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船出海”到“抱团出海”
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海外办学记

2019年12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国内部分高校与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公司联合申办的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以下简称西港工商学院)正式开学,此举为中国高校海外办学历史添上了新的一笔。

事实上,早在2012年,面向西港特区人才需求,无锡商业职院便与无锡知名企业红豆集团合作办学,在西港特区联合成立西港培训中心。“很多工人下了班,就直奔教室,学习热情非常高。此外,还向周边民众开放,吸引了不少当地青少年。”无锡商业职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赵丽说。

从随企业“借船出海”到“抱团出海”,无锡商业职院蹚出了一条独特的出海之路。

破解企业“走出去”的痛点问题

西港特区是中国商务部首批中标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按照规划,西港特区最终将建成300家企业(机构)入驻、10万产业工人就业、20万人居住的生态宜居新城。

但是,入驻西港特区的中资企业发现,特区的本土应用技术人才匮乏,尤其是语言不通导致的用工荒问题突出。于是,很早便前往西港拓展业务的红豆集团找到长期合作的无锡商业职院,商定一起赴西港特区成立职业培训中心,开展能满足柬埔寨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及职业培训。

2012年,无锡商业职院联合红豆集团成立西港培训中心后,开设了汉语、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10多门培训课程,累计培训6万余人次,既提高了西港特区企业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也为西港特区的招商引资和快速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人力支撑。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资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明显加快,出海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风口’。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解决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用工荒问题,实现和企业深度合作,也能把中国的职教理念带到世界各地。”无锡商业职院党委书记杨建新认为,职业院校要发挥服务产业经济的优势,助力企业出海。

“造船出海”激活学校自身办学活力

2018年4月,由中国政府援建的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谊理工学院落户西港特区。学院由柬埔寨劳工与职业培训部、西港特区公司及无锡商业职院合作运营,侧重职业培训。

同年年底,西港特区公司和无锡商业职院申办的西港工商学院正式获批,并被纳入柬埔寨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开展学历教育,首批3个专业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已于2019年12月正式入学。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既能进一步紧密校企合作关系,又能倒逼学校去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整合各方面资源,把学校的自身优势发挥出来。”杨建新说,“现在,回头看‘造船出海’这个过程,它不仅激发相关院系把各自最好的‘菜’端出来的积极性,也大大释放了学校的办学活力。这就形成了典型的双赢局面——既解决了企业的痛点问题,学校也实现了自身发展。”

目前,无锡商业职院已与西港特区公司共同设立了人才培养基金,采取“联合招生、联合资助、联合培养、定制就业”的国际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共同定制职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共同开发针对性教材,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育管理,为西港特区培养一批通晓汉语、熟悉中国文化、懂专业技术、善管理和沟通的本土化高素质技术技能管理骨干。

在西港特区,无锡商业职院与西港特区公司之间的深度合作,在解园区企业燃眉之急的同时,也受到柬埔寨政府高度关注。目前,柬埔寨正在将人才支持与特区发展相结合的西港模式,向全国推广。

“抱团出海”擦亮中国职业教育品牌

在西港特区,随着中柬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园区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要满足这些多样化需求,仅凭我们一所学校不可能包打天下。所以,我们就把西港工商学院打造成一个开放性的合作平台,整合各方优质的职教资源,一起‘抱团出海’。”杨建新说。

2015年11月起就进入西港特区培训中心担任汉语教师的石荣珂就是这个平台上的一分子。“汉语是园区里最受欢迎的培训项目。”石荣珂说,在西港,自己不仅能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还能看到他们学习汉语后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进步,“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这只是一个小小尝试。如今,无锡商业职院依托牵头的全国商贸职教集团等合作平台,广泛吸收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设施建设、教学与管理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抱团出海”。

目前,无锡商业职院与江苏大学、江苏师大、江西工贸职院、扬州工业职院、江苏农牧职院等8所本科和高职院校签订了海外办学合作协议,并成立了澜湄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它们将依托西港工商学院,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人文交流中心,推动澜湄区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和人文交流。

“未来,我们还将根据柬埔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增设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并以‘无锡商业职院+’的方式,邀请国内有相关专业优势的高职院校,一起‘出海’,开设更多更贴近当地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助推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杨建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