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表白,与阅读缔结终身之约
时间:2020-05-28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5•20,俗称的“全民表白日”,你会向谁表白?

东阳职教中心师生把表白对象锁定了阅读。5月20日下午,一声“我爱你,阅读”,随着电波传遍了校园。一场启动仪式,拉开了东阳职教中心成立后,在东技、二职两大校区共同举办的读书节序幕。

悠悠万事,阅读为大。在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纸质阅读面临冲击的当下,中职生的阅读正在被日益“边缘化”。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但图书馆的借阅量并未因此而增长。迷茫的眼光如何才能得到文字的加持,变得清晰而坚定?东阳职教中心提出——以阅读力的养成促进学习力的提升,让“书香满园、人文毓秀”成为温暖、精致、现代的名校气质。

“让中职生具备读书人的气质,让阅读成为每个人重要的技能。”东阳职教中心党总支书记、校长卢干引用了一句很流行的话,“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阅读,应该成为人生的常态。”5月20日,也成为学校的读书日。

一本经典,点燃阅读热情

简短的启动仪式气氛很燃,内容很硬核。东阳职教中心职高语文教研组长俞涛涛推介一段《追风筝的人》视频短片,把这本世界名著推送到了东阳职教中心全体师生面前。

为何选择这本书作为师生共读的首本经典?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书中所写的主题、表达的情绪,直接打动了人们的内心深处,而这种打动不需要任何技巧来表现。这本书中的风筝既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主人公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才能成为健全的人。”俞涛涛动情地说,他相信每个中职生的内心都有一个“追风筝的人”。

在推出这本书之前,俞涛涛还做了小调查,询问了4个班的学生,“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十来个学生听说过这本书,有的是老师推荐,有的是同学说起,有的是网络上看到,部分学生已经读完整本书,对这本书的评价都很不错,认为它写得非常感人。”俞涛涛深有感触地说,由此可见,中职生虽然是阅读的“沙漠”,但一样渴望得到好书的浸润。对此,二职校区教师孙洪深有同感,她曾问卷调查过学生的阅读倾向,发现很多人喜欢《老人与海》,有的甚至读过五六遍,“经典就是越读越觉得它独特,越读越觉得它新颖、有魅力的作品。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阅读经典。”

当日,东技校区六大学部的教师们还根据各自的学部特色,精心遴选了65本书籍推荐给学生们。金华市中职语文教研员卢晓宁也来到现场,对这份书目赞不绝口,“好书值得千回读,著名学者蒙曼把《红楼梦》作为自己的案头书,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看出不同的滋味。中职生尤其要养成持久的阅读兴趣,用文化的力量弥补学养的不足。”

两场试验,推动阅读深化

“很多人都说技校的学生不喜欢看书,可我不这么认为。他们只是不知道看什么书,也不知道怎么看书而已。”在当晚举行的教师读书沙龙上,东技校区教师陈新的观点很是“揪心”。作为一名英语教师,1977年出生的陈新从小喜欢看书,保持着每年阅读近百本的频率。大约是在6年前,他利用当班主任的机会,在班级里发起了“阅读革命”。

“我曾做了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其实还是喜欢看书的,只不过他们的阅读偏好集中在玄幻类、修仙类、侦探类、历史类,这些都是老师和家长欲没收而后快的书。还有些学生则是真不知道自己的阅读偏好。”陈新认为,存在即合理,比如70后喜欢看武侠和言情小说,因此对学生的阅读偏好要宽容理性对待。

手机被公认为是青少年阅读的最大障碍,但陈新发现,在校期间学生们离开手机后,依然没有与阅读建立亲密关系。经过调查,“经济条件限制了阅读”的命题隐性存在,“有的学生没什么钱买书,有的学生有钱却不愿意投资阅读,宁可把这个钱花到吃零食、喝饮料,或者打游戏上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陈新认为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为孩子买书。“有的家长质疑,说孩子在家里都不看书的!我问他,在家里时是因为玩手机,到学校后没有手机,不看书还能看什么?”在争取家长的支持后,陈新还特意买了书架放在教室里,希望大家共同分享图书,鼓励家里条件好的学生、阅读速度快的学生多购书多分享。这样运行一段时间后,他带教的班级居然“存储”了几百本书,形成了一座小型图书馆。对于不知道如何选择书籍的学生,陈新就发挥自己的特长,向他们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不仅如此,他还推动学生从“浅阅读”向“深阅读”进化。比如有学生看过历史书后,对曾国藩产生了兴趣,陈新就适时推荐了《曾国藩传》《郦波评说曾国藩》和《曾国藩家训》。还有同学比较喜欢创业类书籍,他就推荐了《李嘉诚传》《顺丰王卫传》《马云传》等。“老师,我儿子居然会看书啦!他居然喜欢上看书了!”当收到家长发来的微信时,陈新能强烈感受到对方的喜悦之情。

在东阳职教中心,像陈新这样的阅读“摆渡人”还有很多。“阅读是需要思考的活动,很多学生对阅读浅尝辄止,能静心看完整本书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古文名著。”这是让许多语文教师挠头的事。东阳职教中心东技校区语文教师包静燕、陆丽雅等5人组成了《论语》整书阅读指导团队,向这一现象挑战。他们分工完成了成书概览、阅读规划、每日导学、小微讲堂、阅读链接等文本,设计了100道检测题,选择2018级文旅班为试验对象,人手一本《论语》。通过每日导读完成每章内容通读,再以讲带读指导学生精读,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多章联读,再让学生每日检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寒假前,学生就完成了前10章的通读。疫情期间,我们在线上指导学生每日阅读,5位教师轮流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云端共读延续学习。”包静燕说,后期还将举行《论语》知识竞赛和读书会,让学生从粗浅的文本阅读,转向深入的个人思考和内心感悟。

对此,卢晓宁建议,可以在阅读活动中融入职校优势,通过“专业+”“技术+”等,形成阅读特色。比如动漫专业可以设计论语主题漫画表情包,电商专业可以设计论语电子贺卡等。

“因为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让我的学生也成为喜欢看书的人。”陈新深深地记得,2014年入学的厉江楠在他的影响下喜欢上了阅读,2017年考上浙江同济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去年又考上了本科。“感谢老师让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学生的感恩之情让陈新为自己的尝试而欣慰。而在东技校区的多个“三自文明示范岗”,值岗学生捧书阅读的身影成了美好的风景。

四项活动,促进师生共读

教师要首先成为阅读者,才能带动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这是卢干推动校园阅读的首要理念。“要像古人打造‘书香门第’一样营造书香校园。”省特级教师、东技校区教科处主任楼江明提出,书香校园建设需要教师先行,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

两年来,东技校区开展了四项活动,推动教师与阅读结缘,与书籍结伴。一是统一购书,通过向全体教师征集阅读需求,统一购买了173本(套)书籍;并给匠心教师工作室免费征订生命教育相关书籍。二是教师捐书,由全校教师捐出300本书籍,在教工餐厅打造了阅读沙龙。三是匠心教师读书活动,该校共有31个匠心教师工作室,将近百名教师。他们带头读书并组织读书活动,反馈读书心得,总结教育案例,用口述和笔述两种方式分享读书心得。四是教师寒假读书评比,该校把寒假设为教师的“反思节”,连续在2019年、2020年开展读书评比活动,并在开学时的全校教师例会上表彰。

“养成读书的习惯吧,别去计较你读过的书能否让你家藏万贯,书会让你的风度和气质与众不同。有没有光明没关系,你读书,你在黑暗里也能看见光明。”东技校区教师胡才高的分享让大家陷于沉思。阅读也许是个艰难的过程,但在卢干看来,这是实施“文化立校”的必经途径。教育的任务是教“做人”,首要的是为师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作为价值观最重要的内核,持久深刻的阅读则是汲取文化的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方式——“与阅读缔结终身之约,才能把阅读当成享受,通过阅读与世界连接,体验别样的人生”。(张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