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项目引领,服务市民学习,推进杭州市学习型城市建设
时间:2018-11-22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建设学习型城市,既是提升市民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杭州市充分依靠城市的悠久历史, 挖掘与整理本土文化中的学习资源, 融合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开发出了一系列富有杭州特色的的市民学习品牌项目和活动,引领了一系列丰富多采、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具有杭州特色的终身学习活动,服务市民学习,提升市民学习品质,推进了学习型城市建设。

1.杭州学习节:每年秋天如约而至 

自 2011 年举办以来,杭州学习节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目标,每一年结合紧贴社会发展脉博,设定不同主题,以其贴近市民、贴近读者的特色受到了各界群众的普遍欢迎。如,首届学习节,“践行‘我们的价值观’”,“一线十港”展现悠悠大运河、浓浓学习风;第二届学习节,“漂流书亭”智汇钱江畔、书香飘新城 ; 第四届杭州学习节,“信息时代的学习革命”开启智慧点亮生活共享学习大餐;第六届学习节,“喜迎G20·诗话西湖”诵扬“杭州之美、学习之美”。

在一年一年的学习节举办过程中,不断推出富有特色的公共文化学习点,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学习体验:新住宅小区和成熟型小区的“学习书屋”项目;核心区高档写字楼内 7 个楼宇书吧;运河沿线推出的“运河学习长廊”和国学港、戏曲港、科普港、书画港、文史港、美术港、体育港、动漫港、音乐港、大学港等十大“学习港”,由点到线构成了“一线十港”的学习风景线。

杭州学习节,把学习当成节日来办,以不断创新的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习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塑造与形成了这座城市的精神纬度和价值坐标,使杭州学习节成为杭州的学习名片。

2.钱江新城漂流书亭:让书香飘起来 

一座无人看管的书亭,带一本书来,换一本书走,钱江新城城市阳台漂流书亭,通过交换、共享,以它最原始的“一本换一本”的方式,考量着这个城市的文明,呼唤市民对阅读的热爱和彼此的信任。2012年,50 座漂流书亭在钱江新城的城市阳台启漂,莫言、苏童、阿来、麦家和舒婷等文坛名家都来过城市阳台,给漂流书亭添上了自己带来的书。漂流书亭就像一个完全敞开大门的图书馆,市民和游客不仅是它的读者,也是它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的原则。 2015 年5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钱江新城的城市阳台,看到供市民自愿捐书换书的漂流书亭,称赞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有特点。杭州不仅有满陇桂雨,更有满城书香,漂流书亭提升了城市文化格调,为“美丽杭州”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

3.成人“双证制”培训:一个都不能少

2009年3月开始,杭州市在全市劳动年龄段常住居民中大力开展免费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主要面向处于劳动年龄段的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低学历市民等为主体的弱势群体,实施学历补偿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育,通过政府买单,实施免费的文化和技能培训,实现低学历成人群体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的双提升,增强这一群体的就业能力,从而改善成人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水平。

8年来,有40余万人参加技能培训,其中30余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146243人取得成人职业高中毕业证书,考虑教育培训的乘数效应,有近100万市民在该项目中受益,形成了“四十万市民进课堂,文化技能双丰收”的良好局面。2011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钱江晚报、杭州日报等多家媒体给以报道。2014年11月,该项目获得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十个终身学习活动品牌之一。

4. 市民学习圈:为终身学习续航

杭州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1 月,发布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市民学习圈 大力推进终身教育工作的意见》(杭政函〔2016〕14 号)文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政府14号文件精神,杭州市教育局在2016年8月份出台《杭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杭州市街道(乡镇)30 分钟市民学习圈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杭教办成〔2016〕152 号)。制定了《杭州市街道(乡镇)30 分钟市民学习圈评估指标体系》,在2018—2020 年间分三批认定 50 个杭州市示范街道(乡镇)30 分钟市民学习圈。

这几年,在市民学习圈建设中,杭州市做好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学习圈创建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成人学习资源的合建共享,打造特色品牌项目,积极开展以学习共同体为主要方式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大部分区(县、市)政府和街道(乡镇)及时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市民学习圈建设文件精神,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或市民学习圈建设规划。通过抓好市民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文教综合体建设、探索市民学习体验点建设等方面做好学习资源的合建共享。各区(县市)在市民学习圈建设中,积极探索适合成人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大量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提高了杭州市社区教育的品质和影响力。

5.社区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守望相助

作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生命价值与成长机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BKA140033)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杭州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从2008年开始研究和实践,2013年9月20日,《中国青年报》以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杭州打造中国式“学习圈”》的文章,对杭州市兴起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作了详细介绍。浙江省委宣传部将该报道文章在内部简报中全文转载,相关领导做出重要批示,《人民日报》、《文汇报》、《浙江教育报》等八家重要媒体均对此作过系列报道。到目前为止,共计在在全市范围内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 6500 多个,城乡分布均匀,12万人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中。2010年至2016年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分五次评选表彰市级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150个,2017年和2018年杭州市教育局评选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共183个。

6.农村文化礼堂:打造农民的精神文化家园

杭州市从 2013 年开始全面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已建成村级文化礼堂近500余个。西湖区外桐坞村文化礼堂是集朱德纪念室、文化讲堂、聚贤堂、民俗文化馆、陶艺制作室、红色长廊等于一体,具有教育实践、旅游休闲、文化体验等诸多功能的综合性文化礼堂。萧山区义桥镇昇光村文化礼堂,注重突出红色文化和名医文化,提出了“名医故里、红色昇光”的文化品牌,建设和打造义桥镇革命历史纪念馆。

几年来,杭州依托文化礼堂,开展了村歌大赛、农村文化礼堂摄影大赛、“记得住乡愁”征文、“我和我的祖国”群众合唱等以“我的家园,我的梦”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教育活动,探索建立了道德评议机制,坚持定期开展文化礼仪和节庆活动,力争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天天有活动。在“纪念抗战胜利70 周年农村电影周暨农村数字电影进文化礼堂”活动中,全市 128 个文化礼堂播放抗战专场电影 300 余场。


随着杭州学习型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一批传播文化、促进市民学习的品牌讲坛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出现,如以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宗旨的“万松讲坛”“西湖文化讲坛”“文澜大讲堂”,以及各类面向社会公众、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市民大学堂”“成长大学堂”“西子大讲堂”等专题讲座。

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先行城市,杭州已基本形成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为核心特征的终身教育体系。杭州正向学习风气浓厚、终身教育体系完备、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学习之城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