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理念如何融入专业教学? 来自浙江职校的思与行
时间:2021-05-10 来源:《浙江教育报》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的钢铁身躯上没有一处螺栓螺母,通体均由焊接连成,焊缝全长30万米,这离不开设计师的创新精神、技术专家的攻坚克难、数百名高级焊工的工匠精神……”

“九旬科学家潘际銮一手筹办了清华大学也是全中国第一个焊接专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科研成果价值千亿,晚年时仍身居斗室,骑自行车上班……”

“国产航母下水,让我们见证了不可撼动的中国精神,只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才能达成远大的目标……”

这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伟在焊接专业教学中给学生讲述的故事。看似不经意的“题外”点缀,均来自张伟的精心设计。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的难题,如何打破两者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记者近日就此走访了我省部分院校。

思政如“盐”,要自然融入专业教学之“汤”

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

然而,在将思政内容融入的过程中,生搬硬套、简单叠加、胡乱结合的现象时有出现,思政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立德树人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日前召开的浙江省高等学校“红船精神+”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就此展开探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吴龙认为,专业课与思政课必须同向同行,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充分挖掘梳理与课程知识内容相关联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堂教学。

“一直强调技能传授的信息技术类课程该如何破题?”这也成了吴龙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他通过课前5分钟小故事,向学生具象地描绘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网页设计的主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强调技术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入国产UI组件,引导学生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要在技术讲解中融入思政元素着实不容易,但可选的思政元素很多,融入的方式方法也很多,只要肯动脑,一定能做到、做好。”吴龙说。

“课程思政需要精心设计,还要巧于融通。不同的专业、课程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专业教师要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使学生铭于心、成于行,不能将专业课上成专门的思政课。”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余闯看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有侧重地开展思政教育,是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于是,在浙江工贸职院的产品形态设计课上,教师会有意识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领会“道在器中”的同时,启发学生“器以载道”;在国际金融实务课上,教师通过模拟交易将学生引入即期外汇交易“艺术与科学”的讨论之中,让学生领悟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操守……

作为红船旁的高职院校,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筛选出与家国情怀、红船精神、劳模精神等相关的热点、焦点、融点,以情景化、故事化的方式融于专业教学,将课程上出红船味、德育味。

“如盐入肴,溶于细微,真正让学生受益,达到教书育人的真功效。”这也是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的用心所在。前阵子,人民职校的一项声乐课程被浙江省推荐为2021年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学校党委副书记楼列娜是该课程的负责人,课程中有“求真向善尚美”“厚植家国情怀”“知史爱党爱国”等多个板块,选取了20多首红歌,教师在授课时还会带着学生挖掘歌曲背后的故事。“思政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是割裂的,完全可以在培养技能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技术和思政的和谐共生。”人民职校校长金卫东说。

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项教改行动

在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营销等课程中渗透工匠精神、诚信品质,在经济学基础、国际市场分析等课程中增强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在大学英语口语、剑桥商务英语等课程中学会表达沟通……在浙江工贸职院,人人都是思政课教师。

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缘于学校对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将思政教育贯彻于课堂教学中,早在2017年学校就有了清晰的实施路径。2017年,学校成立省内高职院校第二所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出台《课程思政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启动课程思政科研专题项目,明确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教学质量业绩考核;2019年,汇集出版《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一书;2021年,发布新一轮《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一个教学过程、一项教改行动。”这是此次浙江省高等学校“红船精神+”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达成的共识。省教育厅高教处卢燕在会上提出,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

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家健看来,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所有学科专业、所有教师,要整体统筹和系统谋划。学院成立全省高职院校首家马克思主义讲习所,制定出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系统推进课程思政“三教”改革。把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材、课堂教学、评价考核。将思维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培养任务,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形成互促互进的协同效应。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授陈文标对此深表认同:“课程思政理念下,职业院校要积极践行‘三教’改革,构建‘大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教师要积极承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改革教材形态、体例结构,融入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干在实处’的浙江精神。”(本报记者 胡梦甜)