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社区学院“浪子回头金不换”司法矫正培训项目
时间:2018-09-19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2013年以来,嵊州市社区学院在嵊州市教体局、司法局、人力社保局、矫正办等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建立了绍兴市首个“社区服刑人员安置帮教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实施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培训工程,有力地推进了特殊群体社会管理创新,切实落实好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各项帮扶政策,加大对适用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和剥夺政治权利五种刑罚方法或措施的人员的教育管理力度,深化安置帮教“牵手”工程,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有力提高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在刑意识和悔罪态度,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助力嵊州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2018年,嵊州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矫正办公室《关于在全省社区服刑人员中部署开展修心教育活动的指导性意见》文件精神和绍兴市司法局联合绍兴市教育局、人社局、矫正办关于在《全市社区学院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意见》的精神,针对嵊州实际,继续培育“浪子回头金不换”培训工程。并与甘霖、崇仁、长乐、三界、三江、剡湖、浦口、黄泽、金庭、鹿山等10个司法所进行对接,围绕市委市府今年提出的各项中心工作,制订了切实可行的《2018年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活动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思想教育、理论培训、技能培训、公益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计划全年举办各类活动12期,受教育面争取达到100%,实行法治教育正心、技能培训安心、帮教帮扶暖心等六个“修心”有机结合,努力把每一位社区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为社会主义守法公民。五年来,参与司法矫正培训累计2500人次。2017年嵊州市“浪子回头金不换”培训工程荣获省级成教品牌。目前这一集修心教育、结对帮扶、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社区矫正模式在全绍兴市,乃至全省推广。其主要做法与成效总结如下:

一、选准项目,落实措施,创建教学培训基地

为有序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自2013年起,嵊州市司法局与教体局联合在社区学院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培训基地。每月由各乡镇(街道)司法所为单位组织有关人员集中到社区学院参加培训,做到每月举办一期轮流进行。

1、出台文件,健全组织。目前,嵊州市每年有社区服刑人员1000来名,分布在各个乡镇(街道),涉及全市11个中心司法所。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集中教育管理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2013年4月,在市司法局的牵头下,教体局、人力社保局、矫正办等4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嵊州市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教育培训基地的通知》。建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班子,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司法局与矫正办负责指导各司法所积极配合基地做好本辖区参训人员的教育管理,鼓励和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各项教育培训活动,做好教育培训的登记、申报和相关组织工作;教体局负责指导社区学院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制定教学计划,及时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各类教育培训,经教育培训考核合格的颁发相应证书,积极做好结业学员就业信息和岗位荐服务工作;人力社保局负责落实“政府买单,免费培训”的政策,及时组织技能鉴定和下拨培训经费。

同时,根据实际需要,有关部门又先后联合下发了四个文件,分别对今后每年的培训工程进行了部署和落实,对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培训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

2、政府购买,经费保障。司法局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通过定向委托形式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社区服刑人员培训公共服务转交给我院,双方签订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其主要内容为:司法局积极宣传市教育培训基地基本情况,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教育培训登记和申报,加强与基地沟通联系,配合基地做好本辖区参训对象的教育谈话。我院为司法所开展教育培训提供师资和场所,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形势政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并提供职业高中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信息。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社区服务。司法局除了开办时拨给近10万基地补助外,还在每年按部少于两万元的额度付给我院作培训费,实行一年一付。包括教师讲座费、工勤人员人工费、场地租赁费、水电费、茶水费、清卫费、设备使用维护费、宣传广告费、班级管理费、资料费等。

3、加强设施,落实场地。在创办培训基地中,我院已先后投入了20来万资金,建立了社区矫正专用教室、宣讲台等配套教学设施,创建了多媒体理论培训教室,还对服装、领带、计算机、家政、西式糕点等实训室进行了更新设备,教学楼建筑面积达800多平方米。同时,积极融入司法行政文化,增设名言警句、法律法规学习板、落实社区矫正制度上墙,为基地增添浓郁的法律氛围,形成一堵无形的文化围墙。在培训部一楼开辟“惠民职介所”,配备专门工作人员下村入企,负责招生、报名、推介等事项,为这批结业学员创业就业服务。

2013年4月11日上午,我市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教育培训基地在我院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我院将利用自身优势,为全市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思想、文化、技能、就业等全方位的免费服务。绍兴市司法局局长周骄德和嵊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俞仲兴为基地揭牌。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强、市政法委副书记吕永华、市教体局局长石永平、市司法局局长裘炳良、人力社保局局长郑志钧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揭牌仪式。

二、加强师资,科学管理,形成一定办学规模

项目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课程设置科学,教学内容紧贴市场发展需求,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管理手段先进,具有一定的办学规模,培训量每年在1050人次,规模效应明显。

1、专家引领,组建队伍。项目负责人是我院院长,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副高职称,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从事相应管理工作20年的经历。负责教学管理常务工作的是我院的一名副院长,也是一名本科学历、副高职称、从事管理工作20来年的老教师。其他9名管理人员由学院、司法局、教体局、人力社保局的有关专业技术人才担任,有相应的专业等级水平和三年以上从事相应培训管理的经历。项目任课教师除了我院教师以外,还有浙江省乔司监狱、绍兴市司法局、嵊州市检察院、嵊州市法院等法律方面的专家,以及绍兴、诸暨、嵊州等地的心理辅导专家,都符合任职资格和专业要求。整合全市法律工作者、法律专业大学生村官,以及热心公益普法的各界人士组成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覆盖全市。专兼职教师与志愿者广泛深入到全市各级、各类的服刑人员教育活动中,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共同关爱社区服刑人员健康成长,构筑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

2、管理严密,创新特色。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制度、基地管理制度、培训计划、教师上课规程、学员守则、课堂纪律等,要求除就医就学等不适宜参加集中教育的情形之外,全市在册社区服刑人员必须有计划、分批次地到我院参加教育培训。每次集中教育时,社区矫正科和司法所司法干警到场负责现场管理,确保集中教育课堂有序进行。每期的培训内容有法律法规、政治思想、心理健康、职业技能等。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法律知识、心理辅导、形势报告、警示教育、职业技能。因地制宜自编《嵊州小笼包》《嵊州桃形李》等乡土教材,使学员掌握一技之长走创业之路。要求学员按时到课,不迟到早退,不无故缺课。做到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到课率在90%以上。按时参加考试,保证成绩合格。经常组织学员到敬老院、民政局救助站参加公益实际活动。每期培训结束,要求学员撰写心得体会。每一位学员在学习期间的表现作为司法部门对每个服刑人员年度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3、注重质量,规模办学。在年初,组织有关人员下村入户征求学员意见,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除了法律法规、政治思想、心理健康等公共科目以外,举办一些因人制宜的学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学历培训主要有大学专科、成人高中的教育。如成人高中文化课学习内容是语文、数学、社会科学、公民道德与法律基础等4门课程,培训时间为300课时。技能培训则由学员自愿报名选择,主要有小笼包、桃形李、电子商务、电脑操作、西式面点、家政服务、服装制作等专业,一般每期学习时间为20天,凡是参加应知应会考试合格的学员均可免费获得人力社保局颁发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每年培训量在400人次以上,由于社区服刑人员人数逐年减少,2014年735人,2015年618人,2016年565人,2017年450人,规模效应明显。收监率和受警告处分率逐年下降,如2016年收监仅6人,警告处分仅50人。开展技能培训的考证合格率92%,其中中级工及以上的获证比例31%。

三、注重品牌创新特色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们特别注重项目品牌建设,积极组织对项目成果的研究和总结,努力创新特色,探索能复制、可推广的项目培训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争取本项目不仅在嵊州市,还在绍兴市、浙江省范围内对其他成人学校建设起示范引领作用,以进一步提升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较高。

1、创新模式,媒体报道。我院积极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完善各项职责制度,确保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基本形成了“部门联合、校校联合、乡镇联合”的培训模式。共同研究制定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基地这一重要平台,有计划、分批次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到基地接受教育培训。每一个学员在培训期间,我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落实各种优惠政策,把教育、管理、培训的责任落实到实处。对每一位培训学员做到政治上不歧视、人格上多尊重、学习上多帮助、生活上多关心。一些做法与成效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到目前为止,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多次专门前来调研指导,浙江教育报、浙江工人日报、天天商报,以及嵊州电视台、今日嵊州等媒体对我们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2、社会评价,提升形象。“像我这样判缓刑的人还可以免费参加高中学历和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一定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重新做人!”去年4月11日,在我院举办的社区服刑人员“双证制”教育培训班上,来自崇仁镇的小胡激动地说。小胡,今年才18岁,去年9月只因聚众斗殴,被法院判了一年半的缓刑。后来,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就一直在家,非常渴望学习文化与技能。在培训学员中,像小胡那样的人枚不胜举。以前由于一时糊涂犯了法,在社区服刑期间缺少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进步难、就业难等情况。自从我院组织实施“浪子回头金不换”工程以后,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培训来满足这批特殊人群的需要,深受社会和学员的欢迎,所在单位和学员满意度达98%。最大限度地防止了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劳动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3、效益明显,前景良好今年37岁的孙正铭是嵊州市通源乡人,2010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缓期执行。一开始,孙正铭总是萎靡不振,无所适从。2015年4月,时隔20来年重新进入课堂的孙正铭,与其他40多名学员一起利用每个星期的双休日到我院去“充电”。一边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一边学习小笼包、水果、花木的技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中式面点师和农业创业绿色证书。如今,孙正铭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老家发展了40亩香榧、30亩竹园;又在甘霖镇承包土地种植了70亩花木,此外他还在市区开了一家土特产专卖店,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农产品专业户。在近三年1000多名培训结业学员中,像孙正铭那样成为项目示范户的人物层出不穷,如小笼包经营户陈碟、桃形李示范户张 莹、花木专业户周新标、电商经营者李丽红。“‘浪子回头金不换培训工程’的实施是加强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培训的有效载体,目前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目共睹的,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建立长效机制,与社区学院长期合作,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这项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开展。”嵊州市司法局科长屠孝成如是说。(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嵊州市社区学院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