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湖南职业教育优势 服务中非经贸发展
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尤其是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湖南,湖南与非洲的交往与合作更加频繁,湘非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今年1-6月,湖南对非进出口额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4%,位列全国第八、中部省份第一。

长期以来,湖南职业教育坚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近3年,湖南职业教育紧密对接全省“四大区域板块”,基本完成了专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对全省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全覆盖、全对接,同时注重对非职教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我省高职院校累计为非洲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超1万人次,其中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举办人力资源开发境内项目86期、境外项目2期、境外技术合作项目2期,为37个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才3771人次。

今年9月,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湖南迎来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好契机。湖南职业教育应主动融入自贸试验区尤其是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坚持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服务中非经贸合作能力。

完善湖南国际化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加快改造、完善湖南省国际化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使其适应国际市场需要、非洲本土化人才培养需求,对于促进湖南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中非经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应健全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技能考核标准,开发出与标准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并在非洲各国落地实施,进而探索将已经试点成熟的“1+X”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体系进行本土化适应性改造与推广,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在非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借助中非经贸合作平台建立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用人单位和职业院校共同建立标准研发中心、组建研发团队,加强对非洲各国产业用人需求及供给侧现状的调查研究,廓清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分层次、分类型制定并实施职业教育标准。

整合湖南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优势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明显上升,以此为基础,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断上升,对外吸引力也随之增强。湖南作为教育大省,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等方面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其中中非合作办学、援外培训、“鲁班工坊”学员遍布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基于此,湖南应整合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优势资源,以更好助推中非经贸发展:一是以研究会、联盟、协会等形式组建中非双方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组织机构,搭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优势专业对接、特色课程定制、教师科研合作、学生联合培养、资格证书报考培训等方面进行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三是探索拓展可复制、可推广的职业教育中非合作办学模式,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中非人文交流和非洲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湖南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特色,形成湖南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品牌优势。

对接中非经贸合作需要,强化湖南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湖南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品开采与深加工等领域有着独特优势,非常契合非洲各国需要。近年来,非洲已成为众多湖南企业投资贸易的首选之地,一批湖南优势企业走进非洲。目前非洲技能人才培训存在国际化程度不高、实操培训不足等问题,石油、制造业、信息技术等行业急需人才。湖南职业教育应紧紧依托湖南布局非洲的优势产业,根据非洲产业发展、中非经贸合作人才需求,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一是提升职业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项目承接能力。目前湖南高校仅有非洲留学生一千多人,应持续扩大非洲来湘留学生规模,并主动承接、带动非洲本土化人才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二是提升职业教育对非洲本土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各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走进非洲中企的合作,分类制定、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培训标准,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三是加强职业院校“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开拓国际视野,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创新能力。

推进湖南职业院校对非洲本土文化研究

加强非洲文化研究,寻找中非合作的共同点、契合点,是顺利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国际化适应性改造、提升湖南省职业教育国际化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

为此,湖南省职业院校应主动与非洲各国高校或教育机构接洽、交流,借鉴湖南高校在非洲开办孔子学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创新援外培训、境外办学、“鲁班工坊”等合作项目,并将其作为开展非洲本土文化研究的载体;二是以调查总结走进非洲的100余家大型湘企的成功模式、管理经验、发展思路为重点,丰富对非洲本土文化的研究途径;三是对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探寻非洲产业发展方向,分析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潜在影响和需求,进而及时创新我省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内容。(余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