经费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建立生均公用经费制度,按普通高中1.5倍标准拨付中职生均公用经费,部分区县(市)如镇海、北仑达到了1.8倍,由学校按比例提取用于校企合作工作,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资金全部在学校经常性事业经费中列支。目前,市本级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工医科6000/生、文理科4500/生(普通高中3200/生)。到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计划达到当地普通高中的2倍。同时,发挥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企业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制定师生实习实训岗位购买政策,鼓励企业为师生实习实训创造更好条件。

三是凝聚支撑合力。2015年起,试点运行“宁波市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简称“实习通”),目前已覆盖各试点单位。“实习通”通过手机APPPC管理系统,将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四方紧密链接,实现了对学生实习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为校企开展学生实习管理、质量监督与评估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方案。今年3月,各职业院校与宁波本土企业携手,成立14家宁波市首批服务“中国制造2025”校企联盟,校企合作方向更加精准。同时,加强职业指导与规划,增进家长、学徒对试点专业及企业岗位的了解和支持,近3年全市中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常态化举办职业教育宣传月、校园开放、职业体验、技能展演等活动,进一步加大现代学徒制宣传力度,推动市民了解职业教育,吸引了近万名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参与。

三、夯实基础,提升内涵

明确政府定位,不断深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改革、师资队伍等领域的建设和改革,夯实基础,引导内涵提升。

一是推进校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2016年,启动校企共建高标准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基地建设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校企共建20个高标准实训基地、100个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基地。目前,全市有国家级实训基地3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3个、市级中职校企共建高标准实训基地8个、市级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基地20个。同时,发挥市场化运作优势,推进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平台吸纳了宁波市全部的中高职院校和160多家培训机构、50多个行业协会、6000多家企业参加,促成长期合作企业1231家,合作企业投入学校设备和资金近亿元。

二是深化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出台《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实施中职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现代学徒制实施规划、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专业数、参与学生占该专业学生数比等内容作为教学诊断与改革的重要内容,引导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目前,全市有省课改试点学校6所、市级16所。

三是推进双元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了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的机制,近3年从企业引进16位紧缺专业技能人才。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培养机制,单列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形成专业教师技术能手到优秀“双师型”教师、专业首席教师、特级教师的成长梯次。注重专兼职结合教学团队打造,分四批次建设了31个优秀教师团队。目前,全市有39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别达79.8%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绩效工资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从事社会培训、企业技术服务等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体现,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下降。建议省教育厅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实际,出台相关政策,为中职学校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松绑。

2.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企业和职业教育的统筹指导力度不够。建议进一步完善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度,加快建立行业(岗位)人才标准、人力资源需求统计、预测、供求信息发布制度,牵头实施人才培养考核评价,地方政府对各部门行业指导委员会建立运行情况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