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善育善成”县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项目
时间:2018-09-17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自2013年6月,嘉善县被确立为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在全省唯一的试点单位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把家庭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社区公民素质提升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体部署,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目前为止,我们基本构建了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主要平台,以覆盖城乡的9个镇(街道)家庭教育指导站、151个村(社区)指导点为基本网络,以家长学校总校和423所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为重要载体,以“善育善成”为基本内容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搭建服务平台,构建长效化机制

我们坚持试点突破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积极搭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研究、信息等平台,探索建设科学有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长效机制。

一是社会化推进机制。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转变以政府为组织服务主体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整合与开发部门力量和社会资源。注重多部门协力全方位推进,成立由16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发挥部门优势,设立专项经费,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注重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招募专家学者、教师、志愿者等,打造专兼职师资队伍4个,推出精品课程特色“菜单”80个,依托“科学家教城乡行”平台,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注重整合各级社会资源,建立完善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县、镇、村三级分别建立“教子有方”公益讲堂,开展普惠式讲座,县级大讲堂每月开展2期、镇“周末讲堂”每月1期、村级小课堂每年不少于4期的专家讲座。今年已开展讲座500多次,参与家长20000多人次。

二是项目化运作机制。面向处境不利儿童及其家庭,通过项目化运作方法,创新政府、社会支持家庭养育子女责任的机制,提供家庭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县政府开发家庭教育公益性项目,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试行办法》,在“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中设立了多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项目,由社会组织承接。县妇联专门成立社工机构,实施“阳光家园”项目,承接了“撒下爱,播种希望”“与你同行,爱在嘉善”特殊家庭和新居民家庭教育两个项目,已开小组8个,个案服务82人,举行社区大型公益讲座19次,服务人数近2000人。县社区学院在教育局的指导下,面向学校家长学校,强化项目引领,推动学校开发家庭教育特色项目,通过学校申报,经专家考核评估、验收通过后,每个项目给予3万元经费支持,已形成了“感恩成长”“亲子悦读坊”等10多个品牌项目。

三是多元化服务机制。针对不同领域与群体,推行立体式、多元化的服务机制,满足不同家庭的全面需求。在服务对象上力求延伸,推广“小脚丫起步”工程,实施“新蓓蕾成长”计划,将0-3岁早期家庭教育和新居民家庭教育纳入指导服务范畴,不断扩大家庭教育受众范围,全县9个镇(街道)建立早教中心18个。在服务内容上力求深化,开展不同年龄阶段家庭教育教材、课程的研发,成立六个课题小组,每年针对家庭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主要开展了“单亲家庭、流动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学前家庭、残疾家庭以及边缘家庭”6个领域家庭教育工作的专题调研。开展不同年龄阶段家庭教育教材、课程的研发,正确定位家庭教育的内容,提供更好的课程课件。集中梳理各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与家庭需求,通过调研、培训、撰写、编审等环节,形成了《善的教育》以及《让家长理解教育系列丛书》(共六册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乡土教材;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和家庭教育论文、优秀案例征集等活动,编印成书,充实本土家庭教育资料库。

完善“一网一报一刊一栏一台一线”信息化平台,注重即时互动平台的设置,确保家长遇到问题能及时找到解决办法。完善家庭教育网站,优化家长互动、名师坐堂、个性指导三个版块,引导家长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家庭教育素养。提升报刊《未来苑》、电视《家园》和电台《家教之声》节目,围绕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讨论。开设短信课堂、微博课堂、微信课堂等“空中微课堂”,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全方位传递家庭教育知识,为城乡家庭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二、创新服务载体,打造特色化品牌

我们坚持普惠性服务和针对性指导相结合,创新家庭教育服务载体,努力培树体现地方特色和亮点的家庭教育品牌。

一是企业“15分钟微课堂”。针对企业工学矛盾大、活动组织难、员工家庭教育知识匮乏等问题,在企业食堂、培训室、宿舍等处建立“15分钟微课堂”,利用工间、用餐、午休等工余时间,以家庭教育短片、餐桌小报、家教宣传画、口袋书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短时、高效、便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获得了企业欢迎、员工受惠的双赢效果。目前全县共建立微课堂187个,其中建立于食堂的76个、研发室32个、培训室56个、宿舍23个,举办“微课堂”培训4000余次,参与员工4.5万余人次。

二是社区“好习惯”家长学校。针对社区特点,打造以亲子活动为特色的“好习惯”亲子家教品牌,把家庭教育活动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寒暑假、周末时间,开展各种寓教于乐、互动式的亲子实践活动,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学习、行为、思想等方面好习惯。同时各个“好习惯”家长学校注重特色,分别侧重于感恩、诚信等好习惯的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尊老、爱幼、勤学、谦让等日常生活好习惯中,形成一校一品格局。如魏南社区“好习惯”家长学校主推“嘉言善行”,开设了“储善银行”,分父母的好习惯(如不打牌、不沉迷网络,注重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不片面追求孩子的课业成绩,注重品德教育、个体成长;不随意批评甚至打骂孩子,注重亲子沟通等)与孩子的好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感恩习惯、孝敬习惯等)两个篇章,通过家长沙龙、专题讲座、亲子互动等形式真正达到“父母与孩子共成长”。嘉辰社区“好习惯”家长学校侧重于“孝”的教育,崇尚“孝行天下”,传承“百善孝为先”的孝文化。全县118所好习惯家长学校,较为成熟、富有特色的有36所,在当地家喻户晓,深受家长欢迎。

三是“阳光妈妈家园”行动。针对新居民家长在教育理念、认识、方法上存有偏差,家庭教育中存在错位、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我们在全县21个新居民集聚区建立“阳光家园”,开设“乡音家庭教育讲堂”,招募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组成“阳光妈妈”志愿团,以代开家长会、上门家访、“阳光”热线等方式,开展“亲情家教”系列活动,提供一对一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阳光妈妈为有需求的儿童寻找“阳光伙伴”,通过一起学习、劳动、游玩,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助力“阳光妈妈”家园行动。目前已结成对子296对。

三、提升服务水平,夯实网络化体系

试点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一年来的我们探索实践,进一步夯实人才、阵地、组织等平台建设,提升家庭教育服务水平。

一是抓牢人才平台这个支撑点,外培和内育并行,提升专业化水平。人才队伍是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作为县级层面,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没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可以借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建立培育四支队伍。专家学者队伍。以热心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等32人组成家庭教育专家队伍,服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学校教员队伍。每个学校确定3名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共计265名组成骨干团队,按照每学年不少于10个学时开展专业培训,进行备课、试讲、评课、研讨,每年推出10堂精品课在电视台展播。社会讲师队伍。选配有志于家庭教育、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素养的志愿者,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推出“菜单式”课程,开展志愿送家教服务。去年已开展服务300余次,服务家长达1.5万人次。家长教员队伍。招募150名有成功经验的家长,组成家长教员队伍,以亲身经历撰写亲子教育案例,开展“家教辅导站”、“育子有方大家谈”等活动。另外,还有一支特殊志愿者队伍,就是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为主的“阳光妈妈志愿团”,通过一对一结对特殊儿童、困境家庭,开展个性化指导服务。

二是把握阵地平台这个着力点,巩固和拓展并进,开展常态化活动。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阵地。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前许多家长学校的作用发挥不够到位,有的甚至有名无实。对此,一方面,我们巩固已有阵地,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确保开展常态化的家庭教育活动。如对学校家长学校建立了星级评创机制,分列“组织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科研、办学成效、特色亮点”5大类16个小类的考核细则,每年进行2次动态评估,列入年终教育系统的综合考核。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新的阵地,如在企业建立家长学校,在妇女之家设立“孟母课堂”,依托幼儿园设立0-3岁早教中心,这些新的阵地填补了空白,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阳光普照到家家户户。

三是找准组织平台这个切入点,借外力和凝合力并重,形成社会化体系。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妇联作为群团部门,人手少力量弱,要承担起牵头主抓责任,确实会有很多困难。对此,我们党委政府必须切实担当起统筹领导的责任,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支持妇联借势借力、凝聚合力,构建一个系统的家庭教育工作组织体系,为统筹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如我们建立了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投入保障、共育共建等科学合理的保障制度,形成了统分结合、协调合作、齐抓共管的网格化体系。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必须抓住载体创新这个关键点,普惠服务与重点指导并举,打造多元化品牌。要体现家庭教育的普惠性,必须探索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针对不同群体家庭,巧设实践载体,开展个性化和差别化指导服务,在满足不同群体家长需求的同时,培树体现地方特色和亮点的家教品牌,营造百花齐放、竞相参与的局面。比如针对流动儿童、困境儿童以及企业、社区等特殊群体、不同领域的家庭教育,设计载体,强化指导,打造了“好习惯”家长学校、企业“十五分钟微课堂”、“阳光家园”等一批特色品牌,在当地家喻户晓,深受家长欢迎,参与率高,社会反响好。

2、必须抓牢人才队伍这个支撑点,外培和内育并行,提升专业化水平。人才队伍是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但作为县级层面,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没有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可以借力。对此,一方面外请高层次的专家授课,并通过聘任名誉校长、顾问、兼职讲师等方式建立关系,定期授课、答疑解惑。一方面对内挖潜,完善人才库建设,加强系统化培训和专题培训,培养“土专家”。如优秀家长队伍,在组织专业化培训的同时,指导撰写亲子教育案例,通过家长论坛、观摩互评、专家点评提升后,到家长学校现身说法,以生动的故事、鲜活的实例启迪家长,一些课的欢迎程度不亚于外聘专家的课。

3、必须把握阵地建设这个着力点,巩固和拓展并进,开展常态化活动。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阵地。而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以前许多家长学校是有名无实的。对此,一方面,我们巩固已有的阵地,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确保开展常态化的活动,充分发挥其作用。如对学校家长学校建立了星级评创机制,分列“组织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科研、办学成效、特色亮点”5大类16个小类的考核细则,每年进行2次动态评估,列入年终教育系统的综合考核。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新的阵地,如在企业建立家长学校,在妇女之家设立“孟母课堂”,依托幼儿园设立0-3岁早教中心,这些新的阵地填补了空白,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阳光普照到家家户户。

4、必须找准组织机制这个切入点,借外力和凝合力并重,形成社会化体系。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区学院和妇联作为群团部门,尤其是社区教育工作者和基层妇联人手少力量都比较弱,要承担起牵头作用,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试点中我们体会到,必须借势借力、凝聚合力,构建一个系统的家庭教育工作组织体系,才能为统筹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如在机构方面,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形成统分结合、协调合作、齐抓共管的网格化组织保障体系;在资金方面,设立专项经费1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在规划方面,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一部署,统筹推进。(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嘉善县妇女联合会 、嘉善社区学院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