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终身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19-11-18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近日,市教育局公示2019年度“宁波市终身教育提升工程”相关建设项目评审结果,北仑区申报的多个项目榜上有名,成绩喜人。终身教育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据了解,近年来,北仑区汇聚多方力量,通过创新课程设计、搭建学习平台、开展技能培训等路径,将城市终身教育资源配送体系向乡村延伸,探索出了一条以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结合区域设计课程   传承培育民间艺术

随着“叮——”的一声,大碶社区教育学院傅春燕所在的“刺绣课程建设编写小组”微信群中又出现了一条新消息:“视频已经调整过来了,比之前多了一节课‘扣眼绣’。”原来,自今年6月份拍刺绣视频以来,该校课程建设小组一边与3月份编写的教材内容作对比,一边紧锣密鼓地进行教案的核对与修改。

“按现在的进度,预计2020年1月可以先出一本社区教育读本。”傅春燕说。近期,大碶社区教育学院正在完善两门课程——灵岩社区的《穿针引线“绣美”生活》和塔峙岙社区的《塔峙大阿嫂传统手工糕点制作教程》。为了遵从课程建设基本规律,他们还拍摄了系列微课各四集,以便引导学习者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和劳动技巧。

据了解,《穿针引线“绣美”生活》教材,对刺绣技艺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介绍,并重点介绍刺绣的各种材料和针法,力求图文并茂,为刺绣爱好者提供了可参考的实用型教材。《塔峙大阿嫂传统手工糕点制作教程》则是打造社区教育“塔峙大阿嫂”品牌的又一个内涵建设,其终身教育系列微课程已获2018年省优秀微课评选一等奖。

为什么学校会编写这些“接地气、有人气”的教案呢?“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学校就提供什么课程。”大碶社区教育学院校长王财定表示,近年来,为了满足辖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学校立足本区域实际,开发教材与读本,在打造特色课程建设体系上已颇具成效。

优质课程的出现,需要多方的协调和配合,背后凝聚着不少人的心血和付出。“将本土的文化通过项目化运作,来设计课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财定说,项目确定后,除了要求有明确的实施方案外,为保证其运行质量,课程建设小组还会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形成项目推动合力。

为了激活传统因素,大碶社区教育学院依托灵岩社区的资源,通过课堂形式传承这项非遗技艺。同时,学院组织绣娘团队走进灵山书院和北仑区实验小学,开展系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不同年级刺绣者的认知能力和实操水平,让刺绣社团的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这样的形式无疑受到了许多市民的喜爱。而不久前,以灵岩社区灵绣坊绣娘们为主角的视频作品《绣语》在学习强国客户端推出后,更是将这项传统技艺推向了全国。

大碶社区教育学院以传承优秀文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丰富完善教育资源,彰显教学效果,已建成了集教师、教材、网络资源、教学场所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课程,力争使《穿针引线“绣美”生活》和《塔峙大阿嫂传统手工糕点制作教程》2项课程建设成为浙江省优质课程,在区域范围内达到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创“总台山文化品牌”  丰富居民精神家园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如今,一座座文化礼堂成为了各个村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以及丰富文体活动的精神家园。而在白峰街道,以总台山为遗址及陈列室为活动基地、总台山大讲堂和总台山历史文化研究为平台、总台山文化特色课程开发和总台山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展示为内涵发展的“总台山文化品牌”就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它为居民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在提升居民素质、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传承宁波语言文化,使大讲堂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近日,白峰影剧院举办了《宁波话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主题讲座,来自白峰、司沿、新峰、小门、门浦等村300余人参加了这次讲座。讲座聘请了宁波大学教授周志锋授课。他用经典的宁波老话通过猜谜语的方式与居民互动,用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现在宁波话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过去宁波话的起源及其文献记载、将来宁波话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期间他还渗透了宁波人的语言文明,引导听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这,只是白峰“总台山文化品牌”活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总台山烽火台是街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场所,近几年来,在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党员、团员、少先队员、群众年均超过1000人次。总台山大讲堂的开办,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培训与展示,具有总台山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开设及总台山遗址教育基地的修复与开放等,则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内容与形式,提高了农村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总台山文化及系列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本区域居民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建我家乡,弘扬总台山文化、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热情,成了社区教育的一大亮点。”白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负责人说,许多在外地工作的白峰和郭巨人在观看了有关总台山文化的相关网络视频后,纷纷发帖,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有些还自发地参与到和谐农村建设的行列中来。

此外,“总台山文化品牌”还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培育了民间民俗文化。“通过假日学校和市民学校开设民间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培训课程,这些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艺术,终于后继有人啦!”正如抬阁传承人汪玉庠老人所说,开展如舞龙、功夫扇、抬搁、鼓搁等民间文化艺术培训,达到了既健身又传承了民间文化艺术目的,同时开发和丰富了市民的精神家园。

烽火承古蕴,山海秀新港。勤劳、智慧的先辈们所创造的农业文明,孕育的内涵丰富的总台山文化品牌正在深入人心,成了本地居民极具强烈凝聚力的精神财富。

汇聚乡村多方力量  打造终身教育新格局

终身教育必须扎根乡村,吸收乡村文化的养分,致力于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服务于乡村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出: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惠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补足相应短板,我省全面发展浙江乡村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那么,终身教育如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我区又是如何进行探索的呢?

近年来,北仑区一直在努力打造学习型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终身学习活动常态化进行,先后获评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

据统计,目前,全区有6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个全国学习型社区示范街道,1个全国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4个省社区教育示范学校,4个省现代化成校,4个省成教品牌,2个浙江省首批村居老年教育示范点,7个市高标准成校,5个市特色示范成校,2个市标准化社区老年大学。一大批课程、项目、课题在全国、省、市获奖,百余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多项经验在省市乃至全国会议上交流。累累硕果的取得离不开乡村各方力量的支持。

柴桥瑞岩社区下辖五个行政村,且都是花木种植专业村。近年来,花农收入虽然普遍提高,但也有不少群体因缺乏技术、物资,面临收花少、花木销售滞后等问题。为此,柴桥瑞岩社区“花匠工作室”,积极开展花民技能培训,如多次聘请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等,为他们打造了职业“金钟罩”。此外,一些教育力量还开展了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育婴师和西式面点师、电子商务和家政服务等职业资格培训,助力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教育力量的辅助,社会企业力量也不容忽视。据了解,新碶目前拥有二百多家上规模企业,新碶街道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坚持校企合作、校社合作,优势互补,利用区域内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北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设施设备、师资与各企业联合办学,形成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良好格局。据统计,目前每年联合开展培训讲座100场次,受教育者10万余人次,同时各企业职工学校利用已有的场地、师资积极开展职工的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培训,规模以上企业培训覆盖率达100%。

可以想见,未来,在政府、社会、企业以及居民自身各方力量的协同推进下,终身教育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人才培养的最大合力,从而助推乡村文化崛起与乡村振兴的希望。(北仑区教育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