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匠精神贯穿到职校教育中
时间:2018-02-02 来源:《华西都市报》

换下蓝色工作服,换上笔挺西装,省人大代表刘时勇想说的话有很多。他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部装二厂飞机铆装钳工、首席操作技师,身怀高超装配铆接技艺,发明专利在多型号多段位的重大、关键、复杂难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次参加省两会,刘时勇关注四川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刘时勇感到惊喜的同时提出建议,可以将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适当体现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从源头上培养学生的认同感。

和刘时勇同一组的省人大代表左治建,是来自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的焊工,他对于职业教育的思考,更多集中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在他看来,动手能力重要,但是基础文化知识同样不能忽视,“在学技术前,也要让学生学习工匠精神,让他们看见自己未来所从事事业的价值和意义。”

“除了顶尖的技能人才,还有更多一线工人需要被看见。”刘时勇坦言,最近几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感,但若是想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术人才的氛围,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和刘时勇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左治建,这位已经在一线操作台上工作19年的焊工,在接触到不少职校学生时,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未来的迷茫。

“所以,职业教育,除了学技术,还需要学精神。”左治建建议,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引导上,可以多将大国工匠们请到校园,让学生在和领域前辈面对面的交流中,看见即使是平凡的领域,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另一方面,左治建坦言,职业院校的校风建设也很重要,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水平提出高要求,将各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和趋势体现在教学中,强调工匠精神的同时,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未来工人。

有感于最近几年,新职工入厂后都需要从头教起的现实,刘时勇觉得职业院校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需要做的还不少。“本来我们招进来的就是在校期间很优秀的孩子了,可是到了上手阶段,还是手感不对。”刘时勇告诉记者,学校教育应该是基本功,偷不得半分懒。(杜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