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创造出彩人生
时间:2018-12-13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日前,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东技校区为期一周的第11届“1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结束。此次活动周的主题是关于亲子关系:爱的世界有您有我,手拉手心贴心,我们一起成长。

启动“12▪5,要爱我”活动

12月3日升旗仪式上,学校举行第11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仪式上,党员心理辅导室主任、德育处副主任金巧兰做了启动仪式动员发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12•5”,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号召学生关爱自己,珍爱生命,关注心理健康,把握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道路,并由珍爱自己发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一个党员工作室一个心灵的港湾

“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全校师生踊跃参与,活动多样,精彩纷呈,这次活动周也是党员工作室成立以来组织开展的第一次大型活动,成效明显”金巧兰说。据悉,今年10月,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被确定为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省级试点单位之一,金巧兰心理辅导工作室是该试点工作成立的三个党员工作室之一,该党员工作室是省一级心理辅导站,工作室成员由3名专职和3名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组成,其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2人,都获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中职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比其他同龄人遇到更多的心理烦恼,如认识自我、人际关系、青春期困惑等等,让生命更精彩,使东技学子身心更健康,是我们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一,金巧兰心理辅导室帮助那些无法自我调节的孩子们走出阴霾、收获阳光,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是青春期孩子们的心灵港湾,也是党建工作中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先锋岗。”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卢干说。

心愿墙与困惑板——写下美丽的青春

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相互沟通、感谢父母、愿爸妈身体健康……这是心愿墙里一张张黄白蓝便签贴纸上出现最多的话语。小小的心愿纸,方寸之间写下青春期孩子们美丽的愿景。“高中后,和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少了,面对面交流沟通也少了,对父母表达感谢的机会也少了,心愿墙可以大胆说出我们对父母的爱。”2017级预营班张露说出了大多同学的心声。在另一侧的“困惑板”上,罗列着在活动周前收集的全校学生困惑最多的14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是一种困惑,都是成长中遇到的烦恼事。“当前在校生都遇到一两个甚至多个问题,是这个年龄的正常表现,面对这样的困惑,积极引导,主动帮助,让孩子们主动调节自己,处理好人际关系,乐观的面对生活,快乐阳光的走过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的三年。”金巧兰说。

两份表格——两份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

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东技校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2004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每年九月,我们会组织全校高一新生进行心理测评,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90种症状自评量表。这是一份专业的心理测试表,能反映学生的适应能力、困扰程度和复原力。”金巧兰介绍到“针对测试结果,我们会给班主任做详细解读,让每位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的大致心理状况,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除了提醒班主任关注外,心理辅导室会与其交流,进行心理干预。”另外,心理辅导室为全面、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周日各班心理委员都要上交一份“班级心理晴雨表”,让学生自己发现并上报心理困惑或异常的学生,心理辅导室统计并主动进行必要的帮助和心理干预。金巧兰表示,为达到效果,“班级心理晴雨表”列入班级周考核,以保证学生心理关注全覆盖。

签名活动、主题班会、心灵社团——关注心理的健康

据了解,本届心理健康活动周组织了一次全校师生签名活动。“通过签名,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其中,促进活动的开展,感受活动周的氛围。”金巧兰说道。周一中午,在“爱的世界有您有我,手拉手心贴心,我们一起成长”心理活动周的主题横幅前,签名的师生络绎不绝。周三班团活动课,各班班主任围绕此次活动周的主题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和学生畅谈在日常生活里亲子关系遇到的困惑,并让同学自愿分享与父母的沟通经验,帮助学生塑造阳光心态,引导学生乐观面对生活,学会感恩。心灵阳光社团组织了以“亲情”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并进行了优秀手抄报展示,还利用周三晚自修放送了《奇迹男孩》电影,让学生通过电影学会换位思考,感恩亲情,把握机会,增强自信,让个体生命更精彩。

三维保护——多层面的学生健康维护

“我校实行正副班主任坐班、任课教师随时督查的无缝对接式管理,全体教师对学生既传授知识技能还要保障健康心理。”金巧兰说,“目前我校教师心理健康C证持有率达到80%,大多数教师能引导解决学生一定的心理困惑。”同时,每个班级都有两个心理委员,随时随地收集学生心理“情报”,做好学生心理 “晴雨表”记录,让学生青春期的困惑得到及时高效地疏解。除此之外,还成立了“心灵阳光社”关注同学心理状态,开展朋辈互助。“全校师生共同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多层面维护学生心理健康。”金巧兰如是说。(罗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